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志
- 作品数:9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植物成株抗性的机理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植物成株抗性是指植物在苗期不表达而到成株期才表达的抗病性,现已在多种植物对多种病害的抗性中发现这种现象,但目前关于植物不同形式成株抗性的机理研究报道较少。文章从植物成株抗性中的防卫反应、防卫基因和抗病基因等几方面阐述其作用机理,并对其今后的发展作了展望。
- 郝中娜张红志李永刚陶荣祥
- 关键词:病害基因
- 浙江省水稻新品种(系)对稻瘟病的抗性研究被引量:5
- 2007年
- 用4个稻瘟病菌小种对浙江省280份水稻新品种(系)进行稻瘟病抗性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水稻新品种(系)对稻瘟病菌具有较好的抗性,籼稻和粳稻对参试菌株的全抗率分别为21.62%和39.05%,说明粳稻具有较籼稻更广的抗谱;浙江省新品种(系)对ZB13小种具有较高的感病率,籼稻和粳稻的感病率分别为69.37%和52.07%。
- 郝中娜罗乃强张红志陶荣祥
- 关键词:水稻品种(系)稻瘟病抗性
- 水稻类病斑突变体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0
- 2007年
- 粳稻秀水11经γ射线辐照诱变后获得19个类病斑突变体(xsl1~19),均属全生育期类病斑型,突变体长至分蘖期后类病斑不再变大,不导致叶片枯死,不影响植株抽穗、结实。苗期昼最高气温高于32℃后,除xsl19外其他突变体类病斑均消褪,昼最高气温降到32℃以下类病斑又逐渐显现,植株到5叶期后类病斑不再受高温抑制。分蘖期所有突变体株高在47.56~63.54cm之间,对照株高为83.75cm,但突变体的矮化现象只出现在分蘖期前,最终不影响株高;突变体与对照抽穗时间相近,突变体穗长在9.43~15.19cm之间,对照穗长为16.41cm;突变体每穗总粒数约为88.17~165.33粒,xsl19是49.50粒,对照是76.17粒。上述结果表明,除xsl19外的突变体均表现为穗短和每穗总粒数增多。类病斑突变体对稻瘟病菌表现为感病,与抗性无关。
- 郝中娜张红志陶荣祥
- 关键词:水稻突变体
- 籼、粳稻上分离的稻瘟病菌致病性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从100余个稻瘟病菌单孢株中选择代表近年来在浙江省水稻上出现的主要小种的10个菌株,分别来自6个籼稻和4个粳稻品种。将10个菌株分别接种到230个籼稻和183个粳稻品种上,研究从籼、粳稻上分离的稻瘟病菌(籼、粳菌)的致病性。籼菌主要侵染籼稻,侵染后中等发病和重发病的品种比例分别为25.22%和12.61%,均高于侵染粳稻后这两种发病程度的品种比例;粳菌主要侵染粳稻,侵染后重发病的品种比例为40.44%,明显高于侵染籼稻后重发病的品种比例。在籼稻中被籼菌侵染后发病比被粳菌侵染后发病重的品种占籼稻总数的69.57%,并且被籼菌侵染后轻发病、中等发病和重发病的品种比例均明显高于被粳菌侵染后这几种发病程度的品种比例;在粳稻中被粳菌侵染后发病比被籼菌侵染后发病重的品种也占有较大的比例,在被籼菌侵染的发病品种中以轻发病的品种为主,在被粳菌侵染后的发病品种中以重发病的品种为主。
- 郝中娜张红志朱旭东杨仕华陶荣祥
- 关键词:稻瘟病菌粳稻
- 几种药剂防治薏苡炭疽病的效果初探
- 2008年
- 研究了2种保护性化学杀菌剂(克菌丹和代森锰锌)和2种植物抗性诱导物质(氨基寡糖素和竹醋液)对新发现薏苡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田间试验表明,参试4种药剂对该病的防效达75%以上。其中以克菌丹和代森锰锌防效较高,分别达82.39%和83.61%,该两种药剂的残留动态有待进一步研究。
- 张红志郝中娜姚旭国陶荣祥李谷存
- 关键词:薏苡炭疽病药剂
-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径向基网络的水稻胡麻斑病严重度估测被引量:18
- 2008年
- 对植被病害严重度的精确预测是采取植保措施的关键,同时对减少农药使用量也具有积极意义。该研究首先对叶片光谱反射数据进行重采样和求一阶、二阶微分,再用主成分分析PCA技术对上述变换光谱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对水稻胡麻叶斑病严重度进行预测。将全部的光谱数据和病害严重度分为两组,75%用于网络训练,25%用作网络性能测试。文中对预测结果准确性有重要影响的径向基函数扩展速率和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一阶微分光谱经PCA压缩后,获得主分量光谱,输入RBN,病害严重度的预测均方根误差仅有7.73%。表明:主成分分析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PCA-RBFN)相结合,可以对水稻胡麻斑病严重度进行快速、精确的估算。
- 刘占宇黄敬峰陶荣祥张红志
- 关键词:水稻胡麻斑病主成分分析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 浙江省水稻新品种(系)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评价被引量:4
- 2006年
- 对浙江省280份水稻新品种(系)进行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中对稻瘟病具有抗性的品种较多,粳稻和籼稻对稻瘟病具有抗性的品种分别占粳稻和籼稻总数的59.76%和63.07%;粳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较好,抗病品种比例占粳稻总数的72.19%,但籼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较差,抗病品种比例仅占籼稻总数的18.02%;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均表现为抗病的品种有83个,占供试水稻总数的29.64%,其中粳稻品种有75份,籼稻品种有8份;对稻瘟病表现为抗病但对白叶枯病表现为感病的粳稻品种有24份,籼稻品种有62份。
- 郝中娜张红志朱旭东陶荣祥
- 关键词:水稻品种(系)稻瘟病白叶枯病抗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