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透析患者
  • 3篇维持性
  • 3篇腹膜
  • 3篇腹膜透析
  • 2篇心血管
  • 2篇心血管疾病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疾病
  • 2篇血液
  • 2篇血液透析
  • 2篇血液透析患者
  • 2篇肾衰
  • 2篇肾衰竭
  • 2篇肾性
  • 2篇肾性贫血
  • 2篇贫血
  • 2篇维持性血液
  • 2篇维持性血液透...
  • 2篇维持性血液透...
  • 2篇脉压

机构

  • 6篇南京鼓楼医院...
  • 4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徐晓宏
  • 4篇王军升
  • 2篇朱爱民
  • 2篇耿立艳
  • 2篇袁柳
  • 2篇张策
  • 2篇朱爱民
  • 1篇张苗
  • 1篇张苗
  • 1篇张策
  • 1篇张弛
  • 1篇王立娟
  • 1篇孙丹丹

传媒

  • 2篇吉林医学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当代护士(中...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CBL-PBL双轨教学在肾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实践研究
2023年
探讨CBL-PBL双轨教学在肾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实践。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肾内科进行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40例,随机分为LBL传统教学法(对照组,20例)、CBL+PBL教学法(研究组,20例)。比较培训效果。结果:研究组住院医师在规培中的各项成绩考核结果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培训满意度评价中,研究组医师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BL-PBL双轨教学作为可行性教学对策,将其用于肾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能够针对临床问题给予指导,提升了培训效果,丰富了培训形式,也取得了认可,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教学对策,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
徐晓宏徐晓宏米侠朱爱民
关键词:肾内科住院医师
罗沙司他治疗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和对心功能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罗沙司他治疗腹膜透析(CAPD)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和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于本院治疗的50例CAPD肾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系统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两组均行CAPD,对照组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琥珀酸亚铁缓释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罗沙司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贫血指标[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及心功能指标[B型脑钠肽(BNP)、降钙素原(PC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Hb、HCT、SF、TSA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Hb、HCT、SF、TSA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NP、PCT、LVED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治疗后,两组BNP、PC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LVEDd均短于治疗前,LVEF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BNP、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LVED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沙司他可明显改善CAPD患者的肾性贫血及心功能,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对CAPD肾性贫血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徐晓宏郑芳芳米侠张策张驰王军升朱爱民周飞红谢晓慧
关键词:腹膜透析肾性贫血
肾康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临床观察肾康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衰竭(CRF)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CRF患者分为三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前列地尔),肾康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肾康治疗,银杏达莫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比较三组患者的各项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肌酐清除率(Ccr)、24h尿蛋白、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胱抑素C(CysC)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肾康组、银杏达莫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肾功能指标(Scr、BUN、Ccr、24 h尿蛋白、β2-MG、CysC)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康组肾功能指标改善幅度明显大于银杏达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康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改善CRF患者肾功能疗效显著。
徐晓宏席志凤朱爱民王立娟张策张弛
关键词:肾康注射液前列地尔慢性肾衰竭
腹膜透析立体腹带的改良设计与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腹膜透析外接短管固定带立体设计改良与临床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50例为试验组,使用自行研制的立体腹带;选择2010年9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CAPD患者44例为对照组,使用百特公司腹带。比较两组患者隧道出口感染率、出血率、滑脱比例、舒适度的差异。结果:两组外接短管受牵拉导致的隧道出口感染、出血率、滑脱比例、舒适度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腹膜透析外接短管立体固定袋能很好保护腹透短管,避免外接短管移动脱出,降低隧道口出血、感染率。
桓雪莱耿立艳袁柳孙丹丹徐晓宏
关键词:腹膜透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脉压及脉压指数与心血管疾病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脉压及脉压指数与心血管疾病(CVD)事件的相关性,观察脉压及脉压指数对CVD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规律行MHD且病情稳定的患者86例,其中男55例,女31例;平均年龄(58.1±14...
徐晓宏张苗王军升
关键词:血液透析心血管疾病脉压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实施连续护理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专职护士对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实施连续护理干预,以不断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9月~2014年1月在本院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的40例患者,通过专职护士的连续护理干预,包括住院期间的护理和健康指导、出院后的分级、分层管理并与2010年7月~2012年8月的40例患者的常规健康教育进行比较,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效能等方面的变化。结果通过专职护士的连续护理干预,患者的腹腔感染、导管移位、心血管疾病、营养不良的发生减少(P〈0.05),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自我效能提高(P〈0.05)。结论通过专职护士的连续护理干预,可以减少腹膜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桓雪莱徐晓宏耿立艳袁柳
关键词:腹膜透析连续护理自我管理
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比较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选取6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血液透析组21例和腹膜透析组19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组22例,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上海凯茂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生产)4 000 U,每周3次皮下注射。铁剂的用法:100 mg/次,每周2次,共10次,总量1 000 mg。将蔗糖铁注射液100 mg,稀释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缓慢静滴,至少30 min以上。三组患者治疗4、8、12周后均抽血行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血细胞比容(HCT)水平。对三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以Hct(红细胞压积)≥0.3或升高≥0.1,Hb≥100 g/L或升高≥30 g/L,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为显效;以患者经过治疗Hct升高≥0.05或Hb升高≥15 g/L,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但不明显为有效;以经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Hct、Hb水平较治疗前均无明显改善为无效。统计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Hb、SF、TS、H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同时予以静脉应用蔗糖铁维持治疗4周、8周、12周后Hb、SF、TS、HCT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HD组、PD组指标水平均高于氮质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HD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组患者显效率、有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8.57%、42.86%、71.43%,PD组患者显效率、有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6.84%、52.63%和89.47%,均明显高于氮质血症期(18.18%、36.36%、5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组、P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耐受性良好,依从性良好,没有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静脉应用蔗糖铁�
徐晓宏席志凤朱爱民王军升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贫血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脉压及脉压指数与心血管疾病事件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脉压及脉压指数与心血管疾病(CVD)事件的相关性,观察脉压及脉压指数对CVD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规律行MHD且病情稳定的患者86例,测量血压,计算脉压及脉压指数。根据有无CVD事件分为CVD组和非CVD组,根据脉压分为:≤40 mm Hg,41-60 mm Hg,61-80 mm Hg,〉80 mm Hg;根据脉压指数分为:≤0.30,0.31-0.40,0.41-0.50,〉0.50。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MHD患者发生CVD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CVD组与非CVD组年龄、透析时间、收缩压、脉压、脉压指数、血糖、肾小球滤过率(eGF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脉压水平患者年龄、透析时间、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指数、eGFR及CVD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脉压指数患者年龄、透析时间、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及CVD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时间、脉压、脉压指数、血红蛋白与MHD患者CVD事件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时间、脉压、脉压指数、血红蛋白与MHD患者发生CVD事件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透析时间长、脉压大、脉压指数大、贫血是MHD患者发生CVD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通过监测MHD患者脉压及脉压指数,早期、客观、准确地控制血压,可降低MHD患者CVD事件的发生率。
徐晓宏张苗王军升
关键词:血液透析脉压脉压指数心血管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