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慧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长沙市卫生学校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肝硬化
  • 1篇蛋白
  • 1篇血清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肝
  • 1篇乙型肝炎肝硬...
  • 1篇脂肪
  • 1篇脂肪肝
  • 1篇脂肪肝病
  • 1篇视黄醇
  • 1篇视黄醇结合
  • 1篇视黄醇结合蛋...
  • 1篇视黄醇结合蛋...
  • 1篇鼠组织
  • 1篇苷类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因子
  • 1篇结合蛋白
  • 1篇酒精

机构

  • 2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长沙市卫生学...

作者

  • 2篇彭丹红
  • 2篇徐慧
  • 2篇龚环宇
  • 2篇彭亦
  • 1篇陈丽敏
  • 1篇刘振国

传媒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2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视黄醇结合蛋白4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在非酒精性肝脂肪变模型大鼠中的表达情况,以探求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造模组,分析各组在2、4、6、8周4个时间点血清ALT、AST、TG、TC的变化及肝组织RBP4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造模时间延长,造模组大鼠肝脏脂肪变越来越明显,血清ALT、AST、TG、TC逐渐升高(p<0.05)。造模组肝组织RBP4的mRNA的表达随造模时间逐渐增强;造模组免疫组化结果发现,RBP4的表达随造模时间逐渐增强(p<0.05)。结论: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中,RBP4的表达随造模时间延长而增加,与同期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因此RBP4可能作为一个敏感的指标反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及发展情况。
徐慧龚环宇陈丽敏彭亦彭丹红
关键词:视黄醇结合蛋白4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
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研究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Th1/Th2(辅助性T淋巴细胞1/辅助性T淋巴细胞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5例,其中25例接受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及普通护肝治疗,10例仅接受普通护肝治疗。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L-4(白细胞介素-4)、IL-6、IL-8、IL-18、IFN-γ(γ干扰素)含量;同时检测患者肝功能及HBV DNA。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前后IL-4、IL-6、IL-8、IL-18、IFNγ-、ALT、A lb、TB il、HBV DNA含量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2),且细胞因子IL-6、IFN-γ水平与HBV DNA水平有相关性(P<0.05,见表5)。对照组予以普通护肝治疗前后IL-8、ALT、A lb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2),而IL-4、IL-6、IL-18、IFN-γ、TB il、HBV DNA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2);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组不同肝脏贮备功能等及不同的患者之间细胞因子变化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3),而不同核苷类似物治疗前后IL-4、IL-6、IFN-γ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4)。结论:核苷类似物在抑制病毒复制的同时,能平衡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细胞因子网络,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彭丹红龚环宇刘振国彭亦徐慧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核苷类似物细胞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