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正升

作品数:10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白银市第一中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5篇作文
  • 5篇文教
  • 4篇语文
  • 4篇教学
  • 3篇写作
  • 2篇语文教学
  • 2篇批改
  • 2篇批改作文
  • 2篇作文教学
  • 2篇文化
  • 2篇写人
  • 2篇写人记叙文
  • 2篇美学
  • 2篇描摹
  • 2篇课文
  • 2篇记叙
  • 2篇记叙文
  • 2篇教师
  • 1篇修改作文
  • 1篇学生写作

机构

  • 8篇西北师范大学
  • 3篇白银市第一中...

作者

  • 10篇崔正升
  • 1篇赵娅红

传媒

  • 3篇语文教学通讯...
  • 2篇语文教学通讯...
  • 2篇写作
  • 1篇语文月刊
  • 1篇写作(中)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贵和尚中”与语文教育生态
2014年
翻开人类文化的演进史,我们不难发现:文化总是以波浪涌动、螺旋上升的曲线方式,循着“建构一解构一重构”的运行轨迹,运演推进,聚合裂变,剥离振新。文化依赖“解构”走向新的“建构”,从而在生成化育、剥离振新的动态运演中使其生态系统趋向平衡、和谐,这是文化繁盛的根本。作为文化的子系统,语文教育也在浩浩汤汤、滚滚涌涌的变革大潮中淘洗污垢,化育新肌,焕发神采,从而在吸收融合、此长彼消的动态运动中维持自身的生态平衡,这是语文教育永葆蓬勃生命力的所在。
崔正升
关键词:语文教育教育生态人类文化生态平衡
从课文中学写写人记叙文
2009年
一、美学目标:逼真描摹,再现形象 写人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展示人物个性风貌为核心,以揭示人物内在精神气韵、品德操守为目的的一种文体。其美学目标可描述为: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立于纸面,即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在进行写人记叙文训练时,要首先让学生明确这一点。唯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行之有效。
崔正升
关键词:写人记叙文课文美学描摹描写
由象到意:文学作品解读的重要方法被引量:1
2008年
早在《周易·系辞》中就载有“圣人立象以尽意”的说法。三国时期的思想家王弼对此论述得更为详尽:“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任遂虎也指出:“形、貌、象只是艺术品走向美感效应的中介,而神、气、韵的获取才是艺术品美感效应的归宿,可见,艺术品创作的主旨在于以象尽意,以形传神;艺术品的接受同样在于瞻貌悟神,拟容取心。”既然文学作品在于“以象尽意,以形传神”,那么由象到意、“瞻貌悟神”的解读程式就成了文学作品解读的重要原则和方法。
崔正升
关键词:文学作品美感效应艺术品三国时期思想家传神
文体意识与作文教学
2012年
当前语文教改中,作文教学滞后是不争的事实。许多学生对作文依然是“想说爱你不容易”,少慢差费的现状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前些年人们奋笔疾呼,试图通过“淡化文体”寻找出路。这无形中促成了话题作文走俏考场、风靡不衰。可考场中大量出现的毫无审美价值的“四不像”作文又让老师们伤透脑筋。无奈之余,人们一方面遵从《语文课程标准》淡化文体的“意愿”,很少讲文体写作知识,“无为”而教,希冀于“无心插柳柳成荫”。
赵娅红崔正升
关键词:作文教学文体意识语文教改话题作文写作知识
对“多就少改”原则的质疑
2008年
“多就少改”是目前批改作文所遵循的重要原则,其含义是教师批改作文时要尽可能少改,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原作。人们普遍认为,改得多会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相反,多鼓励、肯定、赞赏则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正因为这样,“多就少改”被许多语文教学论著所采用,成为教师批改作文时所遵循的重要原则,很少受到怀疑。
崔正升
关键词:批改作文学生写作写作兴趣语文教学教师挫伤
探析“无意识构思”现象
2014年
“作文之道,构思为先”。这个决定文章质量和命运的“神思”阶段被刘勰视为“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意指构思是创作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在文本的生成中起了关键作用。它具有目标导向、内视凝聚、动态多变、发现创造的特性,是升华认识,疏通思路,理清材料,设计文章蓝图的必由之路。写作活动是极其复杂的精神文化创造现象,在人们所认识到的合规律范围外,又存在着许多“例外”、不合常规的现象。”无意识构思”现象便是其中之一。
崔正升
关键词:无意识文化创造写作活动意指
“相似块”建构:中学作文教学新思路
古代语文教育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文章的写作实践。对这种实践的主动认识与自觉总结奠定了古代写作教学的理论基石。中国古代写作教学为我们累积了丰富、有益的经验,但也暴露了不少的弊端,尤其是重感悟、轻思维,忽视智能建构的经验主义使作...
崔正升
关键词:作文教学
文献传递
学生修改作文之管见
2007年
曹植在《与杨德祖书》中说:“世人著述,不能无病。”中学生更是如此。起草阶段完成的文紊,往往是一个“毛胚”,修改作文即是对这个“毛胚”的润色修饰。对文章进行修改,也是一个不断学习提高的过程。文章的修改润色主要是从修改意旨、更易事料(即取舍材料)、调整结构、推敲语言入手的。而对于中学生,笔者认为,修改作文的重心应放在语言这个“小改”上。
崔正升
关键词:中学生作文润色语言
从课文中学习写人记叙文被引量:1
2010年
一、美学目标:逼真描摹,再现形象写人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展示人物个性风貌为核心,以揭示人物内在精神气韵、品德操守为目的的一种文体。其美学目标可描述为: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立于纸面,即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在进行写人记叙文训练时。要首先让学生明确这一点。唯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行之有效。
崔正升
关键词:写人记叙文课文美学描摹
对“多就少改”评改原则的质疑
2008年
“多就少改”是目前批改作文所遵循的重要原则。《汉语大字典》对“就”的解释是:“迁就,依从。”“改”在这里不仅指狭义上的修改,还包括广义上的批注、评语。其含义是教师批改作文时要尽可能少改,最大程度尊重学生的原作。人们普遍认为,改得多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写作水平;相反,多鼓励、肯定、赞赏则能调动积极性,激发兴趣。正因为这样,“多就少改”被许多语文教学论著所采用,成为教师批改作文所遵循的重要原则,很少受到怀疑。
崔正升
关键词:《汉语大字典》评改批改作文语文教学教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