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轶伟

作品数:13 被引量:85H指数:5
供职机构: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脑梗
  • 8篇脑梗死
  • 8篇梗死
  • 6篇急性
  • 4篇急性脑梗死
  • 3篇缺血
  • 3篇疗效
  • 2篇血清
  • 2篇血性
  • 2篇抑郁
  • 2篇治疗急性脑梗...
  • 2篇他汀
  • 2篇卒中
  • 2篇脑卒中
  • 2篇患者血清
  • 2篇氟西汀
  • 2篇奥氮平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相关
  • 1篇动脉

机构

  • 11篇南通市第三人...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南通大学
  • 1篇南通市肿瘤医...

作者

  • 12篇戴轶伟
  • 5篇成云芳
  • 3篇季燕
  • 1篇董春华
  • 1篇杜朝品
  • 1篇倪美鑫
  • 1篇韩黎黎

传媒

  • 2篇中国处方药
  • 1篇医学综述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吡拉西坦治疗(对照组)和醒脑静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试验组)。治疗方法:吡拉西坦100ml,静脉输注,每天2次;醒脑静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每天1次;10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试验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13.88±5.33)分vs.(20.85±6.13)分](P<0.05)。治疗1个疗程后,试验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优于对照组(91.11%vs.66.67%和68.89%vs.48.89%)(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较单用吡拉西坦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更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
成云芳戴轶伟杜朝品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醒脑静注射液吡拉西坦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他汀药物二级预防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他汀药物二级预防依从性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6月的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1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依从性标准将其分为依从性好130例及依从性差50例,比较不同依从性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居住地、缺血性脑卒中病程、二级预防认知、医患关系、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经济情况、他汀类不良反应、基础疾病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依从性差组年龄≥75岁、小学以下文化、居住农村、脑卒中病程≥5年、二级预防误、认知错医患关系一般、自费治疗、经济情况较差、药物不良反应、基础疾病≥3种比例高于依从性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他汀药物二级预防依从性因素为:年龄≥75岁(OR=5.578,95%CI:1.513~20.567)、二级预防认知错误(OR=5.122,95%CI:1.092~24.054)、经济情况差(OR=4.885,95%CI:1.694~14.092)、医患关系一般(OR=4.606,95%CI:1.287~16.489)。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他汀类二级预防依从性较差,影响因素复杂,应实施针对性措施提高依从性。
戴轶伟季燕赵化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他汀类药物依从性
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效果评价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营养供给为患者家属自制匀浆膳食;观察组于72h内置鼻胃管,使用能全力高能营养素合剂或联合安素供给营养,第1天以30mL/h速度输注,用量500mL,第2天以60~80mL/h速度输注,在第1天的基础上增加250~500mL,直至全量。结果治疗14d后,观察组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水平、FMA及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伴吞咽障碍患者采用能全力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提升ALB及HB水平,改善患者肢体活动功能及认知功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减少各种并发症。
成云芳戴轶伟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吞咽障碍肠内营养神经功能
神经节苷酯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和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6月~2010年8月收治的78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68.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酯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效果明显,安全可靠。
戴轶伟
关键词:依达拉奉神经节苷酯脑梗死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尤瑞克林静脉滴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治疗前、治疗7 d、14 d、治疗结束3个月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用卒中量表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心电图;观察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7 d、14 d、治疗结束3个月后NIHSS评分分别为9.73±5.19、6.93±4.47、6.11±4.23;对照组分别为10.82±6.53、9.74±8.32、8.79±5.01。治疗组治疗7 d、14 d、治疗结束3个月后BI评分分别为58.79±20.54、68.92±12.87、79.59±14.69;对照组分别为45.36±17.61、54.82±18.79、62.99±17.63。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适于临床应用。
董春华成云芳戴轶伟
关键词:尤瑞克林急性脑梗死
氟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氟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同时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诊断标准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标准的58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脑卒中康复治疗基础上,试验组30例,加用氟西汀20mg/d及奥氮平2.5mg/d口服,对照组28例,单加用氟西汀20mg/d口服,疗程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1]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评定疗效,并随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在1周末起效,对照组在2周末起效;治疗1~8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间HAMD及S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结论:氟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起效快,疗效优于对照组,更有利于神经功能的康复,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成云芳戴轶伟
关键词:抑郁症脑卒中氟西汀奥氮平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清LP-PLA2水平表达对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表达对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7月—2021年11月收治的96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整理患者基础病历资料,超声造影评估新生血管分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LPPLA2水平,根据患者入院3个月后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佳组。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分级与血清LP-PLA2水平相关性。结果96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预后良好51例(53.12%),45例(46.88%)预后不佳。预后良好组血清LP-PLA2低于预后不佳组(P<0.05);两组新生血管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偏高、新生血管分级及血清LP-PLA2表达水平升高均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新生血管分级与血清LP-PLA2水平呈正相关(r=0.812,P<0.05)。结论预后不佳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新生血管分级与血清LP-PLA2表达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且新生血管分级与血清LP-PLA2水平呈正相关。
戴轶伟季燕成云芳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异甘草酸镁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应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方法 2019年8月~2021年8月我院诊治的46例AIH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常规给予两组泼尼松治疗并适时逐渐减量维持。在观察组,另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8周。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Ⅳ-C)水平。结果 在治疗8周末,观察组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分别为(44.3±7.3)U/L、(38.5±6.4)U/L和(25.2±5.2)μ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9.8±11.3)U/L、(46.5±7.3)U/L和(31.6±6.4)μmmol/L,P<0.05】;观察组血清IL-18和TNF-α水平分别为(36.3±6.3)pg/mL和(27.1±4.4)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2.5±7.4)pg/mL和(35.5±5.9)pg/mL,P<0.05】,而血清NO和IL-2水平分别为(47.3±7.1)μmmol/L和(464.3±65.2)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1.8±8.1)μmmol/L和(419.8±74.1)pg/mL,P<0.05】;观察组血清HA、PCⅢ和Ⅳ-C水平分别为(131.7±22.5)μg/L、(133.9±22.6)μg/L和(126.9±19.8)μ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84.4±28.4)μg/L、(167.4±28.1)μg/L和(158.6±24.6)μg/L,P<0.05】。结论 应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AIH患者能够改善肝功能,减轻肝损伤,缓解肝纤维化,其长期疗效还需要观察。
凌佳慧倪美鑫韩黎黎卫栋萍戴轶伟陈婷婷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异甘草酸镁细胞因子
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影响因素被引量:25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1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和无认知功能障碍组,统计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对影响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因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婚姻状态、基础疾病、职业、脑血管疾病史、社会支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肺部感染、甲状腺功能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一步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36.84%(70/190),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中男性、年龄〉70岁、文化程度程度低、经济状况差、其他婚姻状态、合并基础疾病、体力劳动、有脑血管疾病史、缺少社会支持、神经功能缺损〉10分、合并肺部感染、颈动脉斑块形成、脑梗死位置左半球、甲状腺功能减退及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比例高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础疾病多(OR=4.22,95%CI1.11~22.23)、教育水平低(OR:3.80,95%酣1.30~19.34)、有脑血管疾病史(OR=3.33,95%C10.78—17.34)、存在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OR=2.86,95%C11.09~19.80)是急性脑梗死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基础疾病多、教育水平低、有脑血管疾病史、存在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是影响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积极干预危险因素可减少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戴轶伟季燕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LOGISTIC回归分析
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抗炎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在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辛伐他汀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对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9%(47/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4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hs-CRP的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2组患者的hs-CRP的含量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急性期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临床意义。
戴轶伟
关键词:脑梗死急性期瑞舒伐他汀抗炎作用辛伐他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