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蕴 作品数:8 被引量:22 H指数:3 供职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浙江省科技厅新苗人才计划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农业科学 化学工程 生物学 更多>>
新型吡唑啉化合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4 2016年 通过1,3-二取代苯骈三氮唑叶立德与α,β-不饱和醛、酮、腈的加成反应,合成了9个多官能团取代的吡唑啉及2个多取代的吡唑化合物;通过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这些化合物对水稻稻瘟病菌、苹果树腐烂病菌、杨树溃疡病菌、苦瓜枯萎病菌、黄瓜枯萎病菌、番茄早疫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等8种植物致病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当供试剂量为100μg/m L时,1-[1-(2-乙基胺基苯基)-4,5-二苯基-4,5-二氢-1H-3-吡唑基]乙酮和1-[4-(3-甲基苯基)-1-(2-甲胺基苯基)-5-苯基-4,5-二氢-1H-3-吡唑基]乙酮对水稻稻瘟病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抑制率分别达到100%和84%;1-(2-甲胺基苯基)-5-苯基-4-对甲苯基-4,5-二氢-1H-吡唑-3-甲醛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抑制率达到84.2%;1-[4-(2,5-二甲氧基苯基)-1-(2-甲氨基苯基)-5-苯基-4,5-二氢-1H-3-吡唑基]乙酮对苦瓜枯萎病菌和水稻稻瘟病菌的抑制率均高于75%. 鹿慧燕 仝水田 张蕴 罗虹 周雷 万义梅 肖孝辉关键词:吡唑 吡唑啉 真菌 抑菌活性 一种含蒽醌基偶氮染料的合成及其对硼酸的选择性识别 被引量:1 2011年 设计合成一种含蒽醌基偶氮染料,在pH 8.3 EDTA-NaOH缓冲介质中,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其与硼酸、阴离子及阳离子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以邻位酚羟基为识别位点,蒽醌基和偶氮基为信号报告基团,受体分子可选择性识别硼酸,吸收光谱蓝移50nm,溶液颜色由玫瑰红色变为黄色,常见阴离子及阳离子均不影响其对硼酸的识别。同时对识别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得出硼酸与受体分子形成1∶1稳定络合物,结合常数为760L.mol-1。 张栋 周炳江 张蕴 王芳 朱红华 吴小华关键词:偶氮染料 硼酸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耦合氧化吸附脱除燃油中硫化物的研究 被引量:1 2011年 运用氧化―吸附耦合技术,将硫化物氧化为极性较高的砜类。利用中孔硅胶选择性吸附残留于油品中的硫化物及少量水,水分子和硫化物竞争吸附作用导致改性硅胶脱硫率降低。较适宜的脱硫条件是:过氧乙酸/柴油质量比2∶1、反应时间80 min、搅拌速度200 r/min、反应温度60℃,此条件下脱硫率可达到97.5%。与加氢工艺相比,此法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不需氢源,可深度脱硫。 王芳 张蕴 刘玉臣 蒋正海 卢信清 代伟关键词:脱硫 三株昆虫肠道共生菌的活性代谢产物研究 昆虫肠道共生菌是具有重要生态作用的一类微生物。昆虫种类的多样性与生存环境的复杂性导致了昆虫肠道共生菌的特殊性。昆虫肠道菌是人们发现微生物新物种和具有较好生物活性的代谢产物的重要来源。 本研究通过活性筛选共得到三株具有生... 张蕴关键词:活性代谢产物 形态学观察 分子生物学鉴定 文献传递 中孔材料CMK-3脱除水中铬离子的研究 2011年 以SBA-15为模板,以蔗糖为碳源,合成有序介孔炭材料CMK-3。研究了铬离子浓度、酸度和吸附时间对CMK-3吸附铬离子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溶液pH值的减小,对铬离子的吸附量增大,在pH为2时,最大吸附量达到32.43mg/g。此材料对Cr(Ⅵ)的吸附具有吸附速度快、吸附量高的特点。 张蕴 王芳 代伟关键词:铬离子 对硝基偶氮邻苯二酚的合成及其对硼酸的选择性识别 2011年 合成了对硝基偶氮邻苯二酚(主体分子);在pH8.3的EDTA-NaOH介质中,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考察了主体分子与硼酸、常见阴离子和阳离子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主体分子通过邻位酚羟基与硼酸结合形成1∶1的络合物,结合常数为1.5×103L.mol-1,主体分子的吸收光谱发生明显蓝移,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黄色.常见阴离子、阳离子均未引起主体分子的吸收光谱蓝移及溶液颜色发生明显变化.因此,主体分子对硼酸具有选择性识别作用,可实现裸眼识别,方法简单方便. 吴小华 徐靓 周炳江 王鑫 王利民 张栋 张蕴 王芳关键词:硼酸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马蜂肠道菌抑制反枝苋的活性筛选及菌株MF06的活性代谢产物 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研究马蜂肠道真菌对反枝苋的抑制活性,为开发微生物源除草剂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测试11种肠道真菌发酵液对反枝苋根生长的抑制效果筛选出活性菌株MF06。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MF06的分类地位。通过硅胶柱层析法、薄层层析法、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对乙酸乙酯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代谢产物1,研究代谢产物1对反枝苋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利用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确定代谢产物1的化学结构。【结果】经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确定MF06菌株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当供试质量浓度为100μg/mL时,该菌株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反枝苋根生长的抑制率大于68%。从乙酸乙酯粗提物中分离得到代谢产物1,经过结构鉴定为镰刀菌酸与9,10-脱氢镰刀菌酸以1:1比例形成的混合物。活性测试表明代谢产物1对反枝苋根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抑制活性的IC50值为(0.51±0.18)μg/mL,与阳性对照药2,4-二氯苯氧乙酸的活性[IC50值为(0.30±0.14)μg/mL]相当。【结论】MF06菌株具有开发为微生物源除草剂的潜力。 张蕴 邵明伟 张应烙 李帅 卢贻会 肖孝辉关键词:反枝苋 尖孢镰刀菌 黄蜻幼虫肠道真菌QTYC-51的鉴定及其除草活性成分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鉴定黄蜻幼虫肠道中具有除草活性的真菌,并分析其除草活性成分。【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5.8S r DNA-ITS序列分析,明确菌株QTYC-51的分类地位。结合培养皿生物分析法测定菌株发酵液和单体化合物的除草活性,采用色谱方法从该菌乙酸乙酯粗提物中分离活性成分,并利用质谱和核磁共振谱鉴定活性物质。【结果】菌株QTYC-51被鉴定为拟盾壳霉属菌(Paraconiothyrium sp.),其发酵液对稗草和反枝苋幼根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76.9%和56.5%。从QTYC-51发酵产物中分离到5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1,8-dihydroxyanthraquinone,1-hydroxy-10-methoxy-dibenz[b,e]oxepin-6,11-dione,hydroxyvertixanthone,globosuxanthone和1,3,6,8-tetrahydroxyanthraquinone。在供试浓度为100μg/m L时,化合物globosuxanthone对稗草和反枝苋幼根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94.1%和79.0%,与阳性对照2,4-二氯苯氧乙酸效果相当;化合物1-hydroxy-10-methoxy-dibenz[b,e]oxepin-6,11-dione具有较好的除草活性,对稗草和反枝苋幼根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50.3%和58.6%。【结论】菌株QTYC-51具有开发为微生物源除草剂的潜能。 靳丽萍 张蕴 徐晓 肖孝辉 张应烙关键词:除草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