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云鹏

作品数:3 被引量:57H指数:2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形而上学
  • 1篇形而上学导论
  • 1篇学史
  • 1篇在者
  • 1篇哲学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学
  • 1篇社会学方法
  • 1篇社会学方法论
  • 1篇社会学史
  • 1篇社会转型
  • 1篇社会转型过程
  • 1篇神像
  • 1篇实体性
  • 1篇推倒
  • 1篇批判理性主义
  • 1篇理性主义
  • 1篇历史决定论
  • 1篇决定论
  • 1篇吉登斯

机构

  • 2篇吉林大学
  • 1篇《学习与探索...

作者

  • 3篇张云鹏
  • 1篇翟岩

传媒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北方论丛
  • 1篇学术月刊

年份

  • 2篇2005
  • 1篇200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试论吉登斯结构化理论被引量:55
2005年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试图超越西方社会学史上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宏观与微观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吉登斯的结构是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反复涉及到的规则和资源,结构二重性表现为社会结构既是由行动者的行动建构起来的,同时,它又是人们的行动得以可能的桥梁和中介。而规则主要指行动者在行动时所依赖的各种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以及有意义的符号;资源可以划分为配置性资源和权威性资源。权威性资源是指行动者所拥有的权威、社会资本等等,而配置性资源则是指各种物质实体性资源。吉登斯认为,他的结构二重性概念以及结构化理论的提出可以解决社会学方法论中二元论问题,同时,运用这个理论还可以解释社会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现代性与自我认同问题。其实,从本质上讲,他的以二重性为核心的结构化理论仍然是另一种形式的乌托邦。
张云鹏
关键词:吉登斯社会学方法论社会转型过程社会学史实体性
推倒古典哲学形而上学神像重开哲学之思——简析海德格尔及其《形而上学导论》
2004年
在《形而上学导论》中,海德格尔开篇就提出了"究竟为什么在者在而无反倒不在?"的问题。之所以这样发问,是因为他首先深刻地反思了西方从古希腊哲学到德国古典哲学形而上学的历史。接着,他又批判了近代哲学用"思"去规定"在",也就是控制论、价值化、世界资源化、利益最大化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他运用现象学的方法论,从本体论出发,以"在者"为起点,吸收了"生存哲学"和"生命哲学"的精华,以时间为视域,来说明"此在",进而领会"在"和"无",从中导出了生命及其意义。推倒了古典哲学形而上学的神像,重开了哲学之思。
翟岩张云鹏
关键词:在者形而上学
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的“事实”与“价值”二元论被引量:2
2005年
波普尔认为,以柏拉图、黑格尔、马克思为代表的历史决定论把“是”与“应当”混在一起,是事实与价值一元论,在理论方法上是错误的。波普尔本人主张事实与价值的二元论,认为无论历史还是外在自然都不能替我们决定什么、选择什么,道德决定不可能从社会事实或对这些事实的描述中推导出来,而是源于我们的自由选择。对“休谟问题”中的“事实”与“应当”,马克思持一元论和二元论的辩证观点,由此坚持了历史决定论中的辩证法。
张云鹏
关键词:批判理性主义二元论历史决定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