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广慧

作品数:23 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篇缺血
  • 9篇急性
  • 7篇血压
  • 7篇卒中
  • 7篇细胞
  • 7篇急性期
  • 7篇降压
  • 6篇嗅球
  • 6篇预后
  • 6篇脑梗
  • 6篇脑梗死
  • 6篇梗死
  • 6篇干细胞
  • 5篇电刺激
  • 5篇血性
  • 5篇增殖
  • 5篇神经干
  • 5篇神经干细胞
  • 5篇缺血性卒中
  • 5篇细胞增殖

机构

  • 9篇徐州医学院
  • 9篇连云港市第一...
  • 9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作者

  • 23篇张广慧
  • 11篇徐丙超
  • 11篇何明利
  • 9篇周芯羽
  • 8篇刘娜
  • 8篇籍牛
  • 8篇秦新月
  • 6篇冯金洲
  • 5篇郭振委
  • 4篇王恬竹
  • 4篇何明利
  • 3篇吴方荣
  • 2篇徐艳
  • 2篇何效兵
  • 1篇孔渝菡
  • 1篇燕伟平
  • 1篇李永明
  • 1篇王蓓
  • 1篇蔡增林
  • 1篇钮晓勤

传媒

  • 3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6
  • 9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10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刺激嗅球对脑室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探讨电刺激嗅球对脑室下区(SVZ)神经干细胞(NSC)增殖、迁移及其分化的影响.方法 取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刺激组、电刺激1 d、3 d、7 d、14 d、21 d、28 d组,以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NSC,免疫组化法检测SVZ区NSC的增殖情况.另取大鼠1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刺激组和电刺激组,以免疫组化法观察NSC向嗅球迁移情况,荧光双标法检测NSC分化情况.结果 电刺激1 d,SVZ区BrdU阳性细胞开始增高,第7天达高峰,第3周达对照组水平.注射BrdU28 d后,电刺激组喙侧迁移流(RMS)及嗅球内的BrdU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但两组NSC分化情况没有明显差别.结论 电刺激嗅球可促进SVZ区NSC增殖及迁移,但对其分化没有影响.
张广慧秦新月王恬竹冯金洲郭振委
关键词:电刺激嗅球神经干细胞
TRPC1沉默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干细胞迁移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TRPC1)沉默对脑缺血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TRPC1沉默组(脑缺血+TRPC1沉默)和阴性对照组,以脑室内注射siRNA沉默TRPC1,以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MCAO)模型,脑缺血模型制作成功后,腹腔内注射Brdu标记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别于48 h、4 w后处死大鼠,行Brdu免疫组化染色、免疫荧光双标染色(Brdu/GFAP、Brdu/Neun)观察NSC的增殖、迁移和分化情况。结果脑缺血后48 h,脑缺血组和TRPC1沉默组SVZ区Brdu阳性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1),但TRPC1沉默组Brdu阳性细胞数较缺血组低(P<0.01)。脑缺血4 w后,缺血组与假手术组相比,皮质区具有更多的Brdu阳性细胞(P<0.01),同样TRPC1沉默组Brdu阳性细胞数多于假手术组,但明显低于脑缺血组(P<0.01);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发现,脑缺血各组Brdu/GFAP、Brdu/Neun双阳性细胞的数量均比假手术组明显增高,但TRPC沉默组双阳性细胞显著少于脑缺血组和阴性对照组(P<0.01)。结论 TRPC1沉默显著影响脑缺血大鼠SVZ区NSC的增殖、向脑缺血区迁移及向成熟细胞的分化。
张广慧冯金洲郭振委耿闪何明利吴方荣
关键词:脑缺血神经干细胞迁移
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接受跑台运动锻炼海马反义导向分子A的表达被引量:2
2015年
背景:脑卒中后,运动锻炼对其神经功能的康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关于卒中后大鼠运动量的研究鲜有报道。而海马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但大鼠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内反义导向分子A的表达的研究,国内外未见报道。目的:探索运动锻炼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缺血侧海马内反义导向分子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7,14,28 d组,模型7,14,28 d组大鼠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右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大鼠各等分为`4个亚组:非运动亚组、低、中、高运动量亚组。低运动量组进行5 m/min,5 min;7 m/min,5 min;9 m/min,20 min跑台训练;中运动量组进行8 m/min,5 min;10 m/min,5 min;13 m/min,20 min跑台训练;高运动量组进行8 m/min,5 min;11 m/min,5 min;20 m/min,20 min跑台训练。结果与结论:非运动时,模型7 d组大鼠缺血侧海马反义导向分子A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最高,且反义导向分子A相对表达水平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与非运动相比,模型14,28 d组大鼠中运动量时缺血侧海马反义导向分子A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高运动量海马反义导向分子A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表达增加。提示中运动量锻炼可以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患侧海马反义导向分子A的表达。
