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慧

作品数:61 被引量:196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3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5篇建筑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8篇混凝
  • 14篇混凝过程
  • 14篇混凝剂
  • 11篇絮体
  • 10篇有机物
  • 10篇水厂
  • 8篇污染
  • 8篇铝形态
  • 7篇絮凝
  • 6篇余铝
  • 6篇源水
  • 6篇水源
  • 6篇水源水
  • 6篇膜污染
  • 6篇腐殖酸
  • 5篇絮凝剂
  • 5篇污泥
  • 5篇给水
  • 4篇低温低浊
  • 4篇低浊

机构

  • 61篇中国科学院生...
  • 20篇西安建筑科技...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南昌大学
  • 3篇兰州理工大学
  • 3篇烟台永旭环境...
  • 2篇华北水利水电...
  • 2篇长安大学
  • 1篇佛山科学技术...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华北电力科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作者

  • 61篇徐慧
  • 35篇王东升
  • 13篇段晋明
  • 9篇肖峰
  • 6篇门彬
  • 5篇武仁超
  • 4篇张崇淼
  • 4篇肖寒
  • 4篇刘艳静
  • 4篇张大为
  • 3篇朱利军
  • 3篇苏航
  • 2篇杨晓芳
  • 2篇何怡
  • 1篇刘菲
  • 1篇蒋云钟
  • 1篇章北平
  • 1篇焦茹媛
  • 1篇李庆
  • 1篇张伟军

传媒

  • 16篇环境工程学报
  • 12篇中国给水排水
  • 6篇供水技术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4篇环境科学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3篇环境保护科学
  • 2篇净水技术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广东化工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环境工程技术...

