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湘屏

作品数:8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市普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宁波大学王宽诚幸福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介电
  • 5篇电导
  • 5篇电导率
  • 4篇介电常数
  • 3篇介电谱
  • 2篇血小板
  • 2篇正常人
  • 2篇临床病理
  • 2篇临床病理分析
  • 2篇病理
  • 2篇病理分析
  • 2篇常人
  • 1篇电磁
  • 1篇电磁场
  • 1篇多形
  • 1篇多形性
  • 1篇多形性腺瘤
  • 1篇血细胞
  • 1篇血液
  • 1篇增生

机构

  • 5篇宁波大学
  • 3篇北京市普仁医...
  • 2篇佳木斯大学
  • 1篇宁波市医疗中...

作者

  • 8篇崔湘屏
  • 5篇马青
  • 2篇梁青
  • 1篇于冬雁
  • 1篇赵伟红
  • 1篇王淑秋
  • 1篇王立洪
  • 1篇侯晓荣
  • 1篇郑毅
  • 1篇丁方

传媒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黑龙江医药科...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积聚(胃肠神经内分泌癌)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讨论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癌病理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的意义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HE和免疫组化技术对33例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癌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本组33例中典型类癌11例,不典型类癌9例,小细胞癌13例,部分病例做NSE、Syn、CK、EMA、CgA免疫组化染色且绝大多数为阳性。讨论: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癌起源于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系统的APUD细胞,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癌预后与类型相关,类癌预后最好。
梁青郑毅崔湘屏
关键词:临床病理
人红细胞对10kHz- 100MHz电磁场的介电响应探讨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在 10 KHz~ 10 0 MHz范围内 ,测量人红细胞的介电谱 ,确立人红细胞对交流电场的介电响应的数据特征。方法 :利用频域阻抗技术测量正常人红细胞的交流阻抗 ,绘制细胞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与电场频率的关系曲线。结果 :建立了人红细胞的介电谱和 Cole- Cole图 ,明确了人红细胞的介电频响的数据特征。结论 :在射频电场中 ,人红细胞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具有频率依赖性 ,表现为具有两个特征频率的介电弛豫 :第一介电弛豫发生在 f C1 =36 1k Hz,第二介电弛豫产生在 f C2 =2 MHz。
崔湘屏王淑秋马青
关键词:人红细胞介电常数电导率
正常人血小板介电特性的研究
细胞介电研究方法是通过交流阻抗测量技术获取细胞的介电特性(绝缘性和导电性),具有非损伤地研究血小板电学特性的优点。 本文在100kHz-100MHz频率范围内,使用Agilent4294A阻抗分析仪测量了正常人...
崔湘屏
关键词:血小板介电特性数学模型
文献传递
人血液细胞介电谱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在0.01~100MHz范围内,测量人血液细胞的介电谱,确立人血液细胞对交流电场的介电响应的数据特征。利用频域阻抗技术测量了正常人血液细胞交流阻抗,绘制细胞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与电场频率的关系曲线。建立了人血液细胞的介电谱和Cole-Cole图,明确了人血细胞的介电频响的数据特征。在射频电场中,人血液细胞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具有频率依赖性,表现为具有两个特征频率的介电弛豫第一介电弛豫发生在fC1为1.42MHz,第二介电弛豫产生在fC2为3.32MHz。
于冬雁崔湘屏马青
关键词:介电谱介电常数电导率
细胞比容对人全血细胞介电谱的影响被引量:6
2006年
在10kHz^100MHz频率范围内,通过阻抗分析仪观察了血细胞比容对人全血细胞介电谱和Cole-Cole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血细胞比容CT的增加,低频段介电常数εL和介电增量△ε增加;低频段电导率κL和高频率段电导率κh减小,电导率增量△κ增加;介电常数Cole-Cole图的半径、面积、右截距增加,圆心右移;反之,电导率Cole-Cole图的半径、面积、左右截距减少,圆心左移。
赵伟红崔湘屏马青
关键词:介电谱介电常数电导率
骨骼肌细胞的介电弛豫特性被引量:2
2004年
在100Hz~100MHz频率范围内,利用非线性数值计算和曲线拟合分析,验证了蛙离体骨骼肌细胞的介电弛豫特性满足Cole-Cole公式(误差≤3.45%),通过频域介电谱、Cole-Cole图、介电损耗因子和介电损耗角正切频率谱的曲线拟合分析,确定了蛙骨骼肌细胞的Cole-Cole介电参数:高频段相对介电常数εh=78,第一相对介电增量△εl=113000,第二相对介电增量△ε2=45000,第一特征频率fC1=9kHz,第二特征频率fC2=158kHz,第一相位角β1=0.881,第二相位角β2=0.984,低频段电导率κL=0.55mS/cm,常数A=35,常数m=1.08。
马青王立洪崔湘屏侯晓荣
关键词:骨骼肌介电弛豫电导率相对介电常数
正常人血小板介电谱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在100KHz~110MHz范围内,测量人血小板的介电谱,分析了人血小板对交流电场的介电响应的数据特征。利用频域阻抗技术首次测量了正常人血小板交流阻抗,绘制血小板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与电场频率的关系曲线。建立了人血小板的介电谱和Cole-Cole图,明确了人血小板的介电频响的数据特征。在射频电场中,人血小板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具有频率依赖性,血小板介电谱具有两个特征频率:第一特征频率fC1为6.66MHz,第二特征频率fC2为9.81MHz。
崔湘屏马青丁方
关键词:人血小板介电谱介电常数电导率
以肌上皮增生为主的泪腺多形性腺瘤临床病理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以肌上皮增生为主的泪腺多形性腺瘤的病理形态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30例经病理诊断为泪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石蜡切片标本,应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标记,观察病变特点。结果:光镜下观察多形性腺瘤的基本病理改变为腺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以及间质成分混合存在,腺上皮细胞可排列成腺管状、条索状和实体状;免疫组化标记结果:导管上皮CK+、CK5/6+、CK7+、CK20-,肌上皮Actin+、SMA+、P63+、Desmin-,其它标记物导管外层肌上皮细胞和粘液软骨样细胞S-100+、Vimentin+、P53+,Ki-67阳性细胞数<2%,CD34-。结论:泪腺多形性腺瘤细胞中小灶状的腺管结构及粘液软骨样基质是诊断的重要线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诊断及鉴别诊断也具有参考价值。
梁青崔湘屏
关键词:多形性腺瘤肌上皮免疫组织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