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宏

作品数:502 被引量:2,320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苗圃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哲学宗教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47篇期刊文章
  • 46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83篇医药卫生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59篇麻醉
  • 50篇手术
  • 42篇异丙酚
  • 42篇丙酚
  • 38篇吗啡
  • 37篇细胞
  • 36篇术后
  • 36篇超声
  • 33篇镇痛
  • 29篇静脉
  • 27篇脑电
  • 26篇麻醉药
  • 23篇芬太尼
  • 22篇微球
  • 21篇动脉
  • 21篇药物
  • 18篇气管
  • 18篇切除
  • 17篇疼痛
  • 13篇休克

机构

  • 462篇中国人民解放...
  • 45篇武警总医院
  • 34篇军事医学科学...
  • 9篇北京军区总医...
  • 9篇中国人民解放...
  • 8篇第四军医大学...
  • 6篇第二军医大学
  • 5篇同济大学附属...
  • 4篇北京大学
  • 4篇兰州军区兰州...
  • 4篇解放军第五医...
  • 3篇北京协和医院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中华医学会
  • 2篇解放军第30...

作者

  • 498篇张宏
  • 112篇米卫东
  • 53篇孙永海
  • 35篇徐龙河
  • 27篇冯泽国
  • 26篇袁维秀
  • 26篇贾宝森
  • 24篇刘靖
  • 23篇曹江北
  • 19篇高明龙
  • 18篇宋运琴
  • 18篇王爱国
  • 17篇王刚
  • 17篇王红
  • 16篇傅强
  • 16篇李军
  • 15篇穆娅玲
  • 15篇孙立
  • 14篇秦晓辉
  • 14篇寇海燕

