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鹏

作品数:728 被引量:2,964H指数:26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79篇期刊文章
  • 145篇专利
  • 60篇会议论文
  • 35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24篇医药卫生
  • 26篇自动化与计算...
  • 1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0篇机械工程
  • 9篇金属学及工艺
  • 9篇电气工程
  • 7篇化学工程
  • 7篇文化科学
  • 6篇理学
  • 5篇农业科学
  • 4篇建筑科学
  • 3篇电子电信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生物学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水利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7篇手术
  • 44篇慢性
  • 43篇间质
  • 43篇膀胱
  • 39篇胃肠
  • 38篇衰竭
  • 37篇心力衰竭
  • 37篇肿瘤
  • 36篇针刺
  • 36篇减重
  • 35篇中医
  • 32篇心病
  • 32篇冠心病
  • 30篇慢性心力衰竭
  • 30篇腹腔
  • 29篇肥胖
  • 28篇腹腔镜
  • 26篇代谢
  • 26篇术后
  • 24篇中医证

机构

  • 147篇华中科技大学
  • 138篇首都医科大学...
  • 133篇合肥工业大学
  • 116篇北京中医药大...
  • 95篇首都医科大学...
  • 79篇首都医科大学
  • 58篇武汉市中医医...
  • 25篇北京中医药大...
  • 25篇中国中医科学...
  • 13篇复旦大学
  • 9篇承德医学院
  • 9篇四川大学华西...
  • 9篇中日友好医院
  • 9篇杭州市萧山区...
  • 7篇北京医院
  • 7篇北京大学肿瘤...
  • 7篇西安医学院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721篇张鹏
  • 72篇陶凯雄
  • 46篇朱江
  • 40篇张小东
  • 38篇王振常
  • 37篇辛思源
  • 35篇张忠涛
  • 34篇王国强
  • 34篇罗贺
  • 34篇胡笑旋
  • 33篇林驰
  • 32篇赵鹏飞
  • 31篇吕晗
  • 30篇李静
  • 30篇夏维
  • 29篇吴继洲
  • 29篇杨正汉
  • 28篇王菊
  • 28篇靳鹏
  • 28篇李春华

传媒

  • 24篇中国实用外科...
  • 19篇中华泌尿外科...
  • 14篇中华胃肠外科...
  • 14篇中华医学杂志
  • 13篇中华外科杂志
  • 13篇腹部外科
  • 13篇中华中医药杂...
  • 12篇中西医结合心...
  • 11篇中华普外科手...
  • 9篇中国针灸
  • 9篇临床泌尿外科...
  • 9篇现代泌尿外科...
  • 9篇国际外科学杂...
  • 8篇中华普通外科...
  • 8篇辽宁中医杂志
  • 7篇针刺研究
  • 7篇时珍国医国药
  • 7篇上海针灸杂志
  • 7篇北京中医药大...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年份

  • 5篇2024
  • 47篇2023
  • 67篇2022
  • 67篇2021
  • 62篇2020
  • 65篇2019
  • 38篇2018
  • 31篇2017
  • 33篇2016
  • 31篇2015
  • 39篇2014
  • 49篇2013
  • 42篇2012
  • 31篇2011
  • 19篇2010
  • 15篇2009
  • 7篇2008
  • 12篇2007
  • 7篇2006
  • 9篇2005
7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痰浊证与超声指标的相关性研究——附357例临床资料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痰浊证与超声指标之间是否存在着相关性。方法:利用临床收集357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资料,以痰浊证为自变量,以超声指标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痰浊证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明显升高,而左室短轴缩短率(FS)、射血分数(EF)却明显减低,与非痰浊证相比有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痰浊证为因变量,以20项超声指标为自变量,经过Logistic逐步回归筛选(α=0.05)后,超声指标中的EF进入回归方程(P<0.05),且其P值为0.005,提示与非痰浊证相比,痰浊证EF值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相关性高。结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痰浊证与超声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并提示痰浊证患者可能处于左室重构及收缩功能减低的状态。
张鹏杨祥坤朱浩
关键词: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超声指标