年份

  • 2篇2024
  • 7篇2022
  • 7篇2021
  • 5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10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针织印染废水处理及回用实例被引量:1
2018年
采用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气浮/砂滤+精滤/超滤/反渗透工艺处理针织印染废水,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废水中COD、色度、悬浮物等各项指标去除率达到95%以上,回用水水质完全满足针织印染工艺的需求。该工艺产生的污泥很少,且回用水的运行成本远远低于新鲜水和废水处理的费用之和,给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刘慧清郑蓓李文涛张国成徐慧
关键词:针织印染废水回用
原水有机物特性对混凝过程和出水余铝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北京某水厂水源复杂,且水质随季节变化突出。为了保证首都地区优质的饮用水供应,对该水厂混凝过程及出水中不同分子质量区间的余铝含量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并详细分析了不同组分的有机物对混凝过程以及出水余铝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厂3B工艺的原水中含有较多的腐殖酸类和分子质量<1 500 u的有机物,3A工艺的原水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类物质,不同有机物对水厂混凝过程影响不同。原水经过混凝后,浊度和颗粒数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3A工艺的原水形成的絮体能较快达到平衡,其混凝出水中颗粒态铝含量较3B工艺少。小分子有机物(分子质量<1 500 u)的含量与出厂水中余铝含量具有较明显的正相关性。
刘艳静徐慧徐慧段淑璇王东升王东升段晋明刘娜
关键词:有机物混凝余铝
不同铝系混凝剂处理印染废水被引量:11
2016年
印染废水具有色度大、有机物含量高、水质变化大等特点,处理难度较大。对比了不同种类的混凝剂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混凝剂投加量的增加,SS,色度和COD的去除率逐渐增大,当混凝剂的投加量达到80 mg/L时,4种混凝剂的混凝效果达到最优。Al_(13)在最优投加量下SS的去除率达到92.47%,色度去除率达到88.49%,COD的去除率达到80.47%。不同p H值条件下的混凝实验结果表明,随着p H值的升高,混凝效果逐渐提高,在p H值处于6.0~9.0的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混凝效果。在沉降的初始阶段,随着沉降时间的延长,4种混凝剂的混凝效果逐渐提高;当沉降时间超过10 min后,混凝效果没有明显的提高。Al_(13)形成絮体的沉降速度最快,11 min左右可以完成沉降,其他3种混凝剂需要在14 min左右完成沉降。
郭玥杜磊李庆徐慧
关键词:印染废水混凝色度COD
水样pH对不同碱度含藻水混凝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为探明碱度对混凝去除藻细胞及其分泌有机物的影响,保证饮用水水质。以铜绿微囊藻为研究对象,选用氯化铝(AlCl3·6H2O)作为混凝剂进行混凝实验,考察了不同碱度的含藻水样在pH为6.0~9.0条件下的混凝性能、絮体特性和出水余铝。结果表明:当水样pH=6.0时,相对于低碱度(95、175和245 mg·L^(-1))水样,碱度较高(330 mg·L^(-1)和415 mg·L^(-1))的水样Zeta电位趋近于0,可有效降低颗粒间的排斥力,藻细胞的去除率达到74.45%以上(低碱度水样藻细胞去除率在31.64%以下),出水余铝最低为0.0036 mg·L^(-1)(低碱度时为0.0889 mg·L^(-1));当水样pH≥6.5时,碱度较低的水样依靠吸附架桥和网捕卷扫协同作用,使得藻细胞去除率最高达到94.31%,出水余铝可降低至0.0353 mg·L^(-1);随着碱度的增加,铝盐水解生成的Al(OH)3胶状沉淀逐渐转变为Al(OH)4^(-),使得网捕卷扫作用减弱,藻细胞去除率有所下降;当水样pH=7.5时,随着碱度增加,平衡时絮体粒径从811.02μm降低至540.62μm,絮体强度因子从35.97%降低至24.79%,恢复因子从35.31%增加至47.88%,分形维数从1.586减小到1.372。通过调节水样pH,可有效缓解碱度对含藻水混凝过程的影响,提高藻细胞的去除率。
郑利娟张崇淼徐慧李明霜王斌王斌象豫
关键词:碱度混凝性能
饮用水超滤处理中的膜污染及减缓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20年
综述了当前使用超滤工艺处理饮用水的现状及其优势特点,介绍了超滤工艺对不同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总结了造成超滤过程中膜污染的污染物种类及膜污染类型;分析了目前超滤工艺中膜污染出现的主要原因,重点总结了当前减缓膜污染所采取的措施,包括膜前预处理、对膜材料的控制及改性操作、优化膜处理工艺以及对污染的膜进行清洗等。同时对当前饮用水超滤技术的局限性和前景进行分析,为超滤技术在今后饮用水处理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提供了思路。
