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时国华

作品数:24 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南京军区医学科学技术研究计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手术
  • 7篇骨折
  • 6篇颈椎
  • 5篇脊柱
  • 4篇内固定
  • 4篇后路
  • 4篇脊髓
  • 3篇腰椎
  • 3篇外科
  • 3篇脊柱外
  • 3篇脊柱外科
  • 3篇骨科
  • 3篇复位
  • 2篇动脉
  • 2篇胸腰椎
  • 2篇研究生教育
  • 2篇韧带
  • 2篇烧伤
  • 2篇神经纤维
  • 2篇术后

机构

  • 1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1篇解放军第98...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4篇时国华
  • 11篇王新伟
  • 11篇罗益滨
  • 11篇王占超
  • 11篇顾庆国
  • 11篇陈诚
  • 9篇陈德纯
  • 8篇谭俊铭
  • 8篇邢顺民
  • 8篇陈德玉
  • 8篇姜东杰
  • 7篇王朝阳
  • 3篇申练兵
  • 3篇来津
  • 3篇苏加向
  • 2篇何翔
  • 2篇廖腾
  • 2篇吴胜刚
  • 2篇李华涛
  • 2篇袁文

传媒

  • 5篇颈腰痛杂志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管理观察
  • 1篇基础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烧伤合并肺动脉栓塞救治成功1例
因烧伤长期卧床并发的动脉肺栓塞(PE)是一种致命性并发症,病死率高,临床少见。2008年4月份,我们成功救治烧伤合并PE患者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60岁,因"开水烫伤左上肢及双下肢伴疼痛17小时"于2008年3月5...
吴胜刚李华涛边琳芬时国华
文献传递
后路板-棒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性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 :测试后路板-棒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的稳定性,为临床使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集新鲜成年人尸体颈椎骨(C0~C3)标本6具,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上下包埋,在生物力学实验机上,以150N为最大生理载荷,最大力矩为1.50N·m,依次测量完整模型组(A组)、骨折模型组(B组,包括寰椎后弓两处骨折与典型Jefferson骨折,分别作为B1组和B2组,骨折模型制作时保持横韧带完整)、内固定模型组(C组,包括B1组+内固定系统、B2组+内固定系统,分别作为C1组、C2组)C0-C1、C1-C2节段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等6个方向的三维运动范围(ROM),通过比较,评价后路板-棒内固定系统治疗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根据测量所得ROM值,设A组各方向三维运动稳定性指数(Sf)为100%,计算B组、C组模型各运动方向Sf,进一步直观比较各模型的稳定性变化。结果:C0-C1节段,A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方向的ROM分别为11.06°±1.00°,7.08°±0.62°,13.24°±1.24°;B1、B2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方向ROM均较A组明显增大(P〈0.05);C1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方向的ROM均较B1组明显减小(P〈0.05);C2组各方向ROM均较B2组明显减小(P〈0.05);C1、C2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方向ROM与A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1-C2节段,A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方向的ROM分别为10.07°±1.12°,5.56°±0.54°,20.83°±2.12°;B1、B2组各方向ROM均较A组明显增大(P〈0.05);C1组各方向的ROM较B1组明显减小(P〈0.05);C2组各方向ROM较B2组明显减小(P〈0.05);C1、C2组各方向ROM与A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0-C1节段,B1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方向Sf分别为71%、70%、64%,B2组各方向Sf分别为61%、55%、58%,C1组各方向Sf�
陈诚顾庆国王占超罗益滨姜东杰时国华袁文王新伟
关键词:寰椎骨折生物力学
一种颈椎后纵韧带神经信号采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颈椎后纵韧带神经信号采集装置,尤其是为证实该型颈椎病患者后纵韧带表面分布的交感神经纤维的异常放电情况和对应节段关系。所述装置为人字形结构,主体为绝缘塑料长条折叠体及附着内侧面的细金属导线,一端为信号输...
罗益滨王新伟陈德玉时国华顾庆国陈诚姜东杰王占超许雅
文献传递
一种可调节头架角度的实验动物手术解剖台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节头架角度的实验动物手术解剖台,包括工作台主体、头架和脚架,头架和工作台主体之间通过活页轴相连,头架上设有半圆柱状垫枕,垫枕下设置螺丝一枚,螺丝嵌入垫枕滑槽,用于调节和固定垫枕的位置,工作台主体的台...