郭振委秦新月张广慧
关键词:运动锻炼脑缺血再灌注海马
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脑梗死病情与预后判断的价值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索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D-D)水平与病情程度和梗死体积之间的关系,阐明其对急性脑梗死病情与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根据NIHSS评分将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NIHSS≤8组和NIHSS>8组,并根据梗死体积分为大梗死组(梗死体积≥10cm3)、中梗死组(10cm3>梗死体积>4cm3)和小梗死组(梗死体积≤4cm3),于发病7d、14d及28d进行血浆D-D含量测定,分析D-D水平与病情、梗死体积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患者各时段血浆D-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1)。NIHSS>8组各时段D-D含量均高于NIHSS≤8组(均P<0.05),大梗死组>中梗死组>小梗死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浆D-D含量与梗死体积、NIHSS积分和NIHSS恢复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浆D-D水平是反映内源性凝血纤溶系统紊乱程度、判断脑梗死病情和预后的敏感指标。
徐丙超何明利张广慧朱学涛籍牛
关键词:脑梗死D-二聚体NIHSS评分
电刺激嗅球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及分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嗅球电刺激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电刺激组、假刺激组,其中脑缺血再灌注组、电刺激组,以线栓法建立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出颈内动脉;电刺激组在右侧嗅球内埋置双极电极,于MCAO再灌注后对嗅球进行电刺激,假刺激组只埋置电极,不进行电刺激;以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假手术组于术后48h、1周,脑缺血再灌注组于缺血再灌注后48h、1周,电刺激组及假刺激组于刺激后48h、1周分别行Brdu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脑室下区(SVZ)区NSC增殖情况;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电刺激组、假刺激组4组大鼠在电刺激组行电刺激后腹腔注射Brdu 50mg/kg,2次/d,连续2d,4周后处死,分别取脑切片,进行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双标染色,观察各组NSC迁移和分化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组(37.67±1.97)、假刺激组(36.5±2.35)和电刺激组(43.67±1.63)大鼠48h后SVZ区Brdu阳性NSC细胞数较假手术组(15.5±1.52)明显增多(F=57.21,P<0.05),缺血再灌注组(41.17±2.94)、假刺激组(41.83±2.14)和电刺激组(47.67±2.34)1周后Brdu阳性细胞数较假手术组(15.5±1.52)增多(F=73.62,P<0.01),电刺激组在各时间点均较其他组Brdu阳性NSC细胞数增多(P<0.01)。缺血并注射Brdu 4周后缺血侧皮质区电刺激组Brdu阳性NSC细胞数(57.17±2.4)较缺血再灌注组(46.83±2.48)和假刺激组(45.83±2.14)增多(F=161.50,P<0.01);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示电刺激组Brdu阳性NSC细胞中Brdu/神经元核抗原(Neun)双阳性细胞比例约为(74.67±3.61)%,Brd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双阳性细胞比例约为(38.83±3.36)%,与缺血再灌注组和假刺激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刺激嗅球可能促进脑缺血大鼠SVZ区NSC增殖,并可能促进新生
张广慧吴方荣何明利郭振委秦新月
关键词:电刺激缺血再灌注
电刺激嗅球对脑缺血大鼠脑内RGMa表达及其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刺激嗅球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质及海马内排斥性导向分子(repulsive guidance moleculeRGMa)表达及其神经功能的影响。
张广慧秦新月王恬竹郭振伟
文献传递
