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龙

作品数:38 被引量:157H指数:5
供职机构:粤北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韶关市科技计划项目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动脉
  • 16篇动脉瘤
  • 9篇栓塞
  • 9篇颅内
  • 7篇血管
  • 7篇手术
  • 7篇出血
  • 6篇血肿
  • 6篇膜下
  • 5篇引流
  • 5篇前交通动脉
  • 5篇网膜
  • 5篇脑血
  • 5篇脑血管
  • 5篇交通动脉瘤
  • 4篇引流术
  • 4篇入路
  • 4篇蛛网膜
  • 4篇脑出血
  • 3篇动静脉

机构

  • 24篇粤北人民医院
  • 16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汕头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作者

  • 38篇张龙
  • 22篇刘保国
  • 15篇漆松涛
  • 15篇肖罡
  • 14篇冯文峰
  • 13篇张国忠
  • 12篇李伟光
  • 12篇何小艳
  • 11篇李明洲
  • 11篇王刚
  • 9篇何黎明
  • 8篇朱飚
  • 7篇田硕
  • 4篇郭铭
  • 4篇黄伟
  • 4篇李平安
  • 3篇冯金福
  • 3篇徐红
  • 2篇龙潮新
  • 2篇余英教

传媒

  • 7篇中国神经精神...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学创新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广东医学
  • 2篇深圳中西医结...
  • 2篇医学临床研究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中国脑血管病...
  • 2篇中外医学研究
  • 2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新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 1篇世界复合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12篇2013
  • 3篇2012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颅内动脉瘤术中临时阻断载瘤动脉的技巧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总结载瘤动脉临时阻断技术在颅内动脉术中的应用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33例动脉瘤,其中116个动脉瘤临时阻断载瘤动脉,术后以CT检查阻断血管供应区有无新鲜梗死灶为标准判断是否造成缺血性脑损伤,并观察临床预后情况。结果术中动脉瘤破裂15例(12.9%);18例(15.5%)术后2 d出现被阻断动脉供应区脑组织缺血性损害表现,经治疗恢复正常;死亡2例(1.7%)。结论载瘤动脉临时阻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技巧,有明确适应证时可应用于动脉瘤夹闭术中,但需尽量缩短阻断时间。术中应用脑保护药物可改善临床预后。
冯文峰王刚张国忠李伟光李明洲何小艳张龙漆松涛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手术技巧
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冲洗并持续滴注引流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回顾性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冲洗并持续滴注引流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和粤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23年5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22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于精准定位下,通过微创血肿穿刺术将一次性球囊引流导管置入血肿中心,术中联合尿激酶冲洗,术后予以尿激酶持续滴注引流。回顾性收集患者术前术后的临床资料,分析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变化情况、血肿残余量及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22例患者术中抽吸后血肿残余量为(20.89±10.74)mL,血肿残余率为(51.86±14.88)%。第1次尿激酶持续滴注引流后22例患者的血肿残余量为(12.72±7.92)mL,血肿清除率为(35.01±30.41)%;第2次后13例患者的血肿残余量为(9.48±6.12)mL,血肿清除率为(42.03±20.89)%;第3次后7例患者的血肿残余量为(5.84±2.84)mL,血肿清除率为(49.32±11.09)%;第4次后3例患者的血肿残余量为(3.67±3.79)mL,血肿清除率为(54.44±32.03)%;剩余1例患者第5次后血肿残余量为5 mL,血肿清除率为37.50%。拔管前22例患者的血肿残余量为(6.73±5.01)mL,血肿清除率为(81.48±13.56)%。住院期间1例患者发生术后再出血,并最终因心脏骤停死亡;1例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经应用抗生素后最终痊愈。出院时患者的GCS评分为(12.23±3.16)分,较入院时[(9.45±3.19)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冲洗并持续滴注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自发性脑出血治疗新方法。
谢逸楠张龙朱志远姚晨凌酉龙潮新卢凤飞郭铭张世忠
关键词:自发性脑出血血肿穿刺引流术尿激酶
腺病毒介导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转染嗅鞘细胞移植治疗颅内段视神经损伤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转染嗅鞘细胞移植对大鼠颅内段视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构建额下显微外科入路大鼠颅内段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并分组,观察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的改变,通过荧光金逆行标记的方法,检测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荧光金标记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计数。结果F—VEP检测显示大鼠伤后P1波振幅降低,峰潜时延长(P〈0.05),腺病毒介导CNTF转染嗅鞘细胞移植组较对照组波幅高,峰潜时短(P〈0.01);伤后腺病毒介导CNTF转染嗅鞘细胞移植组视网膜荧光金标记RGC计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腺病毒介导CNTF转染嗅鞘细胞移植对大鼠颅内段视神经损伤后早期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刘保国张龙黄伟徐红何黎明肖罡
关键词: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嗅鞘细胞视神经损伤
早期持续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aSAH合并CV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行腰椎穿刺术引出血性脑脊液,观察组患者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的脑血管痉挛程度、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对比剂达峰时间(TTP)和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血清生化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7、14 d的脑血管痉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14 d的CBV、CBF高于对照组,TTP、MT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14 d的MMP-9、S-100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持续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aSAH后CVS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脑组织灌注,降低神经功能损伤,减少并发症风险。
