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鹏

作品数:19 被引量:257H指数:9
供职机构: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流行病
  • 6篇流行病学
  • 5篇流行病学特征
  • 5篇发病趋势
  • 4篇乙型
  • 4篇肝炎
  • 4篇病毒
  • 3篇毒性肝炎
  • 3篇乙型病毒
  • 3篇乙型病毒性肝...
  • 3篇发病
  • 3篇发病趋势预测
  • 3篇病毒性
  • 3篇病毒性肝炎
  • 2篇疫情
  • 2篇腮腺炎
  • 2篇突发公共
  • 2篇突发公共卫生
  • 2篇突发公共卫生...
  • 2篇卫生事件

机构

  • 16篇湖北省疾病预...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6篇张鹏
  • 13篇黄淑琼
  • 9篇蔡晶
  • 6篇杨雯雯
  • 4篇洪希成
  • 3篇陈红缨
  • 1篇徐静东
  • 1篇钟晨晖
  • 1篇聂绍发

传媒

  • 9篇公共卫生与预...
  • 3篇疾病监测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2
  • 6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0—2021年湖北省淋病流行特征分析及发病趋势预测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分析湖北省淋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趋势,为科学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2010—2021年淋病监测数据,采用三间分布和ARIMA模型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2010—2021年报告发病率在3.01/10万~7.07/10万之间波动,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62/10万,报告发病率呈现“先降后升,再降又升”的特点,6~12月份为发病高峰期;报告病例数男女性别比为5.78∶1,20~39岁年龄段报告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62.43%,报告病例主要为家务及待业、农民、不详;Q型聚类将地区发病严重程度分为5类,最严重的一类包括神农架林区、黄石市、武汉市;ARIMA模型预测发病率与实际发病率较吻合,预测2022年病例数为3343例。结论当前湖北省淋病仍处于较高的流行水平;呈现明显的性别、年龄、职业、地区分布差异;ARIMA模型适用于淋病发病趋势的预测,预测2022年报告会小幅上升。
张鹏蔡晶黄淑琼吴然李明炎
关键词:淋病ARIMA模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及反思被引量:16
2020年
目的在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对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进行归纳总结,针对暴露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参考性建议。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践论证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各司其职、有机结合、统一管理、上下沟通、升级完善、信息共享才能充分发挥传染病监测的预警作用。结论传染病报告管理体系应自上而下、从内到外进行完善和升级。
黄淑琼蔡晶张鹏杨雯雯吴然谢聪李明炎
关键词:传染病报告
2010—2014年湖北省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趋势分析被引量:43
2016年
目的分析湖北省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流行病学特征,预测乙肝发病趋势,为制定乙肝防治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2010—2014年湖北省乙肝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动态数列方法对2015年乙肝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 2010—2014年乙肝报告发病率总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各年份发病率差异不显著;乙肝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每年3月份报告发病率最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且以青壮年为主,以农民为主;不同地区年均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异;预测得到2015年乙肝发病率为96.63/10万。结论乙肝报告发病率呈缓慢下降趋势,男性、青壮年为高发人群,强化疫苗接种是控制其发病率的有效措施。
张鹏聂绍发
关键词:乙肝流行病学特征发病趋势
2008-2010年湖北省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网络报告情况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了解2008-2010年湖北省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例报告现状,探索改进乙肝病例报告质量的措施。方法对2008-2010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湖北省乙肝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乙肝报告病例数中县级医疗机构报告最多,占40%左右,并有逐年上升趋势;按医疗机构类型分析,综合医院报告最多,超过50%,其次是乡卫生院,占12%~14%。乙肝报告病例在全部病毒性肝炎病例中的比例最高,占86.66%。其中实验室诊断占80.68%,并有逐年上升趋势。乙肝报告病例以慢性乙肝为主,占56.54%,急性乙肝病例占3.91%。结论乙肝病例分类报告和确诊病例报告方面有很大改进,但需进一步提高乙肝病例的报告质量,增强乙肝病例报告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黄淑琼陈红缨洪希成张鹏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
1990-2011年湖北省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分析湖北省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报告发病特征和影响因素,提出监测和防控建议。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乙肝病例、乙肝病例报告质量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湖北省乙肝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无明显季节高峰,但不同人群发病趋势不同,1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和构成比呈逐年下降趋势,15岁以上青壮年为高发人群,发病人群职业一直以农民为主,所占比例逐年上升;各级医务人员对乙肝诊断分类标准掌握均不够,乙肝病例存在误报、重复报告。结论实施儿童乙肝计划免疫后,儿童发病得到有效控制。乙肝报告发病率升高与误报、慢性病例重复报告有关,需进一步完善乙肝监测系统,加强各级临床医生乙肝知识培训,提高监测数据准确性,为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陈红缨洪希成黄淑琼张鹏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