糖化血红蛋白与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观察自发性脑出血(sICH)发作前的血糖水平和SICH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288例幕上sICH患者(均为发病24h内入院)临床资料进行研究。以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代表脑出血发病前的血糖水平。根据HbAIc值水平(〈6%、6.1%~7%、7.1%~8%及≥8%)将患者分为4组,比较4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肿体积、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等临床资料的差异。同时根据出血量大小(≤25mL或〉25mL)分为小血肿组和大血肿组,根据mRS评分(≤2或〉2)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不同分组患者临床资料特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来确定与血肿体积和mRS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组患者糖尿病患者数、血肿体积、NIHSS评分、m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院血糖、HbA1c与血肿体积呈正相关关系(r=0.085,p=0.027;r=0.164,P=0.014);年龄、HbA1c与mR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027,P=0.019;r=0.199,P=0.003)。HbA1c同时与血肿体积及mR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164,P=0.014;r=0.199,p=0.003)。结论HbA1c是脑出血患者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血糖水平相比,HbAlc可以作为一个更好的预测脑出血预后的指标。
张广慧何明利徐艳何效兵孟品刘娜吴方荣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脑出血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降压治疗对血压变异性与临床预后的影响
<正>背景及目的急性卒中后血压变异性与临床预后的关系仍有争议,本研究的目的是阐明缺血性卒中急性期降压治疗对血压变异性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卒中注册研究前瞻性纳入873例发病前神经功能正常,且发病时间在24小时以内的首次...
何明利孟品籍牛刘娜张广慧徐丙超周芯羽
文献传递
嗅球损伤对脑室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损伤嗅球对脑室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神经于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增殖、迁移及其在嗅球内分化的影响。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42只,采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等渗盐水组、嗅球损伤3d、1周、2周、3周、4周组,每组6只,嗅球内局部注射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acid,NMDA)制作嗅球损伤模型,以5-溴脱氧尿嘧啶(5-bromo-2-deoxyuridine,BrdU)标记NSC,免疫组化法观察嗅球损伤对SVZ区NSC增殖的影响。另取大鼠18只,采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等渗盐水组和嗅球损伤组,每组6只,于嗅球损伤后7d腹腔注射BrdU,4周后分别以免疫组化和荧光双标法观察SVZ区NSC迁移及其在嗅球内的分化情况。结果嗅球损伤后3d,SVZ区BrdU阳性细胞开始增高(26.33±2.58,P〈0.01),7d达高峰(35.33±3.01,P〈0.01),以后有所下降,但第4周仍有较高水平表达(19.50±2.26,P〉0.05)。嗅球损伤后5周,损伤组喙侧迁移流(rostral migratory-stream,RMS)及嗅球内的BrdU阳性细胞数(86.50±5.09,52.83±3.87)较正常对照组和等渗盐水组明显增多(P〈0.01),荧光双标示大部分BrdU阳性细胞同时表达神经元标志物神经元核抗体(neuronal nuclei antigen,Neun),少部分细胞表达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结论损伤嗅球可促进SVZ区NSC增殖及其向嗅球迁移,新生细胞不但可以分化为神经元,也可分化为胶质细胞,并可能参与损伤后的修复作用。
张广慧秦新月郭振委冯金洲孔渝菡
关键词:嗅球干细胞细胞增殖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降压治疗对血压变异性与临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阐明缺血性卒中急性期降压治疗对血压变异性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卒中注册研究前瞻性纳入873例发病前神经功能正常,且发病时间在24 h以内的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入院时血压水平分为静脉降压组、口服降压组和观察组。计算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CV),并将其分为5段统计。发病3个月的临床预后分为恢复良好、功能恶化和预后不良。结果 CV≤4.0段的恢复良好概率最高,伴有最低的功能恶化与预后不良风险,调整潜在的混淆因素后这种关系照样存在。C-统计CV对恢复良好、功能恶化和预后不良的odds比值比(OR )值分别是0.567,1.566和1.699。结论脑梗死急性期降压治疗具有同步降低收缩压/舒张压和血压变异性的双重作用,静脉给药效果更佳;血压变异性越小临床预后越好。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号:ChiCTR-TRC-14004804。
孟品籍牛刘娜张广慧徐丙超周芯羽何明利
关键词:脑梗死血压变异性注册研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