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宝森

作品数:3 被引量:28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省区域地质调查队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地层
  • 2篇红层
  • 1篇地层单位
  • 1篇地层对比
  • 1篇地层划分
  • 1篇地层学
  • 1篇岩石
  • 1篇岩石组合
  • 1篇早白垩世
  • 1篇生物地层
  • 1篇生物地层学
  • 1篇盆地
  • 1篇侏罗纪
  • 1篇晚白垩世
  • 1篇化石
  • 1篇化石组合
  • 1篇火山
  • 1篇火山盆地
  • 1篇含矿
  • 1篇含矿性

机构

  • 3篇福建省区域地...

作者

  • 3篇曹宝森
  • 2篇梁诗经

传媒

  • 2篇福建地质

年份

  • 1篇2008
  • 1篇1992
  • 1篇198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福建省白垩纪红层、火山盆地地层时序、对比及含矿性研究
梁诗经曹宝森马爱双
该研究获得如下新认识:1.认为白垩纪的红层盆地有三种类型:形成于早白垩世中晚白垩世早中期的拗陷盆地;形成于早白垩世中晚期,结束于晚白垩世早期形成于晚白垩世的断陷盆地。2.将红层盆地岩石地层单位厘定为均口组、沙县组(K2s...
关键词:
关键词:白垩纪红层盆地地层对比含矿性
福建侏罗纪生物地层学初步研究被引量:17
1989年
福建侏罗纪地层广泛分布,本文通过大量野外调查和资料综合分析,着重论述了福建侏罗纪地层分区、地层划分和代表性剖面的层序、岩性以及生物群特征。对福建早、中侏罗世岩相古地理概况作了简略论述。福建侏罗纪地层分区,划分为含有海相地层的闽中-闽西南地层小区,该区早侏罗世火山岩发育。陆相地层的闽北地层小区以及中侏罗统发育较好的闽西地层小区。下侏罗统生物群,双壳类在下部为海相的 Parainoceramus-Hunanonectes 动物群,上部为 Qiyangia 动物群;陆相植物下部为 Otozamites-Thinnfeldia 植物群,上部为 Conipters-Phoenicopsis 植物群;叶肢介下部为 Euestheria shandanensis-Palaeolimadia hojiensis 动物群,上部为 Eosolimnadiopsis-Asiolimnadiopsis 动物群;介形类下部为 Gomphocythere rhomboidalis-G?yubacumensis 组合,早侏罗世早期还含有菊石 Arietites 和 Coroniceras。中侏罗统生物群,植物组合不太明显,双壳类 Pseudocardinia-Tutuella 动物群,其中下部含有 Cuneopsis-psilunio-Eolamprotella 动物群;叶肢介为 Euestheria yanjiawanen-sis-E·camplanata 动物群;介形类在中下部为 Darwinella sarytirmanensis-D·magna 组合。此外,本文概述了福建早侏罗世南海北陆的古地理面貌。
曹宝森粱诗经张志明张小勤马爱双
关键词:生物地层学地层划分
福建白垩纪红层的时序及对比被引量:13
1992年
福建白垩纪红层主要分布于政和—大浦断裂带西侧。由于受不同时期、不同构造作用影响,各红层盆地发生、发展的时序及其岩石组合、生物群组合序列都不尽相同。本文根据红层盆地形成的构造背景及时序,将红层盆地分为三种类型:沙县—均口型、禾口—上杭型、连城—崇安型。其中,第一类型盆地形成于早白垩世中晚期,结束于晚白垩世最早期;第二类型盆地形成于早白垩世中晚期,结束于晚白垩世早期;第三类型盆地形成于晚白垩世。根据红层盆地岩石组合特征及序列,修订了原有地层单位的含义,将红层盆地岩石地层单位自下而上划分为均口组、沙县维、禾口组、官寨组和赤石群。并详细论述了红层生物化石组合特征,建立了各门类化石组合序列。
梁诗经曹宝森马爱双
关键词:红层岩石组合晚白垩世地层单位早白垩世化石组合
全文增补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