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超

作品数:26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临沂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会议论文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4篇脑膜
  • 14篇脑膜瘤
  • 9篇切除
  • 8篇手术
  • 7篇血管
  • 6篇血管减压
  • 6篇血管减压术
  • 6篇原发性
  • 6篇神经导航
  • 6篇微血管
  • 6篇微血管减压
  • 6篇微血管减压术
  • 6篇减压术
  • 5篇电磁导航
  • 5篇显微手术
  • 4篇电磁
  • 4篇压痕
  • 4篇原发性三叉神...
  • 4篇三叉神经
  • 4篇三叉神经痛

机构

  • 26篇临沂市人民医...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潍坊医学院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徐州医学院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6篇戴超
  • 25篇宋启民
  • 22篇程彦昊
  • 22篇费昶
  • 21篇张健
  • 8篇姬传林
  • 8篇王新功
  • 7篇衡雪源
  • 4篇姜海涛
  • 3篇陈春美
  • 3篇刘中华
  • 1篇邵梅
  • 1篇王世峰
  • 1篇张风华
  • 1篇李冰
  • 1篇李连陵
  • 1篇张建
  • 1篇赵伟
  • 1篇彭飞
  • 1篇刘壮

传媒

  • 4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年份

  • 1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15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膜瘤硬脑膜尾征的磁共振三维重建及其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探讨脑膜瘤硬脑膜尾征的磁共振三维重建方法及其对脑膜瘤切除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择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23例在MRI增强T1图像上有脑膜瘤硬脑膜尾征的凸面脑膜瘤及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注射GDPA增强剂后,行磁共振3D-FLASH T1MPR序列轴位扫描,层厚为1.5 mm,应用Syngo程序行硬脑膜尾征三维重建,分别在MRI增强T1断层图像上及三维重建图像上测量硬脑膜尾征上下径及前后径,并进行比较.应用硬脑膜尾征三维重建图像设计手术切口,导航辅助下评价其优劣.结果 硬脑膜尾征行MRI三维重建均能显示其全貌,肿瘤周围硬脑膜尾征多不均等,硬脑膜血管附近硬脑膜尾征延伸较远.在MRI增强T1图像上测量硬脑膜尾征上下径为2.74 - 7.54 cm,平均(4.67 ± 1.23)cm;三维重建图像上测量硬脑膜尾征上下径为2.75 -7.64 cm,平均(4.70±1.25)c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RI增强T1图像上测量硬脑膜尾征前后径为2.84-7.61 cm,平均(4.81 ±1.19)cm;三维重建图像上测量硬脑膜尾征前后径为2.88-7.74 cm,平均(4.85 ±1.22)c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硬脑膜尾征三维重建图像设计手术切口,其优良率达91%.结论 MRI三维重建可以直观、准确地反映硬脑膜尾征的范围及形状,为脑膜瘤切口设计、硬脑膜切除范围提供依据.
尤彬生程彦昊张健宋启民戴超衡雪源费昶
关键词:脑膜瘤磁共振成像三维重建神经导航
旁路传导通路术中监测在原发性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附28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探讨旁路传导通路术中连续监测在原发性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自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8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应用美国EpochXP神经电生理监测设备在微血管减压术中连续刺激面神经颧支.记录眼轮匝肌和颏肌的肌电反应,观察整个手术过程中颏肌异常肌电反应(AMRl变化特点,并进行随访分析。结果随访24个月,本组患者治愈率为89.29%(25/28),有效率为100%,未见复发病例。隔离血管和神经后AMR完全消失22例,术后随访12个月面肌痉挛治愈21例,部分治愈1例。本组患者术中AMR波幅变化与术后随访24个月的临床效果存在相关性(kr=O.627,P=-0.023)。结论旁路传导通路术中连续监测可以在术中实时客观的判断减压效果和估计预后,对提高手术治愈率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AMR波幅下降大于50%也可以预后良好。
宋启民程彦昊戴超费昶王新功张风华邵梅陈春美李连陵
关键词:面肌痉挛术中监测微血管减压术
椎管内原始神经外胚层瘤被引量:3
2012年
椎管内原始神经外胚层瘤是罕见的小圆细胞类恶性肿瘤,以儿童或青年为多发年龄,病理组织学以原始低分化和不同程度的神经分化为特点。按照其起源可以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两大类。由于病例较少,目前关于椎管内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文献资料主要是病例报告和个别病例的治疗经验。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没有特异性,目前尚没有统一的临床诊断标准。治疗主要以主要以手术切除后行放、化疗综合治疗,预后差,关于椎管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诊治意见未见结论性报告。本篇主要介绍椎管内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案和预后等特点,为椎管内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临床治疗及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宋启民戴超费昶王新功
关键词:原始神经外胚层瘤化疗放疗椎管内肿瘤
血管粘附分子-1(VCAM-1)在脑膜瘤中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血管粘附分子—1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级及侵袭性生长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007—2011年经手术治疗的资料完整的脑膜瘤115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及PCR检测VCAM—1的表达并与脑膜瘤侵袭性有关...
姜海涛张健费昶姬传林程彦昊戴超宋启民
关键词:VCAM-1脑膜瘤侵袭性
公兔的球海绵体括约肌反射的刺激记录方法及其应用
戴超宋启民
显微手术微血管减压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目的:探讨血管压迫程度对显微手术微血管减压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影响及其近期随访结果。方法:95例患者术前MRI证实存在血管接触或压迫三叉神经根部,在常规全麻下行显微手术微血管减压,术中根据血管压迫神经的程度进行不同处理,...
戴超宋启民王新功费昶程彦昊张健刘中华陈春美李连陵