骶神经电刺激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多中心研究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研究骶神经电刺激(SNM)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全国多个医学中心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行SNM治疗的43例OAB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先进行SNM体外体验治疗,若主要症状改善程度≥50%或本人有强烈的手术意愿,再行Ⅱ期手术治疗(刺激器永久植入手术),否则取出刺激器,之后规律随访。本研究主要观察指标为平均尿急程度、日均排尿次数(24h)、日均夜尿次数以及生活质量评分(QoL);次要观察指标为最大次尿量、日均次尿量、日均排尿总量。对比患者基线数据与Ⅰ期(体验期)数据,记录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3例接受了SNM治疗:34例行Ⅱ期手术,为治疗成功组;9例Ⅰ期治疗后症状改善不佳而拒绝行Ⅱ期手术,后于局麻下拔出电极,为治疗失败组。术后随访8~56个月,平均21.6个月。Ⅰ期至Ⅱ期的转化率为79.1%(34/43),其中治疗失败组术中反应位点数和最低起效电压与整体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手术前后主要观察指标和次要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成功组患者所有的主要观察指标均改善:①手术前后平均尿急程度(P<0.01)分别为(4.09±1.56)分和(1.76±1.10)分;②手术前后日均排尿次数(24h,P<0.01)分别为(26.57±14.54)次和(13.82±3.86)次;③手术前后日均夜尿次数(P<0.01)分别为(6.66±4.44)次和(3.32±2.48)次;④手术前后QoL评分(P<0.05)分别为(3.00±1.86)分和(4.03±1.25)分;以上观察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次要观察指标改善如下:手术前后最大次尿量分别为(119.14±60.62)mL和(210.32±78.63)mL;手术前后日均次尿量分别为(67.04±30.57)mL和(151.85±54.64)mL;手术前后日均排尿总量分别为(1 737.37±389.14)mL和(2 058.96±548.18)mL(P均<0.001);结论骶神经电刺激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有效率高,体验期数据、植入后末次随访数据与基线对比均有显�
刘晓东孟令峰张威杜广辉凌青张小东张鹏卫中庆沈百欣廖利民陈国庆沈宏罗德毅徐智慧吕坚伟李佳怡种铁陈琦文伟张耀光
关键词:膀胱过度活动症多中心研究手术因素有效性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来源且长径大于2cm的胃肠间质瘤多中心倾向评分匹配法疗效比较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来源的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直径>2 cm的原发性胃GIST;接受开腹或腹腔镜手术治疗;经术后病理确诊且无远处转移;未接受术前靶向药物治疗。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5月1日期间,解放军总医院(320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84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175例)及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78例)共计85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444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413例行腹腔镜手术(腔镜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的最近邻匹配法对开腹组与腔镜组的肿瘤部位和肿瘤大小进行1∶1匹配,卡钳值为0.04;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短期疗效,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 rank检验比较长期预后。结果倾向评分匹配后,两组分别纳入293例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长径以及改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开腹组相比,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者比例高[<100 ml比例:52.9%(155/293)比36.2%(106/293),Z=-12.857,P<0.001],术后进食时间[(4.0±0.2)d比(5.3±0.9)d,t=1.505,P=0.003]和引流管拔除时间较早[(4.8±1.0)d比(6.5±1.0)d,t=1.847,P=0.008],术后住院时间较短[(8.6±0.3)d比(10.5±0.3)d,t=4.235,P<0.001]。按照解剖部位进行亚组分析:(1)胃贲门部及幽门部: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胃底部:腔镜组较开腹组术后进食时间早[(4.0±0.2)d比(4.5±0.2)d,t=0.512,P=0.038]、引流管拔除时间[(5.1±0.4)d比(6.4±0.6)d,t=0.517,P=0.044]和术后住院时间[(8.0±0.5)d比(11.1±0.9)d,t=0.500,P=0.002]明显缩短,而其他围手术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胃小弯侧: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100 ml比例:58.1%(43/74)比33.7%(25/74),Z=7.632,P=0.034]、胃管拔出�
吴欣孙林德汪明张鹏阳泽龙梁寒陶凯雄曹晖徐文通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
