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俊杰

作品数:95 被引量:417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0篇期刊文章
  • 6篇科技成果
  • 4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9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8篇动脉
  • 42篇冠状
  • 42篇冠状动脉
  • 25篇血管
  • 25篇病变
  • 23篇介入
  • 20篇心肌
  • 16篇分叉病变
  • 14篇梗死
  • 13篇超声
  • 12篇血管内超声
  • 12篇介入治疗
  • 11篇心肌梗死
  • 11篇心脏
  • 9篇导管
  • 8篇动脉分叉
  • 8篇动脉疾病
  • 8篇药物洗脱
  • 8篇桡动脉
  • 8篇冠状动脉分叉...

机构

  • 57篇江苏省人民医...
  • 39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张家港市第一...
  • 3篇新加坡国立大...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常州市第三人...
  • 2篇溧阳市中医院
  • 2篇常熟市第一人...
  • 2篇宜兴市人民医...
  • 2篇溧阳市人民医...
  • 2篇太仓市第一人...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常州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95篇张俊杰
  • 75篇陈绍良
  • 56篇叶飞
  • 38篇林松
  • 36篇刘志忠
  • 32篇单守杰
  • 29篇田乃亮
  • 21篇朱中生
  • 20篇段宝祥
  • 19篇葛震
  • 9篇马玉玲
  • 8篇阚静
  • 7篇金国珍
  • 7篇高晓飞
  • 7篇张俊霞
  • 7篇许田
  • 6篇刘玲玲
  • 6篇方五旺
  • 6篇戴振林
  • 6篇尤威

传媒

  • 13篇中国介入心脏...
  • 7篇中华心血管病...
  • 6篇江苏医药
  • 5篇临床心血管病...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心血管康复医...
  • 2篇实用老年医学
  • 2篇中国心血管杂...
  • 2篇安徽医药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年份