2010—2020年湖北省流行性腮腺炎空间聚集性及其动态变化分析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通过探索2010—2020年湖北省流行性腮腺炎的空间聚集性及其变化规律,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中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获取2010—2020年湖北省流行性腮腺炎监测资料,利用ArcGIS10.5软件对各区县的发病率进行趋势面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2010—2020年湖北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在8.70~44.99/10万之间。趋势面分析显示发病率由西向东逐渐降低,南北方向呈中间低两边高趋势。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除2012年和2014年外其他年份存在空间正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2010—2020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每年均有热点区域,随时间呈现明显变化规律。结论根据空间分析结果,湖北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具有明显空间聚集性,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鄂西北,但是在疫情高发年份热点区域还扩展到鄂东和鄂中北的城区,应重点关注以上热点区域,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杨雯雯谢聪张鹏蔡晶吴然黄淑琼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趋势面空间自相关
ARIMA模型和季节指数模型在湖北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预测中比较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采用ARIMA模型和季节指数模型对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趋势进行预测,比较模型的优劣,为流行性腮腺炎防控提供一种科学的预测预警方法。方法基于2008—2019年湖北省流行性腮腺炎月发病率数据,分别建立ARIMA模型和季节指数模型。结果2008—2019年年均发病率28.89/10万;4~7月为高发月份;建立的ARIMA模型和季节指数模型分别为(1-1.070B+0.441B^2-0.291B^3)*(1-B 12)*Xt=(1-0.611B^12)*εt、X t=(2.802-0.006t)*S t;ARIMA模型和季节指数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1.49%、20.86%。结论ARIMA模型和季节指数模型在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时间特征和趋势预测上均有较好的适用性;ARIMA模型在拟合年度变化趋势上更有优势,季节指数模型在拟合月度变化趋势上也具有参考性,可综合两种模型一起用于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趋势的预测。
张鹏蔡晶黄淑琼杨雯雯谢聪吴然
关键词:ARIMA模型流行性腮腺炎
2010—2023年湖北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空间聚集性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2010—2023年湖北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空间聚集性,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23年湖北省手足口病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使用ArcGIS 10.5软件在区县尺度上进行空间聚集性分析。结果2010—2023年湖北省共报告手足口病例100760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23.60/10万。总体上呈隔年高发的周期性特点。除个别年份外,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4~7月为第一高峰,10~12月为第二高峰,且季节指数提示第一高峰为流行季节。男女性别比为1.53∶1,病例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2010—2023年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在区县尺度上均呈空间正相关(全局Moran′s I为0.15~0.76,P<0.05),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鄂西北和鄂东南地区,冷点区域主要在鄂中偏东地区。结论湖北省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空间聚集性,鄂西北和鄂东南为重点防控区域,应进一步加强5岁以下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的防控工作,以有效减少病例的发生。
杨雯雯吴然张鹏蔡晶谢聪黄淑琼李明炎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
湖北省2004—2013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37
2015年
目的分析网络直报10 a来湖北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为制定相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13年湖北省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3年湖北省报告达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的一般级别以上学校突发事件717起,无重大事件和特别重大事件,较大级别事件6起(0.84%),一般级别事件711起(99.16%)。事件类别以呼吸道传染病事件为主,共620起,占86.47%,病种以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为主,占突发事件总起数的72.24%;其次是肠道传染病事件,共62起,占8.65%。肠道传染病以手足口病和细菌性痢疾为主,占68.25%。每年3—6月和9—12月是突发事件的高发期,发生事件起数分别占全年报告事件总起数的56.90%和36.40%。小学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发场所,占60.25%。结论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以农村小学居多,应引起教育和卫生部门的重视,积极采取切实的防控措施和对策。
黄淑琼张鹏洪希成钟晨晖
关键词:公共卫生生活变动事件流行病学研究学生保健服务
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发生重型、危重型的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发生重型、危重型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截至2020年3月18日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现住址为湖北省的COVID-19确诊病例数据,根据患者是否出现重症或危重症,把患者分成两组:轻型/普通型患者及重型/危重型患者。描述两组患者一般特征和暴露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COVID-19患者发生重型、危重型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确诊病例48814例,其中轻型/普通型患者38730例,重型/危重型患者10084例。病例年龄中位数为54(41,65)岁。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男性、离退休人员/居家办公者、武汉市民、外来人口、发病到诊断更长的时间间隔、低温、高浓度PM2.5/PM10/SO2/O3暴露增加COVID-19患者发展为重症/危重症的风险。结论高龄、男性、离退休人员/居家办公者、武汉市民、外来人口、发病到诊断更长的时间间隔、低温、大气污染暴露是COVID-19患者发展为重型/危重型的危险因素,应重视具有这些特征人群的疫情防控。
刘军李欢张仕玉张鹏艾思奇田飞林华亮
关键词:重症危重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