关键词:显微血管减压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电磁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切除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电磁导航系统在辅助显微手术切除颅内不同位置海绵状血管瘤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磁导航系统辅助显微手术切除颅内不同位置海绵状血管瘤,43例患者47个海绵状血管瘤,3例为多发海绵状血管瘤,其中1例3个,另2例2个;包括大脑皮层深部25个(包括小脑深部4个),大脑皮层浅部20个,眶尖2个。本组47个血管瘤中中央区深部4个,语言中枢深部4个,枕叶视觉中枢深部2个。结果本组43例患者47个海绵状血管瘤,定位准确性100%,手术全切率为100%,其中18个用小直切口切除病灶。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无加重病例,无死亡病例,术后发生正常灌注压突破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30例术后1周内出院,34例术中出量少于50ml。术中导航注册的精确度为(1.6±0.4)mm。结论电磁导航系统术前可以帮助设计手术切口及手术入路;术中可以实时指导术者操作,准确切除病变同时避开脑功能区,保护正常脑组织,减少术后并发症。电磁导航系统特别适合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微创手术切除。
宋启民程彦昊戴超费昶王新功张健姬传林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电磁导航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球海绵体括约肌肌反射在公兔骶髓缺血急性期的变化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球海绵体括约肌肌反射(BCR)在公兔不同水平骶髓损伤模型急性期的变化特点及其对脊髓功能的预测作用,为其在显微手术中应用保护脊髓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36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6)。实验组按照尾头方向结扎腰动脉的水平分为1根、2根、3根、4根和5根亚组,分别结扎左肾动脉与动脉分叉之间1根、2根、3根、4根或5根腰动脉。腰动脉结扎后连续记录BCR2h。各组分别在手前和术后2d行双盲法Tarlov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术后2d取缺血区骶髓标本进行HE染色,观察骶髓缺血区病理变化。结果对照组麻醉后不同时间点的BCR波幅和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和手术操作后不同时间点的BCR波幅和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扎1根组结扎后未见BCR波变化,结扎2根组、3根组、4根组和5根组结扎后BCR即刻开始变化,表现为潜伏期即刻开始延长和波幅即刻开始降低,分别经过(0.7±0.4)、(0.7±0.3)、(0.7±0.3)、(0.6±0.3)min后波恢复平稳;BCR的波幅变化与结扎2d后Tarlov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呈正相关(r=0.791,P=0.000)。HE染色可见:对照组、1根组和2根组骶髓组织结构完整;3根组骶髓结构基本完整:5根组骶髓正常结构基本消失;4根组介于3根组与5根组骶髓损伤之间。结论公兔BCR的波幅和潜伏期对骶髓缺血性损伤敏感,可以在骶髓缺血急性期内发现缺血性损伤.为其在显微手术中应用预防男性不可逆性骶髓损伤的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宋启民唐先扩栾金利刘壮张健费昶戴超程彦昊
关键词:公兔
血管压痕对微血管减压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近期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 探讨血管压迫程度对微血管减压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近期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患者术前磁共振微血管成像检查提示均存在血管接触或压迫三叉神经根部,在常规全麻下行微血管减压,术中根据血管压迫神经根的程度进行分组并行不同处理(对存在明显血管压迫且有压痕的患者设为有压痕组,行单纯微血管减压;对有血管存在且无压痕的患者设为无压痕组,先行微血管减压,为避免遗漏再行三叉神经颅内段探查术行三叉神经颅内脑池段全程松解减压).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有压痕组和无压痕组术后第1天和第7天临床恢复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95例患者术中均证实存在相应血管,MRI诊断敏感性为100%.95例患者术后第1天有效率为92.63%,94例患者术后第7天有效率为93.62%.56例有压痕组患者术后第1天疗效Ⅰ级48例,Ⅱ级5例,Ⅲ级3例,Ⅳ级0例,Ⅴ级0例;39例无压痕组患者术后第1天疗效Ⅰ级27例,Ⅱ级3例,Ⅲ级2例,Ⅳ级3例,Ⅴ级4例,分析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15,P=0.027).55例有压痕组患者术后第7天疗效Ⅰ级49例,Ⅱ级4例,Ⅲ级2例,Ⅳ级0例,Ⅴ级0例;39例无压痕组患者术后第7天疗效Ⅰ级27例,Ⅱ级4例,Ⅲ级1例,Ⅳ级4例,Ⅴ级3例,分析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95,P=0.009).结论 微血管减压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确切,其中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部有明显压痕的患者疗效较血管接触神经但无压痕的患者更好.
宋启民戴超程彦昊姬传林费昶张建王新功李冰
关键词:微血管减压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F波在兔坐骨神经损伤急性期的变化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模仿经椎弓根置钉引起的急性腰骶部神经根损伤,探讨下肢胫后神经F波连续监测对发现兔急性神经根损伤敏感性及其对神经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 1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 =4)用于排除麻醉和手术对F波的影响,实验组(n=4)随机分为1个血管夹组和2个血管夹组,应用血管夹夹压坐骨神经后连续记录F波2h,分析F波的波幅变化与坐骨神经夹压后2d后下肢运动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麻醉和手术后不同时间F波的波幅和潜伏期经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管夹压损伤前后的F波波幅与基线波幅百分比分别稳定在(74.6±8.6)%、(2.7±3.7)%;潜伏期分别稳定在(11.6±1.0)、(12.6±0.3) ms,波幅与潜伏期经t检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波的波幅变化与坐骨神经夹压2d后运动功能呈正相关(r =0.871,P<0.01).结论 F波对发现急性神经根损伤敏感,可以在神经根损伤的急性期(5 min内)发现神经根损伤,从而可以采取保护性措施预防不可逆性神经根损伤的发生.
陈春美赵伟宋启民张健费昶戴超
关键词:F波椎弓根螺丝钉神经根损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