  • 3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7篇2014
  • 12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8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10篇2005
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孤立性前降支或回旋支开口病变介入治疗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回顾性对比研究应用直接精确定位支架技术、跨越支架技术及Szabo技术,治疗孤立性前降支(LAD)或回旋支(LCX)开口病变的近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1月共计89例孤立性LAD或LCX开口病变(左主干末端Medina分型为0,1,0或0,0,1)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分为直接精确定位支架组(D组)20例、使用跨越支架技术组(C组)44例以及使用Szabo技术组(S组)25例,比较三组支架置入成功率、平均手术时间及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住院期间及术后1年的临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缺血驱动的靶血管血运重建(TVR)和死亡]随访结果。结果三组患者介入治疗均使用6 F指引导管,但S组EBU指引导管使用率高于D组(56.0%比10.0%,P=0.001)和C组(56.0%比11.4%,P<0.001),S组J L指引导管使用率低于D组(44.0%比90.0%,P=0.001)和C组(44.0%比88.6%,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组手术成功率明显低于D组(72.0%比100.0%,P=0.010)和C组(72.0%比100.0%,P<0.001),主要表现在S组需更改介入治疗技术方案发生率要高于D组(24.0%比0.0,P=0.019)和C组(24.0%比0.0,P=0.001),且S组支架脱载发生率要高于D组(12.0%比0.0,P=0.010)和C组(12.0%比0.0,P=0.019)。但是术中需使用球囊对吻扩张发生率C组要明显高于S组(22.7%比0.0,P=0.010)。三组患者住院期间累计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但术后1年随访累计MACE发生率D组明显高于C组(25.0%比2.3%,P=0.002)和S组(25.0%比0.0,P=0.023),主要表现在术后1年随访TVR发生率D组要明显高于C组(20.0%比2.3%,P=0.008)和S组(20.0%比0.0,P=0.045),C组术后1年随访对侧分支开口狭窄>50%发生率明显高于S组(22.7%比0.0,P=0.042)。结论对于孤立性LAD或LCX开口病变不推荐常规使用直接精确定位支架技术,使用Szabo技术和跨越支架技术处理患者近期预后良好,但需注意的是使用Szaob技术治疗手术失败率较高,而使用跨越�
戚晨良尤威叶飞吴志明贾海波陈绍良张俊杰刘玲玲林玲徐海梅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开口病变
DK Crush技术治疗真性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与经典Crush技术的对比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检验作者改良的DK Crush技术能否确保最终对吻扩张的成功。方法本研究属于连续、非随机和开放式研究,共入选了88例真性分叉病变(分支血管直径>2.0mm)的患者。其中2004年10月至2005年1月间入选的44例患者接受经典Crush技术治疗,2005年1月至2005年6月间入选的44例患者接受DK Crush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30d内的诸项参数。结果DK Crush组与经典Crush组比较,患者分支血管病变长度长(13.5±3.4mm比7.8±3.1mm,P<0.05)、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需时短(44±12min比68±17min,P<0.05)、最终对吻扩张成功率高(100%比70%,P<0.01)、使用球囊数量少(1.6±0.4个比2.7±0.7个,P<0.05)及造影剂使用量小(102±38mL比176±46mL,P<0.05)。DKCrush组与经典Crush组患者的主干与分支血管之间的夹角[(57±18)°比(47±15)°],主干血管病变长度(24.3±8.6mm比21.1±7.3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典Crush组有两例(4.3%)最终对吻失败的患者出现亚急性血栓栓塞。DK Crush组术后即刻分支血管开口部位最小血管直径显著大于经典Crush组(3.01±0.13mm比2.74±0.12mm,P<0.01),而残余狭窄却显著小于后者(7.3%±8.6%比17.4%±11.2%,P<0.05)。经典Crush组有5例患者术后即刻分支血管开口残余狭窄>30%(对吻失败)。结论经典Crush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是导致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改良的DK Crush技术能显著提高对吻扩张的成功率,进一步的随机研究可以明确后者的有效性。
陈绍良方唯一魏盟何奔张瑞岩陈韵岱张俊杰叶飞朱中生林松单守杰杨松钱均DamrasMichael LeeTan HuaycheemTejas Patel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急性主动脉夹层急诊介入修复的临床研究
陈绍良单守杰夏永祥叶飞罗骏张俊杰
急性主动脉夹层系是一种不常见但具有潜在危险性的疾病,其病理生理特征主要是动脉的内膜面出现一个破裂口,快速流动的血液冲进内膜下,造成内膜下血肿,并持续向上下两个方向撕裂,形成巨大的假腔。假腔可以占据着整个动脉周径的1/2以...
关键词: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随访
不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对植入药物洗脱支架患者术后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后予不同剂量氯吡格雷的安全性及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方法176例接受DES植入患者随机进入氯吡格雷300、450、600、750mg负荷剂量组,术前6~24h服药,服药前及服药后4、24、48h监测血小板聚集率(PA),服药前、后24h监测血小板计数。临床随访6个月。结果氯吡格雷600、750mg组PA抑制明显,维持时间长,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病例少,MACE发生少;严重出血事件各组之间无差别,600、750mg组轻微出血事件增高,750mg组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结论600、750mg组抑制PA效果更明显,作用时间更长,MACE发生更少;600mg负荷剂量优势更明显。
林松陈绍良叶飞马玉玲朱中生张俊杰段宝祥
关键词:氯吡格雷药物涂层支架
无创双水平正压机械通气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正压机械通气(BNIV)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O)中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52例ACPO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27例),BNIV+药物治疗组(BNIV组)25例。观察两组患者病情缓解时间,即开始治疗后0.5、1、2h及3d后心功能分级指标以及住院期间的病死率等。结果BNIV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指数在开始治疗后0.5、1、2h及住院期间的病死率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P<0.05);3d时心功能分级,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BNIV组的治疗成功率在0.5、1、2h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而3d后的成功率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BNIV在辅助药物治疗ACPO中可明显加快病情的改善,提高早期治疗成功率,降低住院期间的病死率。
叶飞杨松陈绍良段宝祥张俊杰单守杰林松戴振林张丰富贾海波
关键词:心源性肺水肿正压机械通气
