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霞
- 作品数:13 被引量:95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海淀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10例死胎死产原因分析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探讨死胎死产的原因,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按照围产期Ⅰ标准,对2004年在北京市海淀区所有助产医疗保健机构分娩的死胎死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年共有110例死胎死产病例,死胎死产率为6.01‰,其中北京市户籍人口32例,死胎死产发生率为3.65‰;流动人口78例,死胎死产发生率为8.16‰,经统计学处理,χ2=15.5732,P<0.000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示流动人口死胎死产发生率明显高于户籍人口;死胎死产的主要原因依次为胎儿畸形、脐带因素、死因不明、妊娠合并症、胎盘因素等。结论:加强孕期保健及监护,完善三级保健网,提高产前诊断技术,建立健全高危妊娠管理体系,规范治疗产科并发症是降低死胎死产发病率的主要措施。
- 徐文张凤霞
- 关键词:死胎死产孕期保健
- 北京市海淀区孕产妇死亡监测分析与控制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海淀区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1997—2004年孕产妇死亡率(maternal morality rate,MMR)的变化趋势及死亡相关因素,制定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进一步降低死亡率。方法:把1997—2004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及相关因素分两阶段(第1阶段:1997—2000年,第2阶段:2001~2004年)进行分析。结果:8年来海淀区医疗保健机构的平均MMR为27.70/10万,经过有效控制,第2阶段较第1阶段下降了45.16个百分点,死因顺位前3位依次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疾病。其中北京市户口MMR为8.45/10万,已经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流动人口MMR为54.90/10万,是北京市户口孕产妇的6.50倍,但流动人口MMR第2阶段较第3阶段下降了60,72个百分点。家庭分娩、春春期非意愿妊娠已成为公共卫生服务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是影响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结论:进一步控制孕产妇死亡率,应强化政府行为,全面启动母婴安全工程,将流动孕产妇系统管理纳入社区政府管理指标,采取综合措施,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 张凤霞宋世琴毛康娜
- 关键词:孕产妇死亡
- 农村严重妊娠高血压疾病医疗状况分析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了解基层农村地区严重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及医疗服务现状。方法在我国孕产妇死亡率较高的西部农村地区(陕西省和重庆市)选择2个项目县,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采用依据严重产科并发症审评框架设计的调查问卷对研究点所有提供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的全部严重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及医疗服务状况进行临床审评。结果研究地区严重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为6.15‰(91例),其中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的发生率分别为4.53‰、1.62‰。严重妊娠高血压疾病与孕产妇死亡之比为91:1。在严重妊娠高血压疾病治疗方面属于规范、基本规范、不规范治疗的比例分别为17.58%、34.07%、48.35%。结论通过对病例的整个保健及诊疗过程进行临床审评,发现基层医疗单位对严重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医疗救治和管理还存在明显不足,应该加强对他们的培训。
- 张凤霞王临虹吴久玲林晓宁张海燕冯胜梅马西闫淑兰
- 关键词:子痫前期子痫孕产妇死亡
- 控制区域性的剖宫产率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采取综合措施,控制海淀区助产医疗机构的剖宫产率。方法:经过调研,制定海淀区控制剖宫产率措施,于2005年底下发到驻区所有提供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该措施实施1年后,通过将驻区医院2006年分娩资料与2005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干预效果。结果:该措施实施后,海淀区全部16所医疗机构的平均剖宫产率由2005年的44.05%下降至2006年的39.09%,剖宫产率下降趋势明显(P<0.001);2006年社会因素剖宫产所占比例仅较2005年下降2.47个百分点(P>0.05),一级及三级助产机构社会因素剖宫产率还略有上升,提示控制社会因素剖宫产仍是今后的工作难点;两年来巨大儿的剖宫产率没有变化,但出生体重<4000g的胎、婴儿经剖宫产分娩的比例由2005年的42.13%下降至2006年的37.35%(P<0.001),显示控制出生体重对降低剖宫产率有积极意义;降低剖宫产率没有增加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结论:把剖宫产率降低到合理的水平,是一项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有全社会的支持、孕产妇及其亲属的理解、医护人员不懈的努力,才能的有效地控制剖宫产率。
- 张凤霞
- 关键词:剖宫产社会因素出生体重
- 北京市海淀街道35岁以上高龄妇女妊娠结局分析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街道户籍35岁以上高龄妇女的妊娠情况及其对分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8例35岁以上孕妇的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情况,并与1691例35岁以下孕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妇科肿瘤的发生率分别为8.1%和2.5%,要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和0.9%(x^2值分别为9.072、4.541,均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为7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x^2=65.736,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中位数为3250 kg,低于对照组的3 370 kg(z=-2.127,P<0.05);早产儿为5.6%,高于对照组的2.5%(x^2=4.759,P<0.05)。结论 35岁以上孕妇的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明显增多,剖宫产率、早产率升高。因此应加强对高龄孕产妇的围产期保健管理,预防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合理控制剖宫产率,确保母婴安全与健康。