高倩高倩张崇淼徐慧徐慧
关键词:超滤膜污染饮用水处理
微涡旋絮凝在宁夏某水厂改造中的应用评价被引量:6
2013年
采用传统折板絮凝池处理低浊水时面临絮体沉降性差、"跑矾"等现象。为解决上述问题,宁夏某水厂采用微涡旋絮凝工艺对折板絮凝池进行升级改造,但改造完成后的运行效果仍不理想。通过分析对比微涡旋絮凝池和折板絮凝池中的颗粒数、浊度、絮体沉降体积、分形维数、分子荧光光谱等,讨论现有微涡旋改造的不足,并建立一套评价体系,以指导水厂的升级改造。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微涡旋改造后除第二絮凝段外,其他各段对浊度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8.7%、6.7%、6.5%、56.1%,絮体颗粒数分别降低了20.8%、14.7%、25.2%、48.4%;第二絮凝段由于布水方式和填加微涡旋球过多(水力扰动过大、短流)等问题,使得絮体的形成受到影响,对浊度和颗粒数的去除率相比折板絮凝池无明显提高。所采用的评价指标能够评价水厂微涡旋改造,具有广泛的应用性,为今后水厂的升级改造提供了良好的评价体系。
徐慧肖寒肖峰王东升王学福齐墩哲
关键词:分形维数
不同水源水质条件下水厂混凝过程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宁东水厂的水源水在水库大坝加高的过程中水质发生变化,造成水处理难度加大、沉淀池跑矾。为了在水源水质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保证出厂水水质,通过烧杯试验对四种常用混凝剂的混凝效果进行研究,并使用高锰酸钾进行预氧化。结果表明,水源水中的有机物主要是腐殖酸类物质,分子质量集中在1—4ku之间。随着混凝剂投量的增加,剩余浊度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当投量超过20mg/L时,体系出现一定程度的返浊现象。随着高锰酸钾投量的增加,浊度去除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当投量达到0.7mg/L时,继续增加KMnO4的投量对于浊度的去除并没有明显的改善。在混凝效果达到最优的条件下,投加0.5mg/L的高锰酸钾可以明显改善絮体的沉降性,降低沉后水浊度。改性聚合氯化铝(HACC)形成的絮体的沉降性较好,分形维数较高,上清液浊度下降较快,经过3.0h的沉降后,上清液浊度达到0.49NTU。
冉渔蒋海燕徐慧
关键词:有机物混凝预氧化分形维数
水源水质对混凝过程的影响及无机复合絮凝剂的应用研究
混凝是水处理过程的常用工艺,保证良好的混凝效果对于保证优质的饮用水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混凝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水源水性质、混凝剂的投加量以及种类、是否投加助凝剂等。Jarvis等研究了水中有机物种类和含量对絮体形态及絮体沉...
徐慧王东升苏航
关键词:混凝过程助凝剂水源水质混凝效果无机复合絮凝剂水中有机物
不同混凝剂处理低温低浊水被引量:12
2015年
针对低温低浊水处理难度大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混凝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混凝剂投加量的增加,剩余浊度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单独使用HPAC时,剩余浊度在投加量为14 mg/L时达到最低(2.39 NTU)。pH值对余铝含量具有重要的影响,3种铝系混凝剂均在pH=7.0时余铝含量达到最低。Al Cl3对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率较其他3种混凝剂低。絮体形成与破碎受搅拌强度的影响很大,当破碎强度增加到50 r/min,使用PACl、HPAC、Fe Cl3作混凝剂时絮体粒径下降不明显,当破碎强度增加到100 r/min时,絮体粒径有明显的下降。破碎结束后,絮体粒径有所恢复,但是并不能增长到破碎前的粒径。PACl、HPAC以及Fe Cl3形成的絮体的沉降性较好,上覆水浊度下降较快,经过3 h的沉降后,剩余浊度分别达到1.82、1.44和0.97 NTU。
洪云徐慧
关键词:低温低浊水混凝
絮体老化与调节对回流进水及混凝的影响机制被引量:2
2022年
为探索絮体老化与pH值调节对回流进水颗粒组成及混凝的影响,采用激光粒度仪进行了絮体粒径分析并通过Al(OH)_(3)胶体(Al-gel)的老化实验探究了老化与pH值调节对絮体形态及性质的内在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原水颗粒物粒径呈现单峰分布,絮体回流进水颗粒物粒径呈现双峰分布,并且回流进水颗粒d_(50)随着絮体老化时间的增加而减小;由于絮体回流提高了颗粒物与混凝剂接触机率和碰撞效率,因此加快了絮体的生长;絮体在pH=5的环境下老化12h后进行回流混凝的絮体粒径生长速率最高(1.16μm/s)并且生成的絮体具有较大的分形维数(2.35).Al-gel的老化实验结果表明,絮体老化过程会涉及羟桥反应和结晶反应并导致絮体的表面活性基团数量减少,从而不利于与原水颗粒物的相互作用.pH值调节对絮体产生不同的影响,pH=5的条件下进行老化会加速絮体的羟桥反应和结晶反应,而pH=9的条件下进行老化则会涉及溶解-沉淀-结晶反应.
庾俊杰徐慧孙鸿燕金之源王东升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