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新瑞

作品数:103 被引量:300H指数:10
供职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专项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23篇专利
  • 6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9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农药
  • 10篇棉蚜
  • 10篇虫害
  • 9篇杀虫
  • 8篇蚜虫
  • 7篇玉米
  • 7篇植物源
  • 7篇桃蚜
  • 7篇种群
  • 7篇棉花
  • 7篇病虫
  • 6篇植物源生物农...
  • 6篇生物农药
  • 6篇害虫
  • 6篇病虫害
  • 5篇芽孢
  • 5篇药效
  • 5篇小麦
  • 5篇麦二叉蚜
  • 5篇棉田

机构

  • 99篇甘肃省农业科...
  • 21篇甘肃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青海大学
  • 2篇白银市农业技...
  • 2篇武威市农业科...

作者

  • 103篇张新瑞
  • 42篇胡冠芳
  • 20篇李建军
  • 20篇刘敏艳
  • 20篇陈明
  • 18篇郭致杰
  • 17篇罗进仓
  • 16篇李玉奇
  • 14篇牛树君
  • 14篇李继平
  • 14篇周天旺
  • 13篇余海涛
  • 13篇惠娜娜
  • 12篇赵峰
  • 11篇吕和平
  • 10篇郭建国
  • 9篇刘永刚
  • 8篇徐生军
  • 8篇王立
  • 8篇魏玉红