宋启星朱飚刘保国郑建桥张心佟张龙田硕
关键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
他汀类药物预防慢性硬膜下血肿单孔钻孔引流术术后复发的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预防慢性硬膜下血肿单孔钻孔引流术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12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单孔钻孔引流术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单孔钻孔引流术+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和远期预后状况。结果实验组的术后复发率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单孔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同时,合理使用他汀类药物,能够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更加显著的改善,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的风险,对于患者的远期恢复也具有积极影响,适宜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肖罡刘保国黄斌朱飚张龙宋启星钟兵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慢性硬膜下血肿
丹参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的效果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丹参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的效果。方法纳入本院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71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33例(尼莫地平治疗)和观察组38例(丹参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后1周、2周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1周观察组MCA平均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2周两组MCA平均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脑血管痉挛、迟发性脑梗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9.47%(15/38)vs 78.79%(26/33),P<0.05]。两组用药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Ⅳ级、Ⅴ级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的效果确切,可减缓MCA血流速度,降低术后血管痉挛与迟发性脑梗死发生率,提高患者预后。
李平安冯金福张龙郭铭余英教
均衡性与非均衡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比较被引量:29
2014年
目的评价均衡性与非均衡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双侧额颞叶为主的广泛脑挫裂伤或弥漫性脑肿胀和(或)脑水肿的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入选的6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均衡性去骨瓣减压术组(A组)33例及非均衡性去骨瓣减压术组(B组)32例。主要观察指标:术中是否脑膨出,术后是否切口疝、脑梗死,治疗后3、6个月病死率,治疗后3、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结果 A组治疗后6个月病死率(9.1%)较B组(34.4%)低(2=6.146,P<0.05);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均较B组好(Z=-2.056,P<0.05;Z=-2.443,P<0.05);术中脑膨出、术后切口疝与脑梗死发生率均较B组低(2=9.202,P<0.05;2=10.603,P<0.05;2=4.861,P<0.05)。结论均衡性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这两种特殊类型的重型颅脑损伤可显著改善预后及降低并发症。
张龙刘保国何黎明肖罡姚晨
关键词:去骨瓣减压重型颅脑损伤脑膨出切口疝
经鼻蝶入路假包膜外分离技术切除垂体腺瘤对患者内分泌缓解率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究经鼻蝶入路假包膜外分离技术切除垂体腺瘤对患者内分泌缓解率的影响。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的垂体腺瘤患者中,抽签法选取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假包膜外分离技术切除)与对照组(包膜内切除技术)。比较两组的肿瘤切除程度、内分泌缓解率、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治疗结局。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肿瘤切除程度、内分泌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脑脊液漏、暂时性尿崩症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采取经鼻蝶入路假包膜外分离技术,将垂体腺瘤进行切除,不仅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还可以提高内分泌缓解率,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所降低,值得推广。
黄斌张龙肖罡刘保国
关键词:垂体腺瘤假包膜经鼻蝶入路
额下入路显微外科建立颅内段视神经损伤大鼠模型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颅内段视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的视神经形态学及视觉诱发电位的改变。[方法]模仿临床上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建立大鼠颅内段视神经挤压伤模型(损伤组),另外选取正常大鼠为对照组。观察损伤组不同时间点模型动物的视神经形态学及视觉诱发电位的改变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损伤组可见明显的病理损伤形态学改变,视觉诱发电位(P-VEP)检查均引出明显波形变化( P<0.05)。[结论]采用额下显微外科入路构建大鼠颅内段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切实可行,视神经损伤后形态学与功能学均有显著改变。
刘保国张龙黄伟徐红何黎明肖罡
关键词:视神经损伤疾病模型显微外科手术
头皮毛母质瘤1例被引量:3
2013年
毛母质瘤(pilomatrixoma,PM)是一种起源于皮肤毛囊毛母细胞(hairmatrix cell)的良性肿瘤。临床上不常见,好发于颜面部、躯干及上肢等,癌变十分罕见,男性多于女性一,。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较高,常常造成不必要的扩大切除,为了提高对PM的认识,本文将近期诊治的1例PM报告如下,并加以文献复习。
唐四强张龙杨开军王克万龙浩漆松涛
关键词:头皮毛母质瘤文献复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