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聪

作品数:14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视网膜
  • 7篇网膜
  • 6篇血管
  • 6篇注射
  • 6篇疗效
  • 6篇玻璃体
  • 5篇新生血管
  • 5篇视网膜病
  • 5篇视网膜病变
  • 5篇疗效观察
  • 5篇临床疗效
  • 5篇脉络膜
  • 5篇脉络膜新生血...
  • 5篇病变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临床疗效观察
  • 3篇糖尿病视网膜
  • 3篇糖尿病视网膜...
  • 3篇糖尿病视网膜...

机构

  • 14篇沈阳市第四人...

作者

  • 14篇张聪
  • 12篇徐丽
  • 4篇许贺
  • 3篇刘东宁
  • 2篇崔丽红
  • 1篇刘哲丽
  • 1篇于秀玲
  • 1篇姜秀
  • 1篇李阳
  • 1篇王海林
  • 1篇李若溪
  • 1篇牛彤彤
  • 1篇刘驰
  • 1篇高桂军
  • 1篇郭敬斌
  • 1篇王辉

传媒

  • 5篇国际眼科杂志
  • 3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河北医学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第十届国际眼...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年份

  • 3篇2020
  • 3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玻璃体内注射Lucentis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评价玻璃体内注射Lucentis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的临床疗效。方法 CEC所致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患眼32例,对比分析单次玻璃体内注射Lucentis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及荧光素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变化。结果玻璃体内注射Lucentis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BCVA分别为0.72±0.07、0.68±0.16、0.39±0.10、0.15±0.08;黄斑中心厚度(fovea centralis thickness,CMT)分别为(439.20±101.16)μm、(321.10±98.20)μm、(257.35±69.85)μm、(267.52±65.37)μm。玻璃体内注射Lucentis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BCVA显著提高,CMT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治疗后1个月、3个月分别与治疗后1周相比,BCVA显著提高,CMT显著降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间相比,BCVA、CMT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FFA检查显示:治疗后1周:CNV病灶渗漏停止或渗漏减少者21眼(65.63%),持续渗漏11眼(34.38%);治疗后1个月:CNV病灶渗漏停止或渗漏减少者28眼(87.50%),持续渗漏4眼(12.50%);治疗后3个月:CNV病灶渗漏停止或渗漏减少者27眼(84.38%),持续渗漏5眼(15.63%),1眼(3.13%)出现渗漏复发。结论玻璃体内注射Lucentis治疗可以在短期内部分或完全封闭CEC所致的CNV,减轻黄斑水肿、提高BCVA,为CEC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其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张聪刘东宁徐丽
关键词:脉络膜新生血管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内注射
光动力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RAP伴PED的疗效观察
2020年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治疗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RAP)伴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ED)的临床效果。方法9例(16眼)RAP伴PED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裂隙灯眼前节检查、复方托吡卡胺散瞳后眼底检查、眼压、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比较患者治疗前后BCVA、PED高度、PED容积、病变最厚处视网膜厚度(MRT)。结果治疗后患者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BCVA为(0.70±0.19),与治疗前的(0.79±0.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7,P>0.05)。16只患眼,术后视力提高9眼,视力稳定5眼,视力下降2眼,视力不提高眼数中71.4%(5/7)的患者是PED范围>病变面积50%的患者。患者治疗后PED完全消失3眼;PED高度及容积明显缩小11眼;PED高度及容积无明显变化2眼,其中1眼为PED范围达病变面积的76.3%,1眼为出血性PED。治疗后患者PED高度为(246.56±175.18)μm、PED容积为(0.907±0.71)mm^3,均小于治疗前的(396.20±161.23)μm、(1.735±0.97)mm^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14、2.755,P<0.05)。治疗后患者16眼的MRT为(277.23±101.89)μm,低于治疗前的(351.34±102.09)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5,P<0.05)。结论PDT联合IVR治疗RAP伴PED,能安全有效降低PED高度,减少PED容积,降低MRT。但患者术后视力提高与否则取决于PED病变程度,当PED范围<病灶范围50%时,联合治疗能有效提高术后视力;当PED范围≥病灶范围50%时,联合治疗亦不能改善患者视力。
张聪许贺
关键词: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色素上皮脱离
光动力联合曲安奈德后Tenon囊下注射治疗多灶性脉络膜炎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疗效观察
徐丽张聪
光动力疗法治疗病理性近视所致黄斑部CNV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1年
目的:评价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病理性近视所致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21眼临床确诊为病理性近视合并CNV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PDT治疗前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固视性质,FFA/ICGA和OCT等检查结果的变化。结果:PDT治疗后随访6mo,1例患者PDT治疗后3mo因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未继续随访。其余患者BCVA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T治疗前中心固视3眼,中心外固视18眼,随访期间固视性质未发生改变。FFA/ICGA检查显示,PDT治疗后3mo,CNV病灶渗漏停止或渗漏减少者18眼(86%),持续渗漏2眼(10%),1眼出现玻璃体积血。PDT治疗后6mo,CNV病灶渗漏停止或渗漏减少者19眼(90%),持续渗漏1眼(5%),OCT显示CNV缩小,组织水肿减轻。结论:PDT治疗可以部分或完全封闭病理性近视所致脉络膜CNV,减少CNV引起的视力下降危险性。
崔丽红张聪王辉徐丽
关键词:病理性近视光动力疗法脉络膜新生血管
糖尿病视网膜1期病变多焦视网膜图变化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通过检测糖尿病视网膜1期病变患者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评价1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早期视功能的变化。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31只眼,1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46只眼的mfERG在视野30°的测试范围内6个不同离心度的环形区N1、P1波潜伏期、P1波反应密度改变。结果在视野30°的测试范围内6个不同离心度的环形区,1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N1、P1波潜伏期显著延长;环1、2区DR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比较P1波反应密度显著降低。结论尚未出现肉眼可见眼底改变的1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即可出现视功能的异常,mfERG能够定量的检测1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局部视功能变化,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有效方法。
