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电图
  • 4篇心电
  • 4篇心电图
  • 4篇心肌
  • 4篇心肌缺血
  • 4篇心律
  • 4篇心律失常
  • 4篇血压
  • 4篇缺血
  • 4篇高血压
  • 4篇高血压患者
  • 3篇动态血压
  • 3篇原发性
  • 3篇原发性高血压
  • 3篇原发性高血压...
  • 2篇动态血压负荷
  • 2篇心力衰竭
  • 2篇心脏
  • 2篇血压负荷
  • 2篇室性

机构

  • 1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广州军区武汉...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3篇张晓燕
  • 6篇钟杭美
  • 5篇祝善俊
  • 5篇罗昭林
  • 4篇李震一
  • 4篇文芳
  • 3篇鲁云敏
  • 3篇孟素荣
  • 2篇谭昌金
  • 1篇易习之
  • 1篇李隆贵
  • 1篇张晓燕
  • 1篇王玲
  • 1篇刘凡光
  • 1篇杨丽霞
  • 1篇刘立杰
  • 1篇高云华
  • 1篇邹利光
  • 1篇何作云
  • 1篇黄岚

传媒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医疗装备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7
  • 2篇1996
  • 2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皮穿刺球囊二尖瓣成形术10例报告
1992年
自1984年Inoue开展经皮穿刺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以来,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兴趣,并取得了很大进展。我院自1990年12月至1991年7月行PBMV 10例,均获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男4例,女6例;平均年龄38.1(19~48)岁;风湿性心脏病史6个月至20年,其中2例合并轻度关闭不全,2例合并房颤;心功能(按NYHA分级)
鲁云敏祝善俊李震一孟素荣刘凡光李隆贵张晓燕
关键词:二尖瓣狭窄手术穿刺术
微型动态心电图检测心脏疾病320例报告
1993年
微型动态心电图因其心律失常、心肌缺血较常规心电图检出率高,可为临床分析病情、诊断、治疗和观察疗效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而逐步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我们采用微型动态心电图检测320例心脏疾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鲁云敏刘立杰祝善俊孟惠南李震一蔡友珍张晓燕
关键词:心脏病心律失常心动描记术
起搏方式对神经体液因子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1997年
目的观察不同方式起搏时血浆儿茶酚胺(CA)、心钠素(ANP)及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探讨维持房室活动同步的重要性。方法19例植入起搏器治疗的病人,分别于起搏器植入术中、术后不同方式起搏后采血测量血浆CA、ANP及ET浓度。术前及术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术后按永久性起搏方式将病人分为心室按需起搏(VVI)组和双腔起搏(DDD)组进行比较。结果术中VVI及室房顺序起搏(V-A)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01),且V-A升高幅度更大(组间比较P<0.01)。术后24小时及7天VVI组NE水平仍显著高于DDD组(P<0.05)。术中VVI及V-A起搏后ANP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01),2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但分别与房室顺序(A-V)起搏比较则有显著差异(P<0.01)。术后24小时、7天VVI组ANP水平显著高于DDD组(P<0.01)。术中及术后各种方式中,只有V-A起搏后ET水平显著上升(P<0.001)。动脉收缩压、平均压只在术中V-A起搏时有明显下降。超声心动图测量结果显示DDD起搏在改善心室充盈及提高心排量方面明显优于VVI起搏。结论房室非同步起搏,尤其在伴有逆行房室?
谭昌金李震一高云华张晓燕
关键词:心脏起搏儿茶酚胺心钠素内皮素神经体液因子
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心肌缺血和左心室肥大的关系被引量:17
2003年
