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榕燕

作品数:55 被引量:312H指数:11
供职机构: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6篇虫病
  • 14篇管圆线虫
  • 14篇广州管圆线虫
  • 13篇寄生虫
  • 12篇吸虫
  • 10篇吸虫病
  • 10篇寄生
  • 6篇血吸虫
  • 6篇血吸虫病
  • 6篇病例
  • 5篇带绦虫
  • 5篇绦虫
  • 5篇猪带绦虫
  • 5篇疾病控制
  • 5篇寄生虫病
  • 5篇管圆线虫病
  • 5篇广州管圆线虫...
  • 4篇疫源
  • 4篇疫源地
  • 4篇源性

机构

  • 47篇福建省疾病预...
  • 7篇福建省卫生防...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龙海市疾病预...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龙岩市疾病预...
  • 1篇南安市疾病预...
  • 1篇三明市第一医...
  • 1篇三明市疾病预...

作者

  • 54篇张榕燕
  • 35篇李莉莎
  • 28篇陈宝建
  • 26篇李燕榕
  • 23篇林金祥
  • 22篇方彦炎
  • 21篇程由注
  • 18篇林陈鑫
  • 16篇林开铅
  • 8篇李友松
  • 8篇郑国斌
  • 6篇江典伟
  • 5篇林金祥
  • 5篇谢汉国
  • 4篇陈宝健
  • 3篇李友松
  • 3篇陈朱云
  • 3篇张智芳
  • 2篇何水荣
  • 2篇颜翠兰

