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基因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白介素
  • 2篇病理
  • 1篇亚群
  • 1篇银屑
  • 1篇银屑病
  • 1篇硬皮病
  • 1篇硬皮病患者
  • 1篇原癌基因
  • 1篇受体
  • 1篇突变
  • 1篇突变检测
  • 1篇拮抗
  • 1篇拮抗剂
  • 1篇细胞癌
  • 1篇细胞亚群
  • 1篇淋巴

机构

  • 5篇同济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张德美
  • 3篇杨琦
  • 3篇王椿森
  • 2篇张军民
  • 2篇刘贞富
  • 2篇李家文
  • 1篇邵静芳
  • 1篇唐玉珠
  • 1篇高玲
  • 1篇曹文庆
  • 1篇沈关心
  • 1篇万兴祥
  • 1篇张悦
  • 1篇朱慧芬

传媒

  • 4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年份

  • 2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系统性硬皮病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白介素2水平的检测被引量:2
1995年
系统性硬皮病(PSS)是以组织纤维化和受累器官血管周围单一核细胞浸润为特征的一种结缔组织病。其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我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白介素2(IL-2)依赖株CTLL-2细胞MTT比色法等检测了PS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IL-2产生水平及其受体(IL-2R)表达的变化,现报告如下。一、资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PSS患者27例,女19例,男8例,年龄22~45岁,病程3~9年。上述病例均经临床和病理所证实。近3个月内未应用D青霉胺、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其它免疫抑制剂治疗。选择与患者年龄性别相应的正常人(献血员)22例作为对照组。 (二)主要试剂:抗CD3、CD4、CD8、B、DR为ATCC公司杂交瘤细胞株,本室制备的鼠抗人单抗。
李家文沈关心王椿森万兴祥邵静芳朱慧芬张悦张德美
关键词:硬皮病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2
斑秃患者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多态性研究被引量:2
1997年
斑秃是与遗传相关的多因素皮肤炎症性疾病。白介素1及其受体拮抗剂在皮肤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呈多态性。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多态性在斑秃发病机理中的作用。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研究了72例斑秃患者和130例正常对照者的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型。结果:斑秃患者A_2频率显著高于正常人。提示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中A_2可能在斑秃的病损严重度方面起作用。
张军民唐玉珠许彤华刘贞富张德美杨琦
关键词:斑秃基因多态性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c-Ha-ras原癌基因与银屑病被引量:1
1996年
ras癌基因与角朊细胞增殖、分化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利用斑点杂交和原位杂交法研究c-Ha-ras癌基因在正常皮肤及进行期斑块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从癌基因角度初步探讨银屑病的发病机理。结果:①斑点杂交表明c-Ha-rasmRNA在进行期斑块型银屑病皮损中含量较正常皮肤增加1倍;②c-Ha-ras癌基因在正常皮肤表皮主要表达于部分基底层细胞,而在进行期银屑病皮损内则可见于除角质层外其余各层表皮细胞,且以棘层细胞为主。c-Ha-ras癌基因在表皮细胞的过度表达及表达部位的改变可能是银屑病表皮过度增生和异常分化的重要机理。
曹文庆王椿森张德美
关键词:癌基因银屑病病理
基底细胞癌p53基因缺失和突变检测被引量:1
1996年
我们应用新近建立的基因突变检测技术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检测了12例基底细胞癌(BCC)和5例正常对照的石蜡包埋标本。发现 BCC p53基因丢失和突变率为42%(5/12),正常对照未见异常。其结果提示 p53基因的异常改变可能是 BCC 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
高玲王椿森李家文张德美杨琦
关键词:基底细胞癌P53基因缺失基因突变
白介素-1受体拮抗物多态性与白塞病被引量:4
1997年
为了解白介素 1受体拮抗物基因 (IL 1RN)是否为白塞病易感性和病损程度的遗传性标志 ,我们用PCR方法检查了 3 4例白塞病患者IL 1RN等位基因频率和携带率。结果 :病例组等位基因 2携带率、频率显著增加 ,且与病损严重度增加相平行。本研究提示IL 1RN等位基因 2与白塞病有强相关性。我们推测IL
张军民刘贞富许彤华杨琦张德美
关键词:白塞病IL-1RN多态性病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