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钧瀚

作品数:88 被引量:386H指数:15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6篇医药卫生
  • 9篇理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5篇中药
  • 19篇掩味
  • 13篇色谱
  • 13篇汤剂
  • 12篇电子舌
  • 10篇相色谱
  • 9篇饮片
  • 9篇甘草
  • 8篇盐酸
  • 8篇盐酸小檗碱
  • 8篇液相色谱
  • 8篇色谱法
  • 8篇小檗
  • 8篇伴侣
  • 7篇薄层
  • 7篇薄层色谱
  • 6篇液相色谱法
  • 6篇指纹
  • 6篇适口
  • 6篇中药配方

机构

  • 71篇河南中医药大...
  • 34篇河南中医学院...
  • 9篇河南省食品药...
  • 2篇河南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唐河县中医院
  • 1篇北京市中药科...

作者

  • 88篇施钧瀚
  • 61篇刘瑞新
  • 59篇李学林
  • 44篇张璐
  • 32篇姚静
  • 29篇王艳丽
  • 17篇康冰亚
  • 10篇王青晓
  • 9篇高晓洁
  • 8篇田圣志
  • 7篇牛晓静
  • 6篇仇继玺
  • 6篇陈鹏举
  • 5篇孟祥乐
  • 4篇段晓颖
  • 4篇卢杰
  • 4篇王君明
  • 4篇曹英杰
  • 4篇张璞
  • 3篇张辉

传媒

  • 15篇中国实验方剂...
  • 14篇中草药
  • 5篇医药导报
  • 4篇中医学报
  • 3篇中国中药杂志
  • 3篇中国新药杂志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中医研究
  • 2篇中成药
  • 2篇分析测试学报
  • 2篇中药材
  • 2篇世界科学技术...
  • 2篇河南中医学院...
  • 2篇齐鲁药事
  • 2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国药物滥用...
  • 1篇实用中医内科...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年份