罗益滨王新伟陈德玉时国华顾庆国陈诚王占超姜东杰
文献传递
L_1椎体爆裂骨折合并脊髓圆锥损伤术后患者膀胱逼尿肌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L1节段爆裂骨折合并圆锥损伤手术后患者膀胱逼尿肌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35例L1椎体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圆锥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根据影像学和临床查体情况后行后路或侧前方减压脊柱稳定手术。记录手术前后膀胱功能JOA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有鞍区感觉障碍,其中25例鞍区感觉减退,10例感觉消失。比较鞍区感觉减退组和感觉消失组的膀胱尿动力学参数,如最大自由尿流率、自主排尿量、最大尿流速时逼尿肌压力、逼尿肌最大压力时的尿流速和逼尿肌的最大压力。感觉减弱组显著优于感觉消失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2年中,感觉减退组16例3个月内大小便恢复正常,7例术后6个月内恢复正常,2例术后恢复较差需要导尿;感觉消失组恢复正常的比例显著低于感觉减退组(P<0.05)。[结论]L1椎体爆裂骨折并圆锥损伤手术的患者术后膀胱逼尿肌功能恢复是较为重要的评价预后指标,而其恢复同患者术前感觉区域的损伤情况具有重要关系。
谭俊铭申练兵王朝阳邢顺民陈德纯时国华廖腾苏加向何翔来津王金鑫张颉峰
关键词:逼尿肌腰椎脊髓损伤
下颈椎过伸性损伤的手术选择
目的探讨下颈椎过伸性损伤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对57例颈椎过伸性损伤手术患者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成前方和后方入路两组,其中37例行后路全/半椎板切除,并根据具体病情行或不行内固定;20例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比...
陈德纯谭俊铭王朝阳邢顺民时国华
关键词:颈椎脊髓损伤手术
文献传递
颈交感神经节节后纤维介导不同交感神经症状的研究
在临床上,部分颈椎病患者伴有眩晕、心悸、耳鸣、视力模糊、恶心、胃肠道不适等无法完全用颈部脊髓受压解释的交感神经症状症状。我们将其称为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目前该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仍处于摸索阶段。椎动脉受压假说、颈椎不稳假...
时国华
关键词:交感神经症状颈交感神经节交感神经纤维动脉血压
文献传递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髋臼复杂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及提高疗效的方法。方法总结2004年6月至2009年6月对36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经验。根据Letournel-Judet分型:双柱骨折13例,横形伴后壁骨折9例,"T"形骨折6例,后柱伴后壁骨折6例,前柱伴后壁骨折2例。分别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前后联合入路进行切开复位骨盆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36例患者获访,复位优良率91.6%。临床疗效评定优良率为80.5%。术后异位骨化、创伤性关节炎各2例,脂肪液化、股骨头坏死各1例,无手术死亡及骨不愈合发生。结论对于复杂髋臼骨折,术前正确判断骨折类型及移位方向,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及入路,以及术中良好的复位及固定是治疗的关健。
王朝阳谭俊铭申练兵邢顺民陈德纯时国华
关键词:髋臼骨折内固定术
伤椎椎弓根长螺钉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探讨伤椎置钉应用长螺钉在胸腰椎骨折的复位作用。方法对62例AO分类为A型及部分B1、B2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后路手术,分析伤椎形态特点,伤椎椎弓根两侧或一侧置入长度与上下椎弓根等长的螺钉,通过长螺钉置顶、撬拨复位等,使压缩、爆裂粉碎椎体恢复正常或近似正常高度及解剖序列,恢复椎管容积,占位>50伴神经症状者在术中减压并需用其他器械辅助进行椎管内骨片复位。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月,平均19月,62例患者均伤椎置长钉,共118枚,骨折块复位和椎体高度恢复,Cobb角较术前纠正;其中1例复位不佳,均无后方韧带复合体过撑。结论伤椎置钉技术对胸腰爆裂椎骨折具有良好的即时复位效果,但伤椎长螺钉更加容易复位及维持效果。
陈德纯来津谭俊铭王朝阳邢顺民时国华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复位后方韧带复合体
烧伤合并肺栓塞一例
2009年
患者男,60岁,左上肢及双下肢烫伤后17h入院。烫伤总面积22%,其中浅Ⅱ度6%、深Ⅱ度14%、Ⅲ度2%TBSA。入院后给予抗休克、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治疗。创面经换药大部分愈合,于伤后34d对2%TBSA肉芽创面行植皮手术修复。治疗期间患者病情较稳定,但一直卧床未下地行走。伤后40d患者突然面色苍白出冷汗,自觉胸闷、胸痛,
吴胜刚李华涛边琳芬时国华
关键词:合并肺栓塞烧伤TBSA肉芽创面手术修复面色苍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