药物联合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的疗效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膀胱水扩张后,联合应用阿米替林、西米替丁和辣椒辣素类似物(RTX)治疗膀胱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PBS/IC)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以NIDDK诊断标准诊断PBS/IC患者29例。男6例,女23例。年龄(52±14)岁。病程(3.7±1.9)年。10例既往无特殊病史者和7例伴高血压、糖尿病等无关病史者为无伴随疾病组;行膀胱颈内切开(5例)、前列腺电切(3例)和妇科疾病(2例)或妇科手术史(2例)者为伴随疾病组。伴随疾病组病例均为原发疾病治愈后3个月膀胱疼痛症状仍持续存在者,故仍获诊断。治疗方案以麻醉下水扩张为起点,联合膀胱灌注RTX1~2次、口服阿米替林25mg1~2次/d及西米替丁800mg1次/d。主要疗效指标为治疗前后O'Leary—Sant评分的变化,次要疗效指标包括疼痛评分、每日平均排尿次数及平均每次排尿量,临床随访终点为平均随访时间达到或超过9个月的各项疗效指标。结果平均随访(9.2±6.0)个月;随访方案为出院后1个月、6个月及此后每6个月随访1次。治疗总有效率65.5%(19/29),其中症状完全缓解率为41.4%(12/29)、部分缓解率为24.1%(7/29);治疗无效率为34.5%(10/29)。治疗前患者平均每日排尿次数(29±15)次、每次排尿量(64±36)ml、O'Leary-Sant评分(23.8±4.8),治疗后分别为(17±12)次、(172±108)ml和13.3±10.4,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值均〈0.001)。伴随疾病组治疗前平均O'Leary-Sant评分(21.5±4.7)低于无伴随疾病组(25.4±4.3,P=0.030);但其治疗完全缓解率(8.3%,1/12)明显低于无伴随疾病组(64.7%,11/17,P=0.003)。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术前疾病严重程度(按照O'Leary-Sant评分)和是否伴随疾病5项因子中,患者症状改善与否与伴随�
张宁张鹏王飚张小东杨勇
骶神经调控术治疗男性特发性排尿困难的初步临床结果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评估骶神经调控术(SNM)治疗男性特发性排尿困难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全国多个医学中心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6例采用SNM治疗男性特发性排尿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19~86岁,平均45.2岁;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等待、尿不尽感、尿潴留等,可为其中一种或混合存在。所有患者均曾接受两项以上保守治疗方法(行为治疗、药物治疗等),但疗效不佳或无效。收集患者基线期、体验期及二期永久植入术后的排尿日记、尿急程度评分与生命质量(QoL)评分,并比较其差异。结果一期体验植入术后4例患者因对疗效不满意拒绝行二期永久植入术,22例接受二期永久植入术治疗,转化率为84.6%(22/26)。术后随访3~63个月,平均19.2个月。22例患者基线期日均残余尿量为[5(0,137.5)]ml、日均排尿次数为(14.6±6.1)次、次均尿量为[100(80,135)]ml。一期体验植入术后上述指标分别为[0(0,40)]ml、(9.1±2.8)次、[190(150,210)]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在22例患者接受二期永久植入术后平均随访19.2个月时间内,可见残余尿量改善≥50%的人群占比从体验期时的55.6%提升至二期永久植入术后的80.0%,这提示残余尿量的改善与持续调控时间可能呈正相关。其余二期永久植入术后与体验期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生感染、电极移位断裂或其他不可逆的不良反应。结论SNM对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男性特发性排尿困难患者安全、有效,且疗效稳定,转化率高。此外,其持续调控时间可能与患者残余尿量的改善呈正相关。
孟令峰张威张耀光王建业廖利民陈国庆凌青张鹏卫中庆陈琦
关键词:排尿困难
结合术前纤维蛋白原及血液炎性指标构建中高危胃肠间质瘤复发预测模型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目前,临床常用的改良NIH分级对于部分中高危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术后复发风险评估仍存在不足。本文通过探讨中高危GIST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构建更为方便、准确的中高危GIST术后复发预测模型,以更好地指导中高危GIST患者的辅助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接受完整切除术、且术前未行靶向治疗、术后病理诊断按照改良美国国立卫生院(NIH)危险度分级为中度及高度复发风险的432例GIST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通过Cox回归模型,分析中高危GIST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复发风险评分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一致性指数(C-index)及校准曲线,对评分模型预测中高危GIST术后复发的准确性进行评估。结果432例中高危GIST患者中,高危组332例,中危组100例。男性237例,女性195例;年龄(57.4±12.4)岁。其中纤维蛋白原(FIB)>3.5 g/L者211例(48.8%),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比(PLR)>272.5者85例(19.7%),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NLR)>4.2者122例(28.2%),全身炎性反应指数(SIRI)>2.7者102例(23.6%),肿瘤长径>8 cm者198例(45.8%)及核分裂象计数>8/50高倍视野者108例(25.0%)。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IB(HR=1.789,95%CI:1.058~3.027,P=0.030)、PLR(HR=1.862,95%CI:1.067~3.249,P=0.029)、SIRI(HR=1.790,95%CI:1.039~3.084,P=0.036)、肿瘤长径(HR=1.970,95%CI:1.105~2.925,P=0.017)及核分裂象(HR=2.187,95%CI:1.211~3.950,P=0.009)为中高危GIST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将上述指标纳入危险评分模型,分别赋予58分、62分、58分、63分及78分的权重。其中总分≤78分判定为中复发风险(Ⅰ组),>78且≤136分为高复发风险(Ⅱ组)及>136分为极高复发风险(Ⅲ组)。ROC曲线显示,评分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730,C-index为0.724(95%CI:0.687~0.787),校准曲线及Ⅰ、Ⅱ、Ⅲ组人群Kaplan-Meier�
李伟彭启旺林曜万文泽曾祥宇孙雄杨文昶熊振刘炜圳陶凯雄张鹏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复发
原发性膀胱颈梗阻/原发性膀胱颈协同失调的诊断与治疗现状
2021年
原发性膀胱颈梗阻(primary bladder neck obstruction,PBNO)/原发性膀胱颈协同失调(primary bladder neck dyssynergia,PBND)是一组病因不明的膀胱颈梗阻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排尿期症状(排尿费力、尿踌躇、尿流变细、排空不全等)、储尿期症状(尿频、尿急、尿失禁、夜尿等)或两者同时存在。影像尿动力检查(video-urodynamic study,VUDS)是诊断PBNO/PBND的金标准,PBNO/PBND特征为高压低流的排尿模式,在影像透视下可见膀胱颈未开放或开放不全。轻症患者可采取观察、药物治疗及间歇清洁自家导尿等措施进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应行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为进一步了解PBNO/PBND及其进展,本文就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覃艳吴栗洋张鹏胡小鹏
关键词:原发性膀胱颈梗阻影像尿动力学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
肾移植受者并发双侧原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分析肾移植受者并发双侧原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8年6月2236例肾移植受者中因尿路移行细胞癌(TCC)行非同期双侧原上尿路根治性切除术者7例(14例次)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双侧原上尿路肿瘤患者首次发现肿瘤时间为肾移植后24~96个月,平均49.7个月;两次上尿路手术相隔时间为2~36个月,平均14.0个月。14例次术后病理均发现TCC,其位置为:单纯原肾肾盂2例次;单纯原输尿管4例次;合并肾盂、输尿管8例次。上尿路TCC病理分级为:G1~G2级者7例次,G3级者6例次,原位癌1例次。肿瘤分期为:pTIS1例次,pT1N0M04例次,pT2N0M06例次,pT3N0M02例次,pT4N2M1 1例次。7例患者中的5例均存在膀胱TCC,每例均行2次以上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膀胱TCC均为G2~G3级,伴浅或深肌层浸润。7例中腰背部皮肤、软组织肋骨转移性TCC1例。7例患者第2次上尿路手术后移植肾功能(血肌酐水平)为97~161μmol/L,平均120μmol/L。7例患者随访2~48个月,全部存活。结论肾移植后TCC发生具有多源性、侵袭性强的特点,对于膀胱及一侧原上尿路同时存在TCC的患者,应行对侧原肾上尿路预防性切除。
张鹏王勇张小东胡小鹏王玮张勇尹航
关键词:肾移植泌尿生殖系统
胃癌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与处理被引量:3
2021年
胃癌手术步骤主要包括全胃或部分胃的切除、淋巴结清扫以及消化道重建,其中良好的消化道重建是降低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的基础。随着治疗理念、医疗器械和外科操作的进步,吻合口漏发生率已大幅下降,但仍是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
张鹏陶凯雄
关键词:消化道重建外科操作胃癌手术淋巴结清扫吻合口漏预后不良
射血分数保留和射血分数减低心力衰竭中医四诊及证候特征研究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和射血分数减低心力衰竭(HFrEF)的中医四诊和证候分布特征。方法依据心力衰竭病人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HFpEF组和HFrEF组,对两组病人基本信息、中医四诊和证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FpEF组女性、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和脑血管意外者较多,常见心功能Ⅱ级和Ⅲ级,HFrEF组男性、扩张性心脏病病人显著增多,常见心功能Ⅲ级和Ⅳ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慢性心力衰竭临床常见39项四诊条目,HFpEF组易出现晕眩、口唇青紫、胸闷、胸痛、口淡和夜尿频多,HFrEF组易出现呼吸困难、畏寒、自汗、盗汗、喘息、腹胀、手足不温、浮肿、齿痕舌、沉迟脉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本研究出现10种证候、7种证型,气虚证、血瘀证、水停证、痰浊证、阴虚证和阳虚证为心力衰竭常见证候;二证型、三证型和四证型为主要证型,HFpEF组易出现单证型,HFrEF组则较易出现血瘀证、水停证、痰浊证、阳虚证和湿证及五证型、六证型、七证型,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HFpEF组病人处于心力衰竭初期、中期阶段,与心、气、瘀关系较为密切,常见心气不足、气虚血瘀等证;HFrEF组病人处于心力衰竭病程终末期(较为严重阶段),该病程与心、脾、肾、血、水、痰、阳关系更为密切,易出现因虚致瘀、气损及阳、水湿不利、痰湿内阻等证。
陈婵张鹏王娟张晶郭淑贞王伟赵慧辉
关键词:中医四诊左室射血分数
共7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