传媒

  • 70篇中华麻醉学杂...
  • 52篇军医进修学院...
  • 43篇解放军医学杂...
  • 40篇临床麻醉学杂...
  • 27篇北京医学
  • 19篇武警医学
  • 9篇中国临床药理...
  • 9篇解放军医学院...
  • 7篇国外医学(麻...
  • 7篇中国临床康复
  • 7篇国际麻醉学与...
  • 6篇中国药理学通...
  • 6篇中华医学超声...
  • 5篇临床超声医学...
  • 5篇山东医药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5篇麻醉与监护论...
  • 4篇医疗卫生装备
  • 4篇西北国防医学...
  • 4篇中国药物应用...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6篇2020
  • 12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5篇2016
  • 9篇2015
  • 14篇2014
  • 14篇2013
  • 10篇2012
  • 38篇2011
  • 35篇2010
  • 28篇2009
  • 31篇2008
  • 39篇2007
  • 47篇2006
  • 38篇2005
  • 35篇2004
  • 20篇2003
5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吗啡明胶微球体外释放研究及稳定性考察
龙健晶孙永海张宏
吗啡PLGA微球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张旭辉孙永海张宏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骨肿瘤15例被引量:4
2006年
寇海燕孙鲲张宏赵毅哲
关键词:高强度聚焦超声骨肿瘤
脑梗塞患者颈动脉超声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狭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价值。方法选用经CT或MRI证实为脑梗塞的患者60例,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斑块所致的管腔狭窄程度分为4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闭塞组。用面积法计算狭窄率,脉冲多普勒检测收缩期血流速度(SPV)、舒张期末速度(EDV),计算血流量。结果60例脑梗塞患者中55例(92%)检出颈动脉硬化斑块,斑块所致颈动脉中度狭窄42支,重度狭窄20支,完全闭塞8支,其中部分斑块延伸至颈内动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斑块致颈动脉血管狭窄>50%时,血流速度明显升高,血流量明显下降,完全闭塞时血流消失。结论超声能够监测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是脑梗塞患者病情监测的重要手段。
苏金花寇海燕张宏席梅丁娟贾化平邵秋杰
关键词:脑梗塞颈动脉
不同穿刺点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解剖关系变化的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研究中国人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的解剖关系,以寻找颈内静脉穿刺最佳入路,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选择需要中心静脉穿刺的择期手术患者280例,应用超声波扫描术测定甲状软骨上缘水平、环状软骨水平、第二气管环水平颈部3个平面双侧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的位置关系。结果自上而下,双侧颈内静脉横径逐渐增加,双侧颈总动脉横径逐渐减小(P<0.05),颈内静脉从颈总动脉外侧逐渐移向颈总动脉前面,即动静脉夹角逐渐变小,动脉重叠率和静脉重叠率均逐渐增加(P<0.01),静脉未重叠量逐渐减小(P<0.01)。同一扫描平面左右对比,右侧颈内静脉横径宽于左侧(P<0.01),双侧颈总动脉横径相似。在甲状软骨上缘和第二气管环水平,右侧动静脉夹角大于左侧(P<0.01),静脉重叠率小于左侧(P<0.01),3个扫描平面右侧静脉未重叠量均大于左侧(P<0.01)。280例患者中共有13例存在一个或多个扫描平面颈内静脉在颈总动脉内侧。在甲状软骨上缘水平,右侧颈总动脉有9例(3.2%)已分叉,左侧颈总动脉有16例(5.7%)已分叉。结论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的解剖位置存在较多变异。了解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的解剖关系有助于降低颈内静脉穿刺时误穿颈总动脉的发生率。
秦晓辉张宏米卫东
关键词:中心静脉穿刺颈内静脉颈总动脉超声波扫描术
战创伤救治气道管理指南被引量:13
2019年
战创伤麻醉因其自身的特点而极具挑战性。为指导麻醉科医师及相关救治人员对战创伤伤病员进行快速正确的评估和及时有效的处置,提高战创伤救治能力,全军麻醉与复苏学专业委员会曾制定《战创伤麻醉指南(2017)》[1]。作为总体概述,该指南无疑对战创伤麻醉起到了原则性的指导作用。但因篇幅所限,具体问题未能详述,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形成具体的指导意见。本指南以《战创伤麻醉指南(2017)》为基础,进一步形成战创伤救治气道管理指导意见,以提高指南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米卫东张铁铮葛衡江张宏徐建国张惠徐波李军
关键词:麻醉科医师气道管理战创伤复苏学伤病员
小剂量纳洛酮对吗啡药代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正>目的:研究小剂量纳洛酮对吗啡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探讨盐酸纳洛酮和盐酸吗啡合剂制备的可行性。方法:将大鼠分为三组,吗啡组、MN1和MN2组,处理组吗啡剂量为6mg/kg,纳洛酮剂量为100ng/kg、10ng/kg,测...
高明龙孙永海张宏
文献传递
高龄患者经皮内镜引导下胃造瘘术的麻醉管理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行内镜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的麻醉方法和术中管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80岁以上高龄患者,接受内镜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手术的麻醉管理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患者中,局麻复合基础麻醉(OAAS评分4分)用于合并气管食管瘘的患者,余4例均采用局麻复合静脉镇痛/深镇静麻醉(OAAS评分1~2分),予异丙酚或依托咪酯等维持,保留患者自主呼吸,维持SpO2>95%;麻醉诱导期,1例患者发生短暂呼吸抑制,2例血压下降心率减慢,操作过程中出现血压高心率快1例,需对症处理,1例轻微呛咳,所有患者麻醉过程均平稳,无气道梗阻,支气管痉挛和误吸.其中4例患者置入空肠营养管,平均手术时间80 min(40~150 min).术毕意识恢复至术前水平,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未发现心肺及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 局麻复合静脉镇痛/镇静的麻醉方法对内镜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手术的高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术前正确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和主观配合度,术中气道管理和循环监控是麻醉医生关注的重点.
王晓琳刘俊乐米卫东张宏
关键词:老年麻醉
麻醉药导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海马内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8年
多个临证前期证据表明麻醉药物的作用可能对术后认知功能有一定影响,尤其对于依赖海马的空间记忆和学习功能。其作用方式可能通过多种途径,且不同药物的影响结果不同。本文从结构基础、神经炎症、神经元凋亡、神经传导、血脑屏障等方面对麻醉药导致术后认知功能改变的海马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王晨张宏沈浩
关键词:麻醉药术后认知功能海马神经炎症
冠脉搭桥加左室室壁瘤切除手术的麻醉体会被引量:2
2004年
室壁瘤是心肌梗死的并发症之一,可直接影响心脏泵功能和病人预后.冠脉搭桥加室壁瘤切除是治疗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的有效手段.此类病人较冠心病非心肌梗死病人心功能整体要差[1],其麻醉和体外循环时间以及术后恢复也比单纯冠脉搭桥手术长.现将我院近年来完成的42例冠脉搭桥加室壁瘤切除手术的麻醉处理介绍如下.
王刚高长青穆娅玲李伯君肖苍松周琪张宏陈婷婷
关键词:冠脉搭桥术室壁瘤麻醉
共5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