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戎安

作品数:21 被引量:118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艺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建筑科学
  • 3篇艺术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建筑
  • 5篇城市
  • 3篇植被
  • 3篇人居
  • 2篇低碳
  • 2篇艺术
  • 2篇营造艺术
  • 2篇灾后
  • 2篇灾后重建
  • 2篇人居环境
  • 2篇生态
  • 2篇生态人居
  • 2篇住宅
  • 2篇文化
  • 2篇文化特色
  • 2篇现代建筑
  • 2篇现代建筑运动
  • 2篇建筑环境
  • 2篇建筑设计
  • 2篇建筑思潮

机构

  • 11篇中央美术学院
  • 7篇北京建筑工程...
  • 3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浙江同济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北京建筑大学

作者

  • 19篇戎安
  • 3篇杨红
  • 2篇张燕
  • 1篇汪敏
  • 1篇胡聃
  • 1篇孙颖
  • 1篇李春青
  • 1篇沈丽君
  • 1篇杨树红
  • 1篇王如松

传媒

  • 2篇世界建筑
  • 1篇中外建筑
  • 1篇城市环境与城...
  • 1篇美术研究
  • 1篇建筑学报
  • 1篇环境保护
  • 1篇建筑创作
  • 1篇北京规划建设
  • 1篇山西建筑
  • 1篇建设科技
  • 1篇建筑师
  • 1篇城市建筑
  • 1篇动感(生态城...
  • 1篇“重生”--...
  • 1篇2012年中...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态有大美——低碳、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营造艺术被引量:3
2011年
大美"是不可替代的"绝对美"和"本质美"。自然之"大美"赋予人类无限的遐想空间,人们通过对"美"的感受去追求、去创造生活。人类发展经历了依附自然环境,以满足基本生存需要为目标,以自然与艺术和谐的自然审美为特征的地域性发展阶段,这种审美价值实现过人们对理想环境的追求。曾几何时,人类改变了自已的发展轨迹,依赖对化石资源的开发利用,以谋取物质利益最大化为新的发展目标,遵循机械审美逻辑发展人类生活,机械审美替代了自然审美,国际式发展替代了地域性发展并覆盖了全球。现代化的人类,在取得了巨大物质欲望满足的同时,其自身生存环境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环境污染亟待净化、空间板结亟待软化、景观混乱亟待美化、形态破碎亟待统合、物种消亡亟待拯救、文化沦丧亟待复兴。回顾自身发展的生态足迹,人类必须认真反思自己过去的发展方式,重构一种环境、经济、社会、文化新的复合生态系统——低碳生态人居环境。建构以新的环境、经济、社会、科技、人文和审美哲学为基础的新型科学发展体系,寻求节约、低碳、循环、生态的适宜性的新生活逻辑,依托创意去创造新的美好未来。和谐、共生、共存、福祉、美好将是未来人类新的生态足迹,低碳生态人居环境营造艺术学将创造"生态之大美!
戎安
关键词:生态足迹
由钢筋铁骨中的关帝庙谈起被引量:1
2007年
介绍了关帝庙的故事,结合中关村关帝庙的实际情况研究了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指出了在决策时,一定要秉着一个大原则——“和”,才能实现“人,诗意地栖居”的理想目的。
张燕戎安
生态人居环境营造艺术学初探
人居环境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活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在人类文明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基础上所客观呈现出的复合生态系统.它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以自然环境为基础,与自然和社会联系极为紧密的有机文化整体,它是一个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生...
戎安
关键词:人居环境营造艺术自然环境
文献传递
有效解决城市空间板结现象的城市生态措施——城市建筑空间环境大面积植被化研究
运用城市生态工程原理,通过"城市建筑空间环境大面积植被化"理论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发相应的应用技术和工艺措施;通过城市规划设计,将开发出来的城市生态技术及措施运用到相应的城市工程项目中,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控制城市环境...
戎安杨红
关键词:城市化
5.12灾后重建规划设计中的思考与回眸——如何重建川西山地小镇文化特色被引量:2
2010年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最大烈度为11度的特大级地震。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并且,以山地乡镇的受灾最为严重,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面对一片狼藉的废墟,面对流离失所的灾民,灾后重建工作显得异常严峻。
戎安
关键词:灾后重建工作川西山地文化特色新中国成立以来受灾地区
低碳生态人居与审美
人类发展的生态足迹,可以看到,人类的发展曾经是依附自然,为满足自己的基本生存需要来创造环境的,当时人们所遵循的是尊重自然的审美原则。曾几何时,人类改变了其发展的路径,开始依赖对化石资源的开发和对自然之源的掠取,以寻求利益...
戎安
关键词:生态人居低碳理念审美情感城市建设
让川西山地文化特色小镇灾后重生
@@汶川大地震中,成都地区受灾极为严重,尤以西北部乡镇受灾程度最大。在重创与重生面前,如何尽快恢复该地区村镇人民的生活与生产、重建农村社区和乡镇?重建后的村镇如何增强抵御灾害的能力?如何既能解决当务之急的灾民安置问题又能...
戎安
关键词:灾后重建川西山地
文献传递
德国现代建筑运动中的中国学者被引量:5
2002年
李承宽先生的一生是伴随着德国现代建筑运动发展的一生。与他同行,我们身临其境地认识了H. 波尔兹克、E. 门德尔松和德国的“表现主义建筑”;认识了H. 夏隆、H. 黑林与德国的“精神建构”和“有机建造”;认识了“虚质核心” 的“李空间”;我们通过他可以对德国现代建筑思想的源流和德国现代建筑运动的发展窥见一斑。他代表了中国留学学者在海外奋斗的一生和由他们所带出的优秀中国文化在推动世界现代运动中所作出的贡献。
戎安
关键词:现代建筑建筑思潮建筑艺术
历史街区的再生——北京新太仓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规划设计探索被引量:4
2010年
在新太仓历史街区保护修缮的城市设计中,我们在尊重历史建筑真实性的基础上,通过循序渐进的保护策略,以新老要素并置的手法展现历史街区在时间上的演变,从而实质性的建立起一个有生命的,而又随着时代的变化生生不息的街区。
张燕戎安
关键词:历史街区生命
纪念德国著名建筑师布鲁诺·陶特:通过了解他的生平去回顾一段历史被引量:2
2007年
1914年布鲁诺·陶特在德国科隆博览会创作的"玻璃亭"被后人当作西方现代表现主义的代表作载入史册。1919年陶特与朋友们的"玻璃链(the Glaserne Kette)"至今仍是一段理想与浪漫的佳话,1924~1930年陶特放弃浪漫的乌托邦幻想,他与马丁·瓦格纳推出了生态城市建筑的雏形:布里茨·豪夫埃森社会住宅区,体现了陶特的理想、观念和改革热情。1933年后被纳粹德国迫害的现代建筑天才们成了蒲公英,飞到世界各地去生根、发芽。
戎安
关键词:蒲公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