直接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中治疗疗效的研究被引量:27
2013年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包括ST段抬高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的过程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继之静脉内持续泵入使用的安全性,以及能否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急诊PCI疗效及减少术后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0年12月,3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时冠脉内注射了替罗非班继之静脉持续维持,另将同期的37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时仅静脉内使用替罗非班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IRA)的TIMI血栓积分(TIMI Thrombus Score)、TIMI血流分级(TIMI Flow Grades)、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计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TIMI心肌灌注(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情况以及术后90 min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sum-STR),以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及左室射血分数等。结果两者基础临床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继之静脉维持组术后达到TMP分级2级以上获得率(分别为94.6%和67.6%,P=0.003)、校正的TIMI帧数<25帧获得率(分别为91.9%和64.9%,P=0.005)、术后90 min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sumSTR)(分别为67.6%和27.0%,P=0)、术后1周的射血分数[(56.62±6.897)和(51.59±6.817),P=0.002)]高于对照组,而两组的TIMI 3级血流的获得率以及两组住院期间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继之静脉维持是安全的,可以提高心肌微血管水平的灌注,从而改善患者的短期临床预后,长期预后情况仍需进一步研究。
尤威叶飞陈绍良田乃亮张俊杰徐兢
关键词:替罗非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梗死相关血管
BNIV在老年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评价无创性双水平正压机械通气 (BNIV )在老年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ACPE)病人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  方法  将 48例ACPE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和BNIV +药物治疗组 (简称为BNIV组 ) ,观察 2组患者开始治疗后 0 5h、1h、2h、3dNYHA心功能分级指标和住院期间的病死率等。  结果 BNIV组患者的心功能NYHA分级指数在开始治疗后 0 5、1、2h及住院期间的病死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 (P <0 0 5 ) ;3d时的NYHA分级在 2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且BNIV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BNIV在辅助药物治疗老年性ACPE中可明显加快病情的改善 ,提高早期治疗成功率 ,降低住院期间病死率。
叶飞常芸段宝祥陈绍良荣沪光张俊杰单守杰戴振林
关键词:肺水肿正压呼吸
双对吻挤压与经典挤压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前瞻性、随机、多中心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比较双对吻挤压(DK crush)和经典挤压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311例真性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入DK crush组(n=155)和经典挤压组(n=156),随访时间8个月。一级及二级终点分别为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肌梗死、心原性死亡和靶病变血运重建)和血管直径再狭窄及晚期丢失。结果DK crush组糖尿病患者较多。经典挤压组及DK crush组最终对吻扩张(FKBI)成功率分别为76%和100%(P〈0.001)。DK crush术式的不足包括造影剂用量大(P=0.04)、球囊数量多(P〈0.01)、手术时间长(P〈0.001),但是对吻扩张不满意率显著减少(27.6%比6.3%,P〈0.01)。临床随访率为100%,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率为82%。经典挤压组累计再狭窄率为32.3%,而DK crush组为20.3%(P=0.01),经典挤压组分支血管再狭窄率高(24.4%比12.3%,P=0.01),而两组间主干血管再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典挤压组术后8个月时的累计MACE发生率为24.4%(FKBI失败组为35.9%,FKBI成功组为19.7%),显著高于DK crush组(11.4%,P=0.02)。经典挤压组血栓栓塞率为3.2%(FKBI失败组为5.1%,FKBI成功组为1.7%),而DK crush组为1.3%(P〉0.05)。经典挤压组术后8个月时无靶病变血运重建生存率为75.4%(FKBI失败组为71.2%,FKBI成功组为77.6%),而DK crush组为89.5%(P=0.002)。结论DKcrush可能是治疗冠状动脉分又病变的较佳术式。
陈绍良张俊杰叶飞陈韵岱吕树铮Tan HuaycheemTejas PatelKawajiri KenjiIsrael Tamari单守杰朱中生林松田乃亮李晓波刘志忠Michael Lee魏盟徐亚伟袁争白钱均孙学文杨松陈金国何奔Sumitsuji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RUSH
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当代策略
冠脉分叉病变(BIFs)手术成功率低和远期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高,仍然是介入心脏病学中具有挑战性的病变类型.尽管术者对这一复杂病变类型饶有兴趣,推荐不同的技术策略,BIF治疗依旧是个有争议的话题.该文综述了BIF的解剖、生...
张俊霞张俊杰
关键词: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疗效评价
不同剂量卡维地络干预对压力超负荷幼鼠心肌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卡维地络 (CAR)对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厚幼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以及CAR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腹主动脉狭窄所致压力负荷增加心肌肥厚幼鼠模型 ,术后 1周开始给予小剂量CAR(0 .1mg·kg-1·d-1)和大剂量CAR(10mg·kg-1·d-1)干预 7周 ,观察不同剂量CAR对幼鼠血流动力学参数、心肌细胞凋亡、Bcl 2和P5 3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 :CAR可改善心功能指标 ,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上调Bcl 2蛋白及下调P5 3蛋白表达 ,HCAR组作用明显。结论 :CAR可有效减少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厚幼鼠的心肌细胞凋亡 ,防治CHF ,效果以大剂量明显 。
叶达平单守杰陈绍良周凯叶飞张俊杰
关键词: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卡维地络幼鼠细胞凋亡基因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