目的监测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探讨与心肌缺血(MI)和左心室肥大(LVH)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2例高血压患者同步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有无MI分为:MI组38例和无MI组54例。结果(1)两组间比较24h和夜间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舒张压(DBP),白天平均DBP差异均显著(P<0.05,t=3.96,3.00,2.76,4.35,4.63);(2)两组间最高SBP和最高DBP均无差异(P<0.05,t=1.04,1.19,0.91,1.19,1.80,0.96);(3)两组间24hSBP负荷、夜间SBP负荷和DBP负荷差异显著(P<0.05,t=2.30,2.50,2.60);(4)伴有MI的患者,血压呈“杓型”变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无MI的患者(P<0.005,χ2=9.85);(5)伴有MI的患者,其LVH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MI患者的发生率(P<0.005,χ2=13.56)。结论高血压患者持续的血压增高,尤其是夜间持续升高,血压负荷增大,对LVH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罗昭林何作云钟杭美张晓燕文芳
关键词:高血压动态血压心肌缺血左心室肥大动态心电图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心肌缺血时心率变异性与室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伴心肌缺血 (MI)时心率变异性 (HRV)与室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90例EH患者 ,根据动态心电图上有无MI ,分为MI组 (40例 )和无MI组 (5 0例 ) ,并与 2 0例健康体检者 (对照组 ,2 0例 )进行对照 ,观察HRV的时域指标和室性心律失常。结果 EH患者中HRV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index、rMSSD和PNN5 0 ,除夜间SDNNindex外 ,其余时间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0 .0 1) ,在EH患者中MI组白天和夜间SDNNindex、白天rMSSD与无MI组无差异 ,其余指标MI组明显低于无MI组 (P <0 .0 5~ 0 .0 1) ;EH患者中 2 4h室早总数明显于对照组 (P<0 .0 5~ 0 0 1) ,而EH患者中MI组室早总发生率和LownⅢ级以上室早总发生率明显高于MI组和对照组 (P <0 .0 5~ 0 .0 1)。结论 EH患者中HRV减低 ,反映了高血压患者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失衡 ,尤其在伴有MI的患者中更为明显 ,这类患者更易出现复杂室性心律失常。
罗昭林钟杭美祝善俊李刚张晓燕文芳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心肌缺血心率变异性室性心律失常并发症
使用亚仿选择动态心电检测仪体会
2000年
由亚仿医疗仪器公司研制的选择性动态心电检测系统,经过我们使用,认为该仪器不但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而且方便、经济、灵活,现将体会介绍如下:一、经济实用:使用该仪器,因其成本低,可以达到用较少的费用获得有一定价值的临床资料。长期以来,我院一直应用西门子动态心电图?..
张晓燕
关键词:心电图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负荷与心肌缺血和室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
<正>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负荷(BPL)与心肌缺血(MI)和室性心律失常(VA)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对90例EH患者,根据动态心电图上有无MI,分为MI组(40例)和无MI组(50例),并与20例健康体...
罗昭林钟杭美黄岚李刚张晓燕文芳
文献传递
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浆内皮素与肺动脉高压被引量:27
1994年
用放免法测定了5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的血浆内皮素(ET)与漂浮导管血流动力学指标做相关回归分析。结果示CHF组血浆ET较正常人增高约3倍,以血浆ET>7pg/ml作为本组CHF的预警指标,敏感性85.2%、特异性83.3%,血浆ET分别与肺循环阻力(r=0.75)、平均肺动脉压(r=0.74)、平均肺毛压(r=0.63)和平均右房压(r=0.54)呈显著正相关(P<0.01或0.05),与心指数(r=-0.56)和每搏指数(r=-0.74)呈显著负相关,而与体循环阻力和平均动脉压相关不显著,心功能越差,血浆ET增高越明显。提示CHF时存在ET产生和清除异常,增高的循环ET可能参与了CHF的病理过程,尤其与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杨丽霞祝善俊孟素荣鲁云敏张晓燕
关键词:心力衰竭内皮素肺动脉高压
严重心力衰竭患者伴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预后观察
1999年
钟杭美罗昭林祝善俊张晓燕
关键词:心力衰竭室性心动过速预后
碘普罗胺在心血管造影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3
1996年
水溶性离子型碘造影剂已广泛用于心血管造影,但由于其渗透压高且对血管刺激作用,不良反应较常见。近年来随着非离子造影剂用于临床,大大减少了造影反应。目前常用于心血管造影的非离子型造影剂为碘普罗胺(Iopromide)。
邹利光易习之张晓燕
关键词:心血管照影碘普罗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