传媒

  • 13篇海峡预防医学...
  • 9篇中国寄生虫学...
  • 5篇中国血吸虫病...
  • 5篇中国病原生物...
  • 4篇中国人兽共患...
  • 3篇福建畜牧兽医
  • 3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中国媒介生物...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热带病与寄生...
  • 2篇国际医学寄生...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实用寄生虫病...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8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3篇1998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仙游县囊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2
2004年
张榕燕陈宝健程由注蒋金瑞何水荣王文贵林金祥
关键词:囊虫病疾病控制
福建省福寿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调查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调查福建省福寿螺的分布和自然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情况,为今后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福建省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每片区择一定数量的县、市。以网兜捕捞福寿螺,每县、市采集100个以上,带回室内逐个挑出软体用匀浆法或螺肺压片法,镜检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结果全省5个片区中,均发现自然感染,平均感染率为23.76%(915/3851);感染率超过30%的有8个县、市,以闽侯县为最高,达42.00%(52/124),最低为漳平市,仅3.77%(2/53)。不同孳生环境中,以孳生水沟者感染率最高,为30.81%(537/1 743),最低为池塘,11.21%(63/562)。闽中片感染率最高,达28.03%(551/1 966),闽西片最低,仅5.06%(12/237)。螺的感染率与距民宅远近密切相关,越靠近民宅者感染率越高(2χ=94.24,P<0.001)。各地市场和餐馆销售的福寿螺感染率,分别为4.11%(23/559)和11.51%(68/591)。不同重量的福寿螺自然感染率与个体重量成正比(2χ=238.32,P<0.001)。结论证实福建省的福寿螺已遍及全省各地、市,是目前我国发现该螺分布最广、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最高的省份。
张榕燕李莉莎林金祥方彦炎程由注
关键词: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
福建省寄生虫虫种资源整理整合与共享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通过发掘、整理人兽共感染寄生虫、传播媒介与中间宿主资源,建立福建省寄生虫种质资源实物库和数据库,为实现资源共享提供基础。方法2006-2008年,按照"寄生虫病和热带病种质资源中心共享平台"(简称"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制定的寄生虫种质资源标准和保藏技术规范,对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有保藏的和新近调查发现的寄生虫种质资源进行标准化分类、整理、信息描述、保藏与展示,并通过"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共享。结果通过收集、发掘与整理,建立了寄生虫、医学媒介和宿主资源的实物库和数据库。实物库共收藏各类虫种标本、媒介和宿主标本资源1 020种(含新发现的寄生虫虫种和媒介宿主新种36种,不同宿主、不同发育阶段的虫种),其中成虫标本100种(占9.8%)、虫卵和幼虫标本120种(占11.7%)及媒介和宿主标本800种(占78.4%)。建立的数据库,已完成61种资源的数字化整理,包括线虫9种,吸虫16种,绦虫7种,医学软体动物16种,医学甲壳动物13种,共计3 150条信息和6 300幅图像信息,数据资源已整合入"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并实现了资源共享。结论首次建立福建省寄生虫种质资源实物库和数据库,并通过"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李莉莎张榕燕陈宝建林陈鑫李燕榕陈朱云方彦炎程由注林金祥
关键词:共享
龙海市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现状调查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龙海市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的现状及变化,为制定寄生虫病防治策略与评价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粪检肠道蠕虫卵,对3~12周岁儿童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结果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5.1%(52/1 023),儿童蛲虫感染率为17.65%(24/136)。查出钩虫、鞭虫、蛲虫与长膜壳绦虫等4种重要寄生虫。感染者主要为农民、学生和儿童,感染者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文化程度和人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龙海市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率与1989-1990年及2001-2003年的2次调查结果相比,有所下降,但儿童蛲虫感染仍维持较高水平。
林国华颜翠兰黄明松李莉莎张榕燕陈宝建
关键词:寄生虫病寄生虫感染疾病控制
福建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现状与流行特征的文献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通过文献分析,了解近20年来福建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现状与流行特征. 方法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平台的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1989-2010年福建省食性寄生虫病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论著或综述或病例报道),根据文献资料,对诊断病例或调查病种按论文发表时间、刊物类型、发病或调查地点、感染发病因素等进行分类排序,采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根据病种的危害程度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共检索到论文93篇,其中病例报道79篇,专项调查报道14篇.各种类食源性寄生虫病例1 187例,涉及食源性寄生虫种类11种,其中列前5位的寄生虫种依次为并殖吸虫(肺吸虫,147例)、猪带绦虫及囊尾蚴(492例)、曼氏迭宫绦虫及裂头蚴(57例)、广州管圆线虫(38例)及华支睾吸虫(肝吸虫,120例),合计854例,占总病例数的71.95%.前10年(1989-1999)报道的食源性寄生虫为7种,病例数为549例,占46.25%;后10年(2000-2010)报道的食源性寄生虫11种,病例数为638例,占53.75%.男性784例,占总病例数的66.05%,女性403例,占33.95%;<20岁组298例,占总病例数的25.12%;20~40岁组635例,占53.49%;40岁以上组254例,占21.39%.感染因素为生食或半生食相关食物. 结论 福建省食源性寄生虫病种类多,分布广.病例呈连续性,散在性和动态变化趋势.感染与食入未经熟透的相关食物有关.
陈宝建李莉莎张榕燕张智芳张山鹰
关键词:寄生虫病食源性流行病学
感染蛔虫儿童血清锌及智力的测定被引量:1
1998年
陈宝建范新宇居文林金祥张榕燕陈丽萍苏玲许贤让
关键词:儿童蛔虫血清智力
连江县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
2007年
林陈鑫李莉莎张榕燕程由注晋承潮晋星南林金祥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三明市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调查
2007年
在三明市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共采集水生螺962只,鼠粪18份,蛞蝓1只,其中福寿螺312只,感染率18.27%,鼠粪感染率22.22%,蛞蝓和其他水生螺未检出广州管圆线虫。调查表明,三明市属于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分布地区,福寿螺是主要的中间宿主。
桂生苟叶芬李丽莎张榕燕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
棘颚口线虫病──附7例报告被引量:2
1998年
陈宝健林金祥张榕燕徐雪香陈永东
关键词:棘颚口线虫线虫病病例报告
福建省蛔虫感染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2007年
目的探索福建省人体感染蛔虫易感因素。方法采用改良加腾厚涂片法(Ka-to-Katz)检查蛔虫卵;采用1:1的个体匹配方法,选择200例蛔虫感染者和200例健康的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职业、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便后洗手、生吃蔬菜、喝生水、赤脚下地劳动等7因素有显著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最终引入模型的便后洗手、喝生水、赤脚下地劳动等3个因素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影响蛔虫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便后不洗手、喝生水、赤脚下地劳动。
李燕榕李莉莎程由注张榕燕陈宝建林开铅方彦炎
关键词:蛔虫病例对照研究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