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兴平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青海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贫困
  • 4篇贫困文化
  • 3篇农村
  • 2篇新农村
  • 2篇新农村建设
  • 2篇社会主义
  • 2篇社会主义新农...
  • 2篇主义
  • 1篇循环经济
  • 1篇社会主义和谐...
  • 1篇社会主义新农...
  • 1篇铁路
  • 1篇铁路经济
  • 1篇铁路经济带
  • 1篇农村和谐社会
  • 1篇农民
  • 1篇农民素质
  • 1篇盆地
  • 1篇契合
  • 1篇青藏

机构

  • 7篇青海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张兴平
  • 1篇董杰
  • 1篇刘同德
  • 1篇刘志

传媒

  • 1篇甘肃农业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重庆社会科学
  • 1篇攀登(哲学社...
  • 1篇乌鲁木齐成人...
  • 1篇国家林业局管...

年份

  • 1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关于柴达木盆地循环经济的思考被引量:1
2007年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具备发展循环经济的资源与环境优势。国家把柴达木盆地确定为循环经济实验区,对于保护和发展青藏高原以及西部民族地区的社会生产力,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发挥重要的示范作用。
张兴平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循环经济
试论西部农村的贫困文化变革被引量:2
2007年
贫困文化是西部农村长期贫困的主要根源。要实现西部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的发展目标,就必须变革西部农村的贫困文化。而实现西部教育优先发展、超常规发展,则是变革西部农村贫困文化的重要抓手。
张兴平刘同德
关键词:农村贫困文化
西部农村贫困文化变迁的价值重构与路径选择
中国西部农村的贫困是制约“后西部开发”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瓶颈”,在人们对西部农村贫困进行经济上的阐述,并视之为需要大量经济投入而力量不逮的物质活动时,却往往忽略了西部农村贫困深刻的文化原因。这就是本文力争论述的...
张兴平
关键词:贫困贫困文化
文献传递
农村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力量契合被引量:3
2007年
农村和谐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力量契合,是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农村社会和谐了,才能有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实际上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科学内涵的题中应有之义。要以创建和谐农村社区为载体,以巩固和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为重点,以繁荣农村文化事业为延伸,逐步推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伟大工程的全面实现。
张兴平
关键词:农村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
对打破西部农村“贫困文化恶性循环”的思考被引量:8
2007年
贫困文化是西部农村长期贫困的主要根源。西部农村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必须首先打破西部农村贫困文化的恶性循环。而实现西部教育优先发展、超常规发展,则是打破西部农村贫困文化恶性循环的重要路径选择。
刘志张兴平董杰
关键词:贫困文化
试论青藏铁路经济带的主导产业群选择被引量:2
2007年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主导产业具有关键性地位。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说,区域经济发展就是建立主导产业群。青藏铁路经济带的主导产业群选择,对于保护和发展青藏高原以及西部民族地区的社会生产力,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发挥重要的示范作用。本文探讨了青藏铁路经济带主导产业群的选择基准,并分析研究了适合于青海和西藏两省区主导产业群选择的主要路径及规划中的主导产业。
张兴平
关键词:青藏铁路经济带主导产业产业群
试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题突破被引量:1
2006年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要高度重视农业经济效益,还应该积极关注农村文化和农民素质,必须以农业生产发展为基础,以农村文化建设为扩展,以农民素质提升为主题,系统规划,配套实施,全面而高效地推进农业与农村经济综合发展。
张兴平
关键词:贫困文化新农村建设农民素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