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玉琳
- 作品数:33 被引量:75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健全高校心理育人体系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进路
- 2024年
-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党中央关心、人民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高校心理育人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的重要路径。近年来高校心理育人相关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育人机制、育人导向、育人队伍等方面,对于心理育人体系的建立健全和具体工作实践的对策建议仍不够丰富。通过论述建立健全心理育人体系的价值意蕴,结合调研结果对当前心理育人体系建立健全过程中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近五年的工作实践探索,提出“一体两翼‘五育’并举”的心理育人体系健全实践进路,为加强和改进高校心理育人工作提供参考。
- 庄玉琳张乐邓听
- 关键词:高校
- 新媒体视阈下的辅导员工作基本途径刍议被引量:3
- 2013年
- 随着通讯技术、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逐渐成为最重要的信息传播工具。其中,受影响最大的群体当数高校大学生,他们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渴求和关注强烈,使得新媒体与他们密不可分。同时,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传统的工作方式需要结合新媒体发展现状与时俱进,需探索新形势下辅导员工作的新模式、新方法,以适应新媒体给辅导员工作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 庄玉琳朱建伟
- 关键词:新媒体辅导员工作
- 高校大学生校园贷现状调研被引量:6
- 2018年
- 近三年,大学生因为不良校园贷抑郁、逃债、辍学甚至自杀的事件不断见诸报端。通过调研发现,当前校园贷平台众多、影响广泛,存在费率模糊不清等问题;实际案例表明,不良校园贷对大学生产生多重危害,且伤害极大。因此,需要尽快规范校园贷市场,加强政府层面的监控力度,建立高校间的联动防范预警机制,强化大学生的财商教育、法律意识,构建四位一体的高校宣传引导教育机制。
- 庄玉琳张董强纪程宇张菲
- 关键词:大学生
- 新时期石油类院校女大学生就业对策研究
- 2016年
- 石油高校工科专业毕业生对石油行业的就业依赖性较强,国内外石油行业的整体低迷给石油高校的毕业生也蒙上了就业阴影,工科女大学生的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积极应对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政府、高校、个人都需要行动起来,高度重视女大学生群体的就业问题,化危机为转机。石油高校要想延续高就业率,就必须要打破传统就业思路,客观研究当前就业形势,积极探索新的就业增长点,尝试更多的就业创业可能。
- 庄玉琳孙旭张光超仝泽民
- 关键词:石油高校工科女大学生就业研究
- 用石油精神引领新时期大学校园特色文化建设被引量:4
- 2013年
- 回首石油高等教育60年的发展历程,石油精神的历史积淀与文化滋养已经渗透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新时期,石油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在社会转型期把握方向、凝聚力量,凸显石油精神主导的校园特色文化,重塑大学精神,增强文化核心竞争力值得深思。
- 仝泽民庄玉琳
- 关键词:石油精神校园文化
- 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政策演进研究——以北京地区本科高校为例被引量:1
- 2012年
- 2001年国家出台了大学生应征入伍的12项优惠政策,北京地区也出台了大力度的经济支持优惠政策,对广大适龄大学生应征入伍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工作已经开展11年,在国家政策的大背景下,北京地区本科高校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政策也在不断调整、优化、演进,以期适应新时期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工作的新情况、新变化。
- 庄玉琳郭佳蔡胜清郭江涛
-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演进
- 互联网时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探索——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被引量:3
- 2018年
- 随着各类新媒体及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迅速普及,人们日常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以及话语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互联网已成为各国维系核心价值观的话语体系抢占的战略高点。探索基于时代特点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紧密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要求,并融合地区和行业特点,从思想引领、实践教化、舆情把控、生活垂范、理想灌输五个层面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
- 庄玉琳仝泽民郭楚张董强
-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三全育人”视域下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实践路径探究
- 2024年
- 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三全育人”体现了新时代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围绕“三全育人”在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体系中的应用展开深入探讨,“三全育人”对提升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全员性、全过程性、全方位性具有重要价值,指出当前实践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并提出对应解决策略,为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实践指导。
- 刘春阳庄玉琳张乐
- 关键词:资助育人
- 以军事技能训练为平台的大学生养成教育的规划与实践被引量:5
- 2012年
- 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实施过程中要紧密围绕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目标,开展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体系建设。在广大学生中开展养成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大学生从"他律—依从—认同—自省—自律"的不断跨越,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高校军事技能训练作为大学生入学的第一课,是大学生养成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组织纪律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结合对北京市58所本科高校军事技能训练情况的调研,对如何开展大学生养成教育的规划和实践提出可行性方案,为高校养成教育工作有效开展提供借鉴。
- 庄玉琳郭佳郭江涛
- 关键词:大学生养成教育军事技能训练
- 青年人才“高能低就”现象探析被引量:3
- 2021年
- 近些年,越来越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选择离开一线城市,到更基层、更基础的岗位工作。如果以高学历代表高能力,那么可以说“高能低就”现象越来越常见。但是,在当今社会高学历并不能完全代表“高能”,基层岗位也不意味着“低就”,以高学历、基层岗位作为判断标准的“高能低就”不仅不是人才的浪费,而是经济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普及以及青年个性化增强的必然结果。当今社会需要的“高能”是什么,而所谓的“低就”是否合理,需要重新进行讨论和衡量,并以此作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参考。
- 庄玉琳
- 关键词:高等教育青年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