  • 4篇2024
  • 12篇2023
  • 6篇2022
  • 7篇2021
  • 1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10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6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HPLC,PCA与相似度评价的芍药甘草汤传统汤剂与配方颗粒汤剂的差异规律分析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比较芍药甘草汤传统汤剂与配方颗粒汤剂的成分差异。方法:制备传统汤剂(TD)、自制配方颗粒汤剂(DGD-S)、市售A厂和B厂配方颗粒汤剂(DGD-A,DGD-B)共4类11批芍药甘草汤,采用HPLC建立指纹图谱,流动相乙腈(A)-0.05%磷酸水溶液(B,pH 2.42)梯度洗脱(0~8 min,16%A;8~35 min,16%~50%A;35~36 min,50%~100%A;36~38 min,100%~16%A;38~40 min,16%A),检测波长250 nm。以3批TD的平均信息为标准汤剂信息,从成分的出现或消失、指标性成分含量、共有峰面积、主成分分析及指纹图谱相似度共5个方面全面对比芍药甘草汤不同剂型的差异信息。结果:DGD与TD比较,未见有紫外吸收的化学成分的出现与消失。指标性成分含量差别较大,其中DGD中甘草酸铵含量均与TD存在极显著差异。DGD-A中23个共有峰峰面积的总和与TD无显著差异,而DGD-S,DGD-B的共有峰面积之和与TD存在极显著差异,二者分别相当于TD的2.5,3.2倍。在PCA中,DGD-A更接近于TD,表明其各单体成分的绝对量更接近于TD,而DGD-S,DGD-B的绝对量远大于TD。DGD-A与标准汤剂的相似度最小,表明DGD-A中各成分间的比例与标准汤剂相差较大。结论:芍药甘草汤DGD与TD间仅有成分比例的明显差异,并无成分本身的明显差异;应按比例调整某些DGD的用量以使其与汤剂等效。
刘瑞新施钧瀚张璐高晓洁李学林
关键词:芍药甘草汤传统汤剂配方颗粒汤剂甘草酸铵芍药苷
代谢组学——中药现代化的顺风车被引量:2
2017年
目前,现代科技已广泛运用于中药材资源开发、中药炮制、中药制备工艺以及剂型等方面,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瓶颈问题,比如:如何探究中药的药效基础,如何构建中药疗效的评价方法,如何在中药栽培过程中控制其有效成分等棘手问题。中药药效的特点是多组分、多途径、多靶点发挥整体调节作用,因此中药药效的评价强调人或者实验动物对药物干预体系的整体作用。而代谢组学是寻找代谢产物的终端性信息、阐明药物相互作用过程中的靶点或受体,观察药物引起的内源性代谢物以及药物分子本身的动态变化。利用现代的系统生物学理论和技术,为中药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契机与挑战,因此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学林张帆刘瑞新高晓洁桂新景康冰亚张璐施钧瀚
关键词:代谢组学中药现代化中药安全性整体性配伍减毒
活血活络颗粒的薄层色谱鉴别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制定活血活络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丹酚酸B、原儿茶醛进行鉴别。结果该品种的薄层色谱特征明显,专属性强。结论该方法可以准确地进行定性鉴别,能有效的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牛晓静施钧瀚
关键词:丹酚酸B原儿茶醛薄层色谱法
中药汤剂掩味技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2023年
中药汤剂的口感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医药发展的瓶颈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进而影响药物的临床疗效、削弱中医药的治疗优势。因此,在保持中药汤剂原有疗效的前提下,利用现代化的制剂生产技术,通过安全、简便的方法,对中药汤剂进行掩味,改善汤剂不良口感,将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等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在相关食品、化学制药、中药固体制剂等掩味方面,已经做出了不少出色而且有成效的探索与研究,但仍存在掩味技术方法受限、口感评价不完善、产业化生产困难一系列问题,特别是相对于中药汤剂这一块儿,研究少之又少。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根据中药汤剂的作用特点,结合掩味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利用复合掩味技术对中药汤剂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中药汤剂掩味问题研究的应对策略,为中药汤剂的掩味研究提供参考。
姚静施钧瀚施钧瀚张璐王艳丽张璐麻利杰王艳丽刘瑞新
关键词:中药汤剂掩味
基于GC-IMS的白及饮片与黄花白及饮片的挥发性有机物差异研究
2023年
目的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建立白及饮片和黄花白及饮片的挥发性有机物指纹图谱,对比两者挥发性有机物的差异。方法基于GC-IMS检测白及饮片和黄花白及饮片的挥发性有机物,采用直观法和指纹图谱法对比两者挥发性有机物的差异,并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借助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方法对指纹图谱筛选出的差异峰进行分析,并结合变量重要性投影值(VIP值)和P值筛选两者的差异标志物。结果基于软件内置的NIST数据库和IMS数据库,在两种饮片中共定性出60种挥发性有机物,其以醇类、醛类、酮类为主;通过初步分析可观察到两种饮片部分挥发性有机物的峰强度存在较明显的差异,进一步通过对比指纹图谱和峰体积发现两种饮片共有65种含量差异较大的挥发性有机物,其中,白及有41种含量较高的成分,黄花白及有24种。最后结合VIP值和P值还确定了4-甲基-2-戊酮(二聚体)、樟脑(单体)、5-甲基-2-呋喃甲醇(二聚体)等12种差异标志物。结论GC-IMS技术可用于白及饮片与黄花白及饮片挥发性有机物的快速分析和对比,为后期开展两者的整体差异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李海洋王艳丽岳佑凇侯富国李涵范雪花姚静施钧瀚施钧瀚桂新景李学林
关键词:白及挥发性有机物
