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景方

作品数:8 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哈尔滨理工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篇仿真
  • 3篇复杂适应系统
  • 2篇智能体
  • 2篇感器
  • 2篇传感
  • 2篇传感器
  • 2篇SWARM
  • 1篇单层感知器
  • 1篇动态博弈
  • 1篇多传感器
  • 1篇信息融合
  • 1篇样条函数
  • 1篇元胞
  • 1篇元胞自动机
  • 1篇智能化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数字传感器
  • 1篇数字化
  • 1篇燃煤

机构

  • 8篇哈尔滨理工大...
  • 1篇黑龙江工程学...

作者

  • 8篇景方
  • 3篇杜德生
  • 2篇关广丰
  • 2篇于浩洋
  • 1篇杨彩霞
  • 1篇陈俊风
  • 1篇宋清昆
  • 1篇周正林
  • 1篇孙华
  • 1篇孙晓波
  • 1篇徐则清
  • 1篇景旭
  • 1篇何丽红
  • 1篇李磊

传媒

  • 6篇哈尔滨理工大...
  • 1篇黑龙江工程学...

年份

  • 2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供求关系的可计算模型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如何从人工智能的角度来描述人们的意识行为,关键问题是要建立能够正确反映这一事实过程的数学映象,在分别讨论了单层感知器的线性可分性和不可分性的基础上,利用单层感知器对XOR函数的不完全感知特性,建立了供求关系的可计算模型,并揭示了该博弈系统的隐秩序,该模型的建立为博弈过程的计算机仿真创造了条件,并拓宽了感知器的应用范围。
杨彩霞景方李磊
关键词:动态博弈单层感知器
模糊控制在燃煤锅炉燃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0
2003年
针对燃煤锅炉燃烧过程复杂,难用准确的数学模型来描述以及常规方法控制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在分析常规模糊控制器的基础上,结合模糊逻辑控制理论,设计了一个模糊积分控制器,并结合热负荷系统的串级模糊控制进行了仿真研究,同时在送风回路采用模糊自寻优控制.仿真结果证实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模糊积分控制器的有效性.
于浩洋景方宋清昆陈树生
关键词:模糊控制燃煤锅炉燃烧系统
城市发展的复杂适应性分析被引量:13
2003年
城市的发展是在政府建设计划约束下由理性的人之间及环境间的交互作用演化而成,因此,城市的发展问题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的典型问题.采用Swarm平台对城市发展的演化过程进行仿真,在一定条件下,仿真结果会出现城市的空心化现象,为城市建设计划的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用价值.
景方杜德生关广丰孙晓波
关键词:城市发展城市空心化复杂适应系统SWARM仿真城市规划
复杂适应系统中合作与竞争关系的涌现被引量:6
2003年
从合作与竞争的角度研究了复杂适应系统的演化过程.在不改变智能体行为规则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智能体数目这一外生变量进行Swarm仿真实验,给出了由于外部条件的改变所形成系统内生合作与竞争关系的演化过程,以及由此生成的系统外因和内因之间非线性关系.
何丽红景方杜德生景旭
关键词:复杂适应系统智能体SWARM仿真
聚集演化过程仿真与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02年
借助于Swarm软件,以蚂蚁作为聚集演化过程的主体,通过定义蚂蚁的行为规则,对聚集演化过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蚂蚁行为规则的变化将使聚集体的形状、特征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关广丰景方杜德生
关键词:仿真复杂适应系统SWARM
B样条模糊神经网络在信息融合中的应用
2004年
针对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方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问题,依据智能融合理论,采用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机器人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B样条模糊神经网络方法,并对其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融合算法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抗干扰能力,是一种比较实用的融合方法。
陈俊风景方孙华
关键词:模糊神经网络B样条函数信息融合多传感器机器人
城市发展模型的研究
通过引入复杂系统所提出的基于多智能体(Agent)的整体建模方法,及基于多智能体方法建立了Swarm仿真平台,为城市发展建模尊定基础.为了取得构建模型的一些细节,我们分析了一些典型的模型实例.其中'热虫'模型——描述出热...
景方
关键词:奥运经济元胞自动机多智能体
文献传递
传感器数字化的一种实现方法被引量:2
2003年
针对网络化、智能化向传感器端前移的问题,根据Z元件的特性和平方插值法理论,使单片机与Z元件相结合,对Z元件特性曲线进行拟合,从而得到一种具有自寻址、自整定的智能数字传感器。
于浩洋景方史丽萍徐则清周正林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传感器Z元件网络化智能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