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冉 作品数:49 被引量:207 H指数:8 供职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膀胱尿路上皮癌uPA和tPA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2012年 目的研究膀胱尿路上皮癌和癌旁正常移行上皮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45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10例癌旁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组织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uPA和tPA染色方法为EnVision免疫组化法。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uPA表达阳性率(60.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膀胱移行上皮组织(20.O%,X2=5.25,P=0.022),但tPA则相反(42.2%vs90.9%,)(X2=7.47,P=0.006)。病理分级0-I级、临床分期Tis-T1及初发病例uPA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病理分级Ⅱ-Ⅲ级、临床分期Ⅱ-Ⅳ及复发病例(P〈0.05或P〈0.01);病理分级0-I级、临床分期Tis—T1及单发病例tPA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病理分级Ⅱ-Ⅲ级、临床分期Ⅱ-Ⅳ及多发病例(P〈0.05或P〈0.01)。膀胱尿路上皮癌中uPA表达与tPA表达呈高度不一致性(X2=4.39,P〈0.05)。结论uPA和tPA可能是反映膀胱尿路上皮癌发生、进展、侵袭潜能及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 侯轶 徐冉 钟朝晖 吴洪涛 赵晓昆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病因及治疗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后并发早期肠梗阻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3年6月因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后并发卑期肠梗阻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发生于术后1个月内,其中炎性肠梗阻12例,麻痹性肠梗阻4例,粘连性肠梗阻2例,肠内疝1例,发生率为12.8%,且发生于开展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的早期。除1例肠内疝手术解除外,其余患者均经保守治疗。结果:19例肠梗阻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肠梗阻是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术后并发肠梗阻的病因复杂,以保守治疗为主,少数保守治疗无效者需及时中转手术治疗。 唐文明 徐涛 朱煊 徐冉 赵晓昆关键词:腹腔镜术 膀胱全切 回肠膀胱术 早期肠梗阻 病因及治疗 尿道下裂患儿包皮组织中SRD5A2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5a一还原酶2(SRD5A2)在尿道下裂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选择轻至中度尿道下裂患儿10例为病例组,另选尿道外口 正常儿童1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RT—PCR方法对10例轻至中度尿道下 裂患者及尿... 徐冉关键词:尿道下裂 包皮组织 孕中晚期正常胎儿肾动脉体积校正搏动指数的参考值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测量孕中晚期正常妊娠单胎肾动脉体积矫正搏动指数(vcRAPI),确定正常参考值范围,观察其与孕周的相关性。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前瞻性获取2019年1-7月在湘雅二医院行产前检查的22~36孕周正常单胎妊娠胎儿双肾矢状切面和横切面,测量双肾长径、前后径及左右径,使用椭圆体计算公式(长径×左右径×前后径×π/6)估测肾脏体积。应用脉冲多普勒在冠状切面检测肾门处肾动脉搏动指数(RAPI)。RAPI除以估测肾体积得到vcRAPI。建立其正常参考值范围,并绘制其与孕周的关系散点图,拟合多种回归模型,选出最佳拟合曲线并得出相关公式。结果:成功测量540例孕中晚期正常胎儿双肾的vcRAPI,并建立了其正常参考值范围,左、右肾vcRAPI与孕周呈显著负相关(r=-0.780、-0.793,均P<0.001),左肾参数与孕周以S曲线拟合优度最佳,右肾参数以幂函数曲线拟合优度最佳。双肾vcRAPI测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中晚期妊娠正常胎儿的vcRAPI随孕周增加而降低,提示肾灌注量随孕周增大而增加。双肾vcRAPI并无差异,建立vcRAPI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可为高危妊娠预测、监测提供参照依据。 邓妍 徐冉 金莹 刘攀 曾施关键词:多普勒超声 胎儿肾脏 肾动脉 搏动指数 经尿道电切联合丝裂霉素灌注与单纯经尿道电切治疗腺性膀胱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比较经尿道电切术后联合丝裂霉素灌注与单纯经尿道电切治疗腺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61例腺性膀胱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24例行经尿道电切加术后联合丝裂霉素灌注膀胱(联合组),37例单纯行经尿道电切(对照组)。结果:联合组的疗效与对照组的疗效无明显差异,且联合组术后12个月随访时的焦虑评分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经尿道电切联合丝裂霉素灌注治疗不比单纯电切治疗腺性膀胱炎有更好的短期疗效,且有可能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 吴水清 唐秀英 文定军 唐敏 徐冉 朱煊 赵晓昆关键词:腺性膀胱炎 电切 丝裂霉素 焦虑评分 腺性膀胱炎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4 2013年 目前,腺性膀胱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存在争议,但一般认为腺性膀胱炎是在长期慢性刺激的作用形成的一种尿路上皮增生的化生性病变,由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未明,所以没有特异的治疗方案,现在对于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方法较多,不同的学者对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意见也不同,为规范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方案,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复习,认为对腺性膀胱炎的治疗首先要去除引起腺性膀胱炎的可能病因,然后应根据具体的患者选择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吴水清 徐冉 朱煊 张磊 赵晓昆 唐秀英关键词:个体化方案 姜黄素通过调控microRNA-7641及其靶基因p16抑制膀胱癌T24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确定可能导致膀胱癌的mi RNAs,并研究其在姜黄素抗癌作用中的机制。