电子鼻技术应用于白及及其近似饮片快速辨识的可行性分析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电子鼻技术应用于白及及其近似饮片快速辨识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34批白及及其近似饮片(白及45批、天麻30批、玉竹30批、黄花白及29批)作为待测样品,使用PEN3型电子鼻采集样品嗅觉感官数据作为自变量X,基于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地方标准的鉴别结果,以及各饮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和原始采购信息,获得辨识模型的标杆数据Y,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PCA-D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最小二乘法-支持向量机(LS-SVM)及K-最近邻(KNN)4种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45批白及与89批非白及的二分类辨识模型和上述4种饮片的四分类辨识模型Y=F(X)。结果:经留一法交互验证,在二分类辨识中,上述4种模型分类正判率分别为97.01%、97.01%、98.51%和97.01%;在四分类辨识中,这4种模型分类正判率分别为97.76%、89.55%、98.51%和97.01%。二分类和四分类辨识模型的最高正判率均可达到98.51%,且均以LS-SVM算法为最优,最优核函数分别选择径向基核函数和线性核函数。最优模型判别结果良好,没有未分类样本。结论:电子鼻技术能够准确、快速地辨识白及及其近似饮片,可为其他中药饮片的快速质量评价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李涵王艳丽范雪花李海洋侯富国桂新景施钧瀚张璐刘瑞新李学林
关键词:电子鼻技术白及中药饮片天麻玉竹
毒热清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为新制剂毒热清颗粒建立质量标准。方法对制剂中连翘、紫花地丁、甘草采用薄层色谱(TLC)法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毒热清颗粒中黄芩苷、绿原酸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XDB-C18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甲醇-0.4%磷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316nm,柱温25℃。结果连翘、紫花地丁、甘草的TLC图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黄芩苷、绿原酸检测进样量线性范围分别为0.4764-2.382μg(r=0.9999),0.4216-2.108μg(r=0.9999),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8%(RSD=1.5%),99.1%(RSD=1.1%),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实验的RSD〈2%,n均为6。结论所建质量控制方法科学合理,可作为毒热清颗粒的质量标准。
郑弘秦会珍施钧瀚孟祥乐
关键词:黄芩苷绿原酸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
安赛蜜对盐酸小檗碱的掩味作用研究及其形成复合物的分子表征(摘要)
目的:考察安赛蜜对盐酸小檗碱的掩味效果及及规律,并研究其作用机制,为苦味中药的掩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经典口尝实验考察不同浓度的安赛蜜对同一浓度的盐酸小檗碱的掩味效果以及同一浓度的安赛蜜对不同浓度的盐酸小檗碱的掩味效...
施钧瀚巩洋阳张璐康冰亚高晓洁李学林刘瑞新
关键词:盐酸小檗碱安赛蜜掩味
文献传递
基于电子舌的白及及其近似饮片的快速辨识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电子舌方法用于白及及其近似饮片快速辨识的可行性。方法收集45批白及饮片及其近似品天麻饮片30批、玉竹饮片30批、黄花白及饮片29批,分别进行药典与地方标准辨识(M1法)、HPLC指纹图谱辨识(M2法),并结合原始采购信息获取最终饮片种类的标杆信息(Y),再采集电子舌味觉感官数据(X)并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分别建立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PCA-D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的45批白及饮片与剩余89批饮片的二分类辨识模型和45批白及饮片、30批天麻饮片、30批玉竹饮片、29批黄花白及饮片的四分类辨识模型(Y=F(X),M3法)。结果经留一法交互验证,基于PCA-DA、PLS-DA二分类辨识模型的正判率分别为98.51%、100.00%,基于PCA-DA、PLS-DA四分类辨识模型的正判率分别为100.00%(无未分类样本)、100.00%(有4个未分类样本),模型判别良好,结合正判率与模型未分类样本数两项指标,最终选择二分类辨识以PLS-DA为最终辨识模型、四分类辨识以PCA-DA为最终辨识模型,两种模型正判率均为最高,且均未出现未分类样本。结论电子舌可快速准确辨识白及及其近似饮片,为未来研发智能化中药饮片快速辨识设备提供了思路。
李媛媛王艳丽姚静施钧瀚施钧瀚张璐冯文豪张璐张慧杰李学林刘瑞新
关键词:白及电子舌
毒热清颗粒提取工艺优选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优选毒热清颗粒的水提工艺条件。方法以黄芩苷,绿原酸为指标,HPLC测定含量,Agilent ZORBAX XDB-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甲醇-0.4%磷酸梯度洗脱,流速1.0m L/min,检测波长为280nm(黄芩苷)、327nm(绿原酸)。选加水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毒热清颗粒的水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水提取工艺为加12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2h。结论该工艺有效成分提取完全,工艺简单,适合于工业生产的需要。
施钧瀚秦会珍郑弘孟祥乐
关键词:黄芩苷正交试验高效液相色谱法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