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大伟

作品数:7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08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ILIZAR...
  • 2篇切除
  • 2篇缺损
  • 2篇外固定
  • 2篇膝关节
  • 2篇下肢
  • 2篇骨缺损
  • 2篇骨缺损治疗
  • 2篇骨延长
  • 2篇关节
  • 2篇大段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骨软骨...
  • 1篇血管损伤
  • 1篇一期修复
  • 1篇肢体
  • 1篇肢体延长
  • 1篇治疗膝关节
  • 1篇软骨

机构

  • 7篇解放军第20...
  • 2篇延边大学

作者

  • 7篇张大伟
  • 6篇吴其常
  • 6篇王宇
  • 4篇张志刚
  • 1篇黄万通
  • 1篇黄华
  • 1篇李海
  • 1篇刘春丽
  • 1篇朱东
  • 1篇李科研
  • 1篇闫鹏

传媒

  • 6篇中国矫形外科...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应用骨输送与筋膜皮瓣一期修复下肢大段(块)骨软组织缺损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探讨利用Ilizarov技术骨输送与筋膜皮瓣修复下肢大段(块)骨与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本组12例患者,11例为小腿严重开放复合伤,1例为前臂开放复合伤,骨缺损范围4~12cm,平均8cm,皮肤缺损面积4cm×5cm^14cm×5cm,全部病例均合并急性感染。软组织缺损采用小腿外侧筋膜皮瓣修复9例,小腿内侧筋膜皮瓣修复1例,交腿皮瓣修复1例,前臂内侧皮瓣1例,12例中,骨输送幅度4~12cm,平均8cm,其中用环行外固定器4例,用本科研制的双臂骨输送外固定器8例。[结果]延长段骨和压缩骨断端均自然愈合,所有转移的筋膜皮瓣均成活,无1例形成骨不连和慢性骨髓炎。本组随访12例,随访时间2~10.8年,平均4.2年。[结论]应用Ilizarov骨输送和筋膜皮瓣转移技术治疗下肢大段(块)骨与软组织缺损是一种疗效确切方法,其优势(1)通过外固定器来保持伤肢稳定,通过骨输送的方法填补大段骨缺损;(2)同时行皮瓣转移,修复软组织缺损,为骨压缩端愈合与控制感染创造有利条件;(3)外固定器提供的撑开和压缩功能,使得延长段骨和压缩段骨断端获得骨愈合的合理的生物力学条件;(4)在骨输送过程中刺激机体的修复机制,使机体的代谢增强、血循增加、成骨因子聚集、抵抗力增强,调动了机体的主动修复机制和主动控制感染的防御机制;(5)在外固定器的保护下,患者的伤肢可在康复期间进行主动的功能锻炼,从而避免长期制动和废用因素导致的骨质疏松和关节功能障碍;(6)治疗周期短,抗生素应用少,治疗费用低,并发症少。
张志刚王宇李海张大伟吴其常朱东闫鹏
关键词:外固定架肢体延长皮瓣截骨
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尺骨短缩伴桡骨头脱位1例
2005年
吴其常张志刚张大伟
关键词:桡骨头脱位多发性骨软骨瘤桡骨头切除患者母亲双膝关节肱骨外髁
在下肢大段骨缺损治疗中Ilizarov技术的选择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总结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下肢大段骨缺损的临床体会,探讨不同病例的术式选择。[方法]14例下肢大段骨缺损,平均8.5cm,其中股骨2例;胫骨12例;创伤11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骨感染和(或)软组织缺损,骨肿瘤切除3例。分别采用肢体短缩加骨段截骨延长,或加骨段输送延长,或单纯骨段截骨输送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1a以上随访,骨缺损治愈,骨感染消失,皮肤创面消灭,肿瘤无复发,无附加神经血管损伤症状。[结论]Ilizarov技术是治疗骨大段缺损的简单而有效方法,根据不同病例,选择不同术式可简化治疗过程,缩短治愈时间。
吴其常王宇张大伟
关键词:骨缺损骨延长ILIZAROV技术骨缺损治疗下肢骨肿瘤切除神经血管损伤
在下肢大段骨缺损治疗中Ilizarov技术的选择
[目的]总结应用 Ilizarov 技术治疗下肢大段骨缺损的临床体会,探讨不同病例的术式选择。[方法]14例下肢大段骨缺损,平均8.5cm,其中股骨2例,胫骨12例;创伤11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骨感染和 (或)软组织缺损...
吴其常王宇张大伟
关键词:骨缺损骨延长
文献传递
应用石膏及撑开器治疗膝关节屈曲挛缩
2003年
1 临床资料 应用石膏及撑开器治疗膝关节挛缩15例,男9例,女6例.其中儿麻13例,外伤1例,烧伤1例.挛缩20°以内者6例,20~40°者7例,其中3例伴有股骨髁角减小;挛缩40°以上者2例,均伴有股骨髁角减小.膝关节平均挛缩角度28°.
王宇刘春丽张大伟黄华
关键词:石膏撑开器膝关节屈曲挛缩功能锻炼
微创手术结合外固定器治疗先天性垂直距骨3例初步报告
2009年
[目的]探讨利用微创手术结合悬臂式足部外固定架治疗先天性垂直距骨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足内侧以距骨头为中心横切口,切开关节囊,手法复位,矫正约30°~40°,即部分距舟关节复位,在距骨头处横行穿1枚1.5mm直径克氏针与外固定架相连。术后利用垂直杆缓慢牵拉距骨复位,复位后用外固定架维持6周,6周后改用石膏制动2个月。去石膏后穿戴矫正鞋。[结果]3例4足术后随访时间平均62个月(6~86个月),以Adelaar评价标准和足侧位X线片观察为指标。术后4足均获得距舟关节完全复位,足负重功能正常。踝关节及跗横关节功能基本正常。1例仍穿戴矫形鞋。[结论]无需广泛软组织松解,采用微创有限手术,应用外固定架缓慢牵拉可以恢复距舟关节脱位,该方法创伤小,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是治疗CVT的一个新选择。
张志刚王宇黄万通张大伟李科研吴其常
关键词:先天性微创手术外固定器
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青少年重度马蹄内翻足被引量:13
2004年
目的 :探索青少年重度马蹄内翻足的治疗方法。方法 :应用足踝部有限软组织松解 ,结合术后外固定器缓慢牵伸松解关节挛缩 ,以及二期关节融合与肌力平衡手术治疗青少年重度马蹄内翻足 10例 (16足 )。结果 :16足均获得满意的畸形矫正及足底持重 ,3例遗有轻度前足内收。结论 :应用Ilizarov技术结合有限的手术治疗 ,可获得青少年重度马蹄内翻足的良好畸形矫正和功能恢复。
王宇张大伟张志刚吴其常
关键词:ILIZAROV技术马蹄内翻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