方法对T24和SV-HUC-1细胞进行了芯片测序和q PCR分析。检测mi R-7641在含姜黄素或不含姜黄素的T24和SVHUC-1细胞株中的潜在致瘤性。并使用蛋白质印迹分析p16是mi R-7641在T24细胞中作用的重要靶基因。结果姜黄素诱导mi R-7641的表达下调及p16的上调,而p16是mi R-7641的转录后水平靶点之一,从而导致膀胱癌细胞凋亡增加。结论研究表明姜黄素可能是治疗无肌肉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治疗的潜在有效药物。 吴雅莉 鲁琼 王洋波 徐冉 原海燕 屈健 周艳钢 唐甜甜关键词:姜黄素 P16基因 膀胱癌 T24细胞 Boari膀胱肌瓣术治疗中下段输尿管癌患者的生存分析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研究针对中下段输尿管癌患者的保肾治疗策略中采用Boari膀胱肌瓣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湘雅二医院泌尿外科从2002年7月至2007年6月采用Boari膀胱肌瓣术和输尿管癌根治术治疗中下段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随访情况,收集肿瘤大小、病理分级、分期、肾功能水平、住院时间等数据并结合患者生存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有39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包括Boari膀胱肌瓣术16例,输尿管癌根治术23例。中位随访时间为53个月(10~84个月),18名患者死亡,其中Boari膀胱肌瓣术组死亡6例,输尿管癌根治术组死亡12例。2组的5年无膀胱癌复发存活率分别为63%和59%(P>0.05),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73.8%和73.5%(P>0.05),5年生存率分别为61%和57%(P>0.05),总体存活率分别为64.8%和58.1%(P>0.05)。2组间术前肾功能无明显差异[肌酐清除率57(32~104)mL/min vs 55(30~102)mL/min,P>0.05],术后Boari膀胱肌瓣术组肾功能优于输尿管癌根治术组[肌酐清除率55(35~102)mL/min vs 43(30~89)mL/min,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肾功能水平、肿瘤大小、病理分级和病理分期是影响肿瘤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因素(P<0.05),肿瘤越大、病理分级和分期越高,患者死亡风险越大,而术后高水平的肌酐清除率可以降低疾病的死亡风险。结论:Boari膀胱肌瓣术治疗中下段输尿管癌是可行的方式。相比输尿管癌根治术,Boari膀胱肌瓣术治疗后的生存率并无明显差别,而且能保护患者肾功能。 徐冉 蒋宏毅 赵晓昆 钟朝晖 张磊 朱煊 侯轶 赵洪青关键词:输尿管癌 保留肾单位手术 肠道准备在膀胱全切回肠输出道术中的意义探讨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肠道准备对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输出道术患者的意义。方法 2006年3月至2014年12月间,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106例准备施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输出道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术前肠道准备组(A组)及术前无肠道准备组(B组),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患者恢复情况和手术并发症。结果共106例患者,其中A组57例,B组49例。所有手术均成功并使用了回肠。A、B组发生术后并发症的例数分别为11、10例。其中,A组1例吻合口漏,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败血症,患者最终死亡,3例肠梗阻,7例伤口感染。而B组4例伤口感染,4例肠梗阻,1例吻合口瘘发展,导致再次手术,1例因肺动脉栓塞死亡。两组所观察到的并发症例数及患者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的肠道准备对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输出道术患者没有优势。 吴水清 王自健 何南 钟朝晖 赵晓昆 张磊 徐冉 朱煊 侯轶关键词:肠道准备 根治性膀胱全切 术后并发症 多种超声模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比较灰阶超声(GSU)、多普勒超声(CDU/PDU)、实时组织弹性成像(TRTE)、超声造影(CEUS)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分析153个可疑PCa病灶的超声表现及穿刺活检结果,所有患者在前列腺根治术前均行GSU、CDU/PDU、TRTE、CEUS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GSU、CDU/PDU、TRTE、CEUS诊断PCa的准确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估4种超声模式单独及联合使用时诊断PCa的准确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用来评估4种模式的预测价值。结果:153个病灶中,穿刺活检诊断恶性病变81个,良性病变72个。卡方检验结果显示:TRTE对PCa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正确率均高于CEUS(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RTE对PCa的诊断效能高于CEUS(P=0.046);4种超声模式联合使用诊断PCa的准确性明显高于GSU(AUC:0.873 vs.0.532;P<0.05)、CDU/PDU(AUC:0.873 vs.0.547;P<0.05)和CEUS(AUC:0.873 vs.0.727;P<0.05),高于TRTE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AUC:0.873 vs.0.826;P=0.06)。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EUS的增强程度和TRTE的蓝色区域是PCa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TRTE诊断PCa的准确性高于CEUS。CEUS的早期高增强病灶和TRTE的蓝色僵硬组织对诊断PCa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与单一超声模式相比,由GSU、CDU/PDU、TRTE、CEUS组成的多种超声模式联合可提高PCa诊断的阳性率。 刘玉姗 徐冉 曾施 周丹 朱紫玲 姚龙梅关键词:前列腺肿瘤 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