传媒

  • 18篇甘肃农业科技
  • 9篇植物保护
  • 4篇西北农业学报
  • 4篇农药
  • 3篇中国棉花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草地学报
  • 3篇中国植保导刊
  • 2篇甘肃科学学报
  • 2篇玉米科学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农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中国马铃薯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昆虫知识
  • 1篇昆虫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7篇2019
  • 8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4
  • 2篇2002
  • 1篇2001
1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防治蚜虫与红蜘蛛的莨菪油植物源生物农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蚜虫与红蜘蛛的莨菪油植物源生物农药,现有植物源生物农药生产工艺复杂、成本偏高,本发明的原料配方为蓖麻油27.5-37.5份,溶剂20-50份,乳化剂15-30份,渗透剂0.5-3份,抗冻剂1-5份,将...
胡冠芳刘敏艳李玉奇余海涛张新瑞李建军赵峰
文献传递
棉花苗期桃蚜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研究初报
1996年
桃蚜(MyzuspersicaeSulzer)是甘肃棉区棉花苗期的优势种群。自5月中旬迁入杯田,6月中旬为发生高峰期,此后数量锐减。桃蚜为害棉花后主要导致荷铃脱落率增加,总铃数下降而减产,对棉花品质无显著影响。苗期单株蚜量x与产量损失率y的关系式为:y=7.4488+0.04749x(r=0.981 ̄)。提出甘肃河西地区苗期桃蚜的防治指标为百株蚜量4000头。
罗进仓陈明胡冠芳张新瑞
关键词:桃蚜棉花
秋春两季感染BYDV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小麦黄矮病的流行分析
1994年
本文通过秋季和春季分别对16个冬小麦品种接种,研究不同时期感染BYDV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秋季还是春季感染BYDV病毒,都对小麦的千粒重、产量、生物学产量有严重影响,秋季染病的小麦,其病情指数比春季感染的高出约一倍,感病越早,损失越严重。通过观察小麦黄矮病在田间的增长动态。
张新瑞郭满库胡冠芳
关键词:小麦黄矮病接种期小麦
一种耐盐芽孢杆菌SY1836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盐芽孢杆菌SY1836及其应用。耐盐芽孢杆菌(Bacillus halotolerans)SY1836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20080,为本发明从盐碱土壤中分离得到的一种生防菌。本发明实验验证,耐...
徐生军荆卓琼郭致杰张新瑞
文献传递
河西走廊夏型棉蚜为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被引量:1
1999年
棉蚜是甘肃棉区的优势害虫,主要是棉花成株期的夏型棉蚜(即伏蚜)对棉花造成为害。为探明河西走廊棉区棉花伏蚜的为害损失和防治指标,笔者于1995~1996年在甘肃敦煌和安西两地对其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棉株受伏蚜为害后主要是造成株高降低、蕾铃脱落率增加、吐絮数减少,铃重降低而减产。根据甘肃河西走廊棉区的棉花生产现状,提出棉田夏型棉蚜(伏蚜)的防治指标为平均单株3片叶蚜量50头左右。
罗进仓陈明张新瑞郭致杰
关键词:河西走廊棉花伏蚜
甘肃酒泉棉区棉蚜寄主范围调查被引量:2
2002年
对酒泉棉区棉花蚜虫寄主的调查结果表明 ,该区的棉蚜寄主植物有 4 8种 ,隶属 14个科 ;并根据调查结果 。
张新瑞
关键词:棉蚜寄主
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结构组成与交配型测定被引量:3
2018年
为了明确甘肃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与交配型的结构组成,采用单基因鉴别寄主测定了甘肃4个典型生态区57株玉米大斑病菌的抗、感反应型,对峙培养显微观测法测定了它们与标准菌株杂交是否产生有性态子囊壳。结果表明,甘肃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结构组成十分复杂,57株病菌中共发现0、1、12、23、123、N、1N、2N、3N、123N共10个生理小种,0号以61.40%分布频率成为优势生理小种,1号以17.54%分布频率成为次优势生理小种,23号生理小种出现频率仅为5.26%、123和N号生理小种出现频率仅为3.51%,12、1N、2N、3N、123N生理小种出现频率仅为1.75%,4个典型生态区中河西灌溉绿洲生态区生理小种结构组成最为复杂,15株病菌中共检出0、1、N、12、1N、2N、3N、123N 8个生理小种,中部干旱雨养、陇东半湿润半干旱和南部湿润生态区生理小种结构组成相对简单,42株病菌共检出0、1、23、123和N号5个生理小种。相对而言,甘肃玉米大斑病菌交配型结构组成简单,57株病菌中共检出A型22株、a型24株, Aa型11株,分布频率分别为38.6%、42.1%和19.3%;其中河西灌溉绿洲、中部干旱雨养和陇东半湿润半干旱生态区45株病菌共检出18株A型、18株a型和9株Aa型,A∶a比例完全符合1∶1,南部湿润生态区12株病菌共检出4株A型、6株a型和2株Aa型,A∶a比例小于1∶1。
郭建国杨凤珍杨凤珍金社林杜蕙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交配型
中华草蛉对麦蚜的控制作用被引量:4
1994年
中华草蛉对麦蚜的控制作用胡冠芳,孙政,张新瑞(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兰州730070)中华草岭(Chcysopa、sinicaTjeder)屈脉翅目(Neuroptera)草铃科(Chrysopidae),幼虫喜食蚜虫,故有“蚜狮:之称。近几年的调查结果...
胡冠芳孙政张新瑞
关键词:麦蚜中华草蛉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3种鳞翅目害虫与赤眼蜂的毒力被引量:8
2019年
为明确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甘肃河西地区3种玉米害虫和松毛虫赤眼蜂的毒力,协调甘肃河西地区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之间的矛盾,本研究在室内采用饲喂法和药膜法分别对棉铃虫、亚洲玉米螟、粘虫和松毛虫赤眼蜂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浓度增加,4种昆虫的校正死亡率均呈递增趋势,当药剂浓度达0.500 mg/L时,4种昆虫的校正死亡率均达95%以上。致死中浓度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松毛虫赤眼蜂毒力最高,致死中浓度LC50为0.078 mg/L,其次依次为亚洲玉米螟、棉铃虫和粘虫,致死中浓度LC50依次为0.109、0.120、0.127 mg/L。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松毛虫赤眼蜂的毒力是其他3种鳞翅目昆虫的1.40~1.63倍。因此,综合防治中使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防治害虫时,应避开赤眼蜂的出蜂时期,以降低化学杀虫剂对赤眼蜂的杀伤作用。
袁伟宁魏玉红牛丽敏周昭旭周昭旭
关键词: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松毛虫赤眼蜂亚洲玉米螟粘虫
地膜高温烫杀棉田蚜虫试验简报被引量:2
1996年
地膜高温烫杀棉田蚜虫试验简报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兰州730070)张新瑞我省河西地区光照资源丰富,气温日差较大,棉花普遍采用地膜栽培。据观察,棉花苗期地膜裸露程度大,苗期蚜虫落在地膜上有烫死现象,鉴于利用地膜高温来烫杀蚜虫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于1...
张新瑞
关键词:棉田蚜虫地膜杀虫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