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军
- 作品数:69 被引量:390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 刑法应如何应对风险社会的“焦虑”——通过商谈与重塑传统的治理被引量:5
- 2015年
- 当前的风险刑法呈现出全面规范化的色彩,这隐含了一种人们对于法官裁判不确定的焦虑,加剧了风险社会下人们相互间的不信任。这会造成大规模的社会冲突与仇恨犯罪。刑法应该在立法与规范体系内寻求一种商谈性的理论范式,且应该以能动立法的方式,重塑一种风险社会亟需的团结、互助、尊重他者的社会规范,以此来有效应对风险社会的焦虑。
- 张建军
- 关键词:精神焦虑商谈见危不救罪
- 贪污贿赂知情不报行为的犯罪化
- 2011年
- 在近代责任自负的法律理念影响下,我国抛弃了对知情不报行为追究刑事责任的传统。现有的反贪污贿赂机制的缺陷使反贪污贿赂工作耗费巨大却收效甚微。在借鉴古代及域外对知情不报行为追究刑事责任的前提下,提出对国家工作人员知晓他人贪污贿赂行为而不报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职务犯罪立法,进而为惩治贪污受贿犯罪有所裨益。
- 张建军魏志宇
- 关键词:贪污贿赂犯罪犯罪化
- 规范刑法学视野中的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被引量:4
- 2016年
- 哪些人员属于规范刑法学视野中的农村基层组织人员,关乎对其职务行为的刑法评价。如果将农村基层组织中的某一成员认定为农村基层组织人员,那么,他在协助人民政府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时利用职务之便,侵吞、挪用所管理、经手的款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的行为,即可定性为贪污罪、受贿罪或挪用公款罪,否则,就只能构成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或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在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的外延问题上,理论界存在较大的分歧意见。在界定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的范围时,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结合我国农村治理结构的现实情况加以确定。
- 张建军
- 关键词: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贪污贿赂罪从事公务身份犯
- 我国资格刑的完善被引量:4
- 2007年
- 作为一种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犯罪人参加国家管理和一定社会政治生活权利的刑罚方法,该刑罚方法曾被作为一种专政措施,适用于专政对象,然而,时至今日,这种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刑罚无论从其名称、内容来看,还是从其适用对象与方式来考察,均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因此需要通过更改名称、实行资格刑的分立制、建立复权制和增加资格刑的内容等方式予以完善。
- 张建军
- 关键词:资格刑剥夺政治权利
- 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冲突时的请求权基础——兼评我国《合同法》第41条后段之不合理性被引量:3
- 2006年
- 保护相对人利益是规制格式合同的基本出发点。我国《合同法》第41条后段规定:“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显然,这一规定只考虑了在多数情况下非格式条款有利于相对人,而没有兼顾特殊情况下格式条款也有可能更有利于相对人的客观实际,因此,该规定存在明显的不合理之处。既然《合同法》已规定了“条款有疑义时为不利于使用人”的原则,则没有必要再做出第41条后段的规定,否则,有“添足”之嫌。
- 张建军
- 关键词:格式条款
- 案例指导制度对实现刑法明确性的作用被引量:9
- 2013年
- 从理论上来说,实现刑法的明确性是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的共同任务。刑事案例指导制度作为一种刑法适用的解释机制,其所确立的裁判规则是对相关刑法规范的精确化和具体化,可以起到解释、明确、细化刑法的作用。指导性刑事案例是刑法规范与司法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通过指导性案例解释刑法规范,不仅具有更强的针对性,能更直观地揭示刑法条文的含义,而且对法条中所蕴含的法律精神和立法意旨的阐释也更为准确和清晰,可以保证相同或类似案件得到相同或类似的处理,减少和消除同案不同判、同法不同解的现象,有助于实现刑法适用的统一性。
- 张建军
- 关键词:案例指导制度明确性刑法规范
- 互动解释:一种新的刑法适用解释观被引量:4
- 2016年
- 传统的刑法适用解释理论既没能如实描述解释的实际情形,也无法说明控辩双方何以会接受解释结论的问题。事实上,对刑法规范进行解释并非法官的单独作业,检察官提起公诉、辩护人进行辩护以及控辩双方进行辩论都包含对刑法规范含义的理解和解释。可以说,在探知和确定不明确刑法规范的含义方面,控辩双方的理解对解释结论的形成均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他们和法官一道组成刑法解释的共同体。控、辩、审三方通过参与、博弈,不断消除前见,实现"视阈融合",并最终达成一种经由法官统合的共识性理解。在形成共识性的解释结论时,解释者既要保证解释结论形式的合法性,又要保证解释结论实质的合理性以及合目的性。
- 张建军
- 关键词:刑法解释互动过程
- 我国刑法分则应增设不予救助罪被引量:2
- 2006年
- 不予救助是一种严重违背我国传统道德的行为,无论我国古代的法律文献还是现当代国外刑事立法中,都有惩处见危不救的规定。遗憾的是我国现行刑法当中并无不予救助的任何内容,该类社会关系是由道德规范调整的,而道德规范的强制力过弱,从而造成见危不救现象的大量存在。为了完善刑法,减少见危不救事件的发生,刑法分则中有必要增设不予救助罪。
- 张建军
- 关键词:见危不救见义勇为
- 从地方立法听证看政治合法性的现代转型被引量:1
- 2009年
- 地方立法听证作为一种手段,践行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之宪法精神,诠释了当代政治合法性的"法""合"新趋向。
- 张建军胡朋
- 关键词:立法听证政治合法性行政领域司法领域行政听证
- 刑法谦抑性基础的多维度分析被引量:15
- 2006年
- 刑罚是一种最为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容易对个人自由构成干预和侵害,它不但代价昂贵,需要一定的物质支撑,而且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犯罪行为,在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相分离的二元结构社会当中,作为公法之一的刑法,其作用范围受到限制,故刑法的适用必须慎重、缩减即谦抑。刑法的谦抑性具有明显的限制机能,已成为近现代刑法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
- 张建军
- 关键词:谦抑性罪刑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