张聪刘哲丽徐丽郭敬斌
马栗种子提取物治疗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口服马栗种子提取物对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黄斑水肿患者47例50眼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促吸收疗法(口服维生素C,E和芦丁片),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马栗种子提取物口服,4wk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黄斑水肿吸收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无1例不良反应。结论:马栗种子提取物对黄斑水肿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刘东宁张聪徐丽高桂军
关键词:马栗种子提取物黄斑水肿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顽固性糖尿病黄斑水肿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PPV)联合内界膜(ILM)剥除术治疗顽固性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顽固性糖尿病黄斑水肿并行PPV联合ILM剥除术患者56例56眼,根据有无后极部玻璃体后脱离分为A组(无玻璃体后脱离,35例35眼)和B组(有玻璃体后脱离,21例21眼)。对比分析手术前及手术后1、3、6mo时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变化情况。结果:A组手术后1、3、6mo平均CMT和BCVA与手术前比较均有差异(P<0.05)。B组手术后1、3、6mo平均BCVA与手术前比较均无差异(P>0.05);手术后1mo平均CMT与手术前比较有差异(P<0.05),术后3、6mo平均CMT与手术前比较均无差异(P>0.05)。术后1、3、6mo,两组CMT、BCVA比较均有差异(P<0.05)。结论:PPV联合ILM剥除术能有效治疗无玻璃体后脱离的顽固性糖尿病黄斑水肿,提高患者视力;但当患者玻璃体已经后脱离且没有牵拉时,PPV联合ILM剥除术治疗效果不佳。
张聪许贺徐丽
关键词:玻璃体切割内界膜剥除糖尿病黄斑水肿玻璃体后脱离
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病理性近视继发CNV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评价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 myopia,PM)所致的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确诊为PM合并CNV患者32例32眼,随机选取16例16眼为PDT治疗(PDT组),另16例16眼为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组(联合组),两组黄斑水肿无显著性差异。对比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1,6mo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OCT)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mo与治疗前相比:PDT组BCVA平均值提高,黄斑中心厚度(fovea centralis thickness,CMT)平均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BCVA平均值明显提高,CMT平均值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组间比较BCVA变化、CMT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mo与治疗前相比,PDT组BCVA平均值提高,CMT平均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BCVA平均值明显提高,CMT平均值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组间比较BCVA变化、CMT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mo和1mo相比:PDT组与联合组BCVA平均值、CMT平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FA检查显示:治疗后1mo,PDT组CNV病灶渗漏停止或渗漏减少者11眼(69%),持续渗漏5眼(31%);联合治疗组CNV病灶渗漏停止或渗漏减少者13眼(81%),持续渗漏3眼(19%)。治疗后6mo:PDT组CNV病灶渗漏停止或渗漏减少者10眼(62.5%),持续渗漏4眼(25%),2眼(12.5%)出现渗漏复发;联合治疗组CNV病灶渗漏停止或渗漏减少者15眼(94%),持续渗漏1眼(6%)。结论:PDT治疗与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均可以部分或完全封闭PM所致的CNV,减少CNV引起的视力下降;联合治疗的效果及稳定性要优于单纯的PDT治疗。
张聪刘东宁徐丽
关键词:玻璃体腔RANIBIZUMAB病理性近视
光动力疗法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评价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exudativechorioretinopathy,CEC)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比分析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所致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患眼21例,治疗前与单次PDT治疗后3个月的视力、眼底、固视性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coherence tomograph,OCT)图像及荧光素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的变化。结果PDT治疗后3个月11只眼视力提高(52.38%),10只眼视力稳定(47.62%),其中5例由偏心固视恢复为中心固视。眼底检查可见出血渗出明显减少,部分患者完全吸收。FFA联合ICGA检查显示CNV病灶渗漏停止10只眼(47.62%),渗漏减少10只眼(47.62%);OCT检查表现为CNV缩小,组织水肿减轻。结论PDT治疗可以部分或完全封闭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所致的CNV,减少CNV引起的视力下降的危险性。
刘驰张聪徐丽
关键词: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治疗前疗效观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吲哚菁绿血管造影脉络膜新生血管
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I期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分析90只眼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常规三通道玻璃体切割及眼内光凝,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依术中玻璃体腔内填充物不同分为三组,注灌注液为I组28只眼,注惰性气体14%C3F8为Ⅱ组49只眼,注硅油为Ⅲ组13只眼。结果术后随访三个月内,术后视力提高81只眼(90%),不变者7只眼(7.8%),下降者2只眼(2.2%)。其中矫正视力0.5以上者23只眼(25.6%),0.1-0.4者44只眼(48.9%),最佳矫正视力为1.0。一过性高眼压24只眼(26.7%),其中I组2只眼,Ⅱ组16只眼,Ⅲ组6只眼。合并葡萄膜炎虹膜粘连者术后前房炎症反应重,视力恢复差。无一例人工晶状体移位发生。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I期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安全、有效的,但需要熟练的手术技巧为前提。
于秀玲王海林徐丽牛彤彤张聪
关键词:玻璃体切割术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