- 杨欣邹晓璇张凤霞
- 关键词:高龄孕妇围产保健剖宫产术
- 应用严重产科并发症审评方法提高基层产科服务质量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探索应用严重产科并发症审评方法提高基层产科服务质量的有效性,以利于降低严重产科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择重庆市孕产妇死亡率较高的一个县作为研究地点,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收集研究地点2004年1月~2006年3月期间所有提供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救治的全部严重产科并发症病例,对其病历资料进行调查,并在2005年4月~2006年3月期间,应用严重产科并发症审评方法定期对部分典型病例的整个医疗过程进行审评。对审评前后产科服务质量的提高情况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审评前,严重产科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79‰(74例),其中严重产科出血、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子宫破裂的发生率分别为8.47‰、4.32‰、0.17‰;审评后,严重产科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17‰(64例),其中产科出血、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子宫破裂的发生率分别为8.41‰、6.42‰、0.00‰。审评前后比较发现,审评后产后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规范化管理明显加强(P〈0.001);严重产科并发症病例的围产儿死亡率由189.26‰降至53.57‰(P〈0.01);严重产科并发症孕产妇例数与孕产妇死亡例数之比由19:1升至32:1,产科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结论:应用严重产科并发症审评方法定期对所发生病例进行审评,有助于提高产科服务质量。
- 吴久玲张凤霞王临虹张海燕林小宁王山米张建华杨锡娣
- 关键词:产科并发症服务质量孕产妇
- 海淀区围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病与早期诊断情况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北京市海淀区围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发病与早期诊断状况。方法:对全海淀区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15所医院2002—2004年出生缺陷监测网上报的先心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间共监测围产儿42955例,发现先心病136例,先心病发生率为3.17‰,呈明显上升趋势(χ^2=9.7972,P=0.0075),目前已经成为海淀区围产儿首位出生缺陷;136例先心病中超声心动图诊断129例,占94.85%,是先心病诊断的主要形式,其中产前超声诊断24例,产前诊断的主要类型为两腔心(即单心房+单心室)、三腔心(单心房或单心室)、右位心、左心发育不良、房间隔膨出瘤等。结论:先心病属于我国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开展围产儿先心病监测及病因研究,减少先心病的发生,对提高儿童生命质量有重要意义;提高产前超声诊断水平是目前进一步提高先心病早期诊断的关键。
- 张凤霞徐文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诊断超声诊断
- 北京市海淀区1991~2005年孕产妇死亡监测分析被引量:13
- 2008年
- 目的:了解海淀区户籍孕产妇死亡变化趋势、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海淀区1991~2005年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分三个阶段(1991~1995年、1996~2000年、2001~2005年)进行分析。结果:海淀区15年间共有17例孕产妇死亡,孕产妇死亡率为14.87/10万;三个阶段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24.87/10万、11.25/10万、5.78/10万,呈现下降趋势;17例孕产妇死亡直接产科死因占52.94%,间接产科死因占47.06%;孕产妇死亡原因前3位依次为羊水栓塞(29.41%)、妊娠合并肝病(17.65%)、妊娠合并心脏病(11.76%)。结论:海淀区在过去15年间,孕产妇死亡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也面临不少挑战,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需采取综合措施,有重点的全面实施,才能最终实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目的。
- 张凤霞彭振耀
- 关键词:产妇死亡率
- 海淀区助产医疗及保健机构危重孕产妇抢救能力评估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评估北京市海淀区助产医疗、保健机构在危重孕产妇抢救知识技能、管理及转诊网络上存在的问题,提高全区危重孕产妇抢救整体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①定量分析:利用产科质量月报表,对2005年全区所有助产医疗、保健机构危重孕产妇抢救病例的疾病分类、转诊情况、母婴结局进行统计;②定性分析:每所医院抽取2份危重孕产妇抢救病例(包括所有孕产妇死亡病例),由产科质量专家组进行评审。结果:2005年全区16所助产医疗、保健机构共有18178例孕产妇分娩,产科危重症抢救149例,发生率为8.20‰,其中孕产妇死亡4例,产科危重症∶孕产妇死亡=37∶1;产科危重症病例的围产儿死亡率为56.45‰,明显高于全区产科平均水平(7.23‰);产科危重症前5位分别为产科出血、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羊水栓塞、子宫破裂,4例死亡孕产妇分别为羊水栓塞、HELLP综合征/产前子痫/肝破裂、肺栓塞、脑出血各1例,二者疾病谱不完全一致。结论:危重孕产妇抢救病例评审可作为评估医院产科服务质量和危重孕产妇抢救水平的重要手段。
- 张凤霞徐文彭振耀
- 关键词:产科并发症孕产妇死亡
- 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1
- 2006年
- 目的:分析我院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动态变化及流行特征,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和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1995年制定的出生缺陷诊断和统计标准,对我院1997年1月-2004年12月的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按照前4年与后4年两阶段进行分析。结果:监测围产儿42996例,前4年与后4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9.66‰、13.87‰,后4年出生缺陷较前4年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本市户口围产儿出生缺陷上升趋势明显;神经管畸形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出生缺陷与产妇年龄、围产儿出生季节、胎数、胎儿性别关系密切。结论:根据出生缺陷监测结果,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预防出生缺陷。
- 张凤霞徐文姚屹宋世琴
- 关键词: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