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嘉
- 作品数:22 被引量:84H指数:5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非生物标本的电镜样品制备及超切技术的探讨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 :探讨非生物标本的电镜样品制备及超薄切片技术。方法 :选择无色透明纤维、黑色纤维及无色透明薄膜等材料 ,进行脱水、环氧树脂包埋、超薄切片。结果 :切出满意切片 ,并在电镜下拍摄出高质量的照片。结论 :根据非生物标本的特性成功地进行了电镜样品制备及超薄切片 。
- 沈伟杨海贤管云林李治郭小红于学宽赵刚曾嘉
- 关键词:超薄切片电子显微镜
- 疑难超薄切片技术的探讨被引量:2
- 2004年
- 沈伟杨海贤赵刚郭小红于学宽曾嘉
- 关键词:电镜
- 小鼠乳腺癌化疗后残留癌细胞的形态学研究
- 2001年
- 目的:光镜、电镜观察小鼠乳腺癌经有效的化疗后存活的药物抵抗性癌细胞的超微结构,探讨这类癌细胞的种类及与癌症复发的关系。方法:选用TAⅡ小鼠乳腺癌进行联合化疗,用光镜、电镜观察。结果:绝大部分癌细胞已死亡。坏死癌组织的碎屑中有存活的残留癌细胞存在。这些癌细胞具有未分化细胞的形态特征。残留的癌细胞在未经治疗的癌细胞群中也找到了相应的副本对应细胞。结论:化疗后残留的小鼠乳腺癌细胞是一种对多种化疗药物具有强大抵抗力的未分化细胞,它们可能是癌局部复发的潜在危险因素。
- 于学宽郭小红赵刚曾嘉沈伟杨海贤白景文
- 关键词:乳房肿瘤肿瘤抗药性肿瘤复发超微结构化疗
- 高等医学院校教材改革刍议
- 1997年
- 杨海贤白景文赵钢曾嘉
- 关键词:教材改革
- 放疗抵抗性小鼠乳腺癌细胞的形态观察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研究在充足剂量、时间的放疗后,残留的小鼠乳腺癌细胞的形态及分化特征,探讨残留癌细胞与癌症复发的可能关系。方法:选用TAII小鼠乳腺癌进行放疗实验,用光镜、电镜进行分析。结果:绝大部分癌细胞已坏死,残留的癌细胞存在于坏死癌组织的碎屑中。从超微结构分析,这些癌细胞仍然存活。残留癌细胞的本质尚不十分清楚,具有未分化细胞的特征。残留的癌细胞在未经治疗的癌细胞群中也找到了相应的副本对应细胞_结论;放疗后残留的癌细胞,是一类未分化的癌细胞,它们可能是小鼠乳腺癌局部复发的潜在危险因素。
- 于学宽郭小红赵刚曾嘉沈伟杨海贤白景文
- 关键词:小鼠乳腺肿瘤显微镜检查肿瘤复发放疗
- 电镜超薄切片技术实践的探讨被引量:4
- 2003年
- 沈伟杨海贤郭晓红赵刚于学宽曾嘉
- 关键词:电子显微镜超薄切片
- 细胞超微病理及分子基础课程教学初探
- 1997年
- 杨海贤白景文赵钢曾嘉
- 关键词:教学病理
- 全文增补中
- 副鼻窦侵袭性骨化纤维瘤一例报告
- 1996年
- 侵袭性骨化纤维瘤临床少见,文献上曾用过多种不同命名,如侵袭性骨样骨瘤、侵袭性幼年骨化纤维瘤、侵袭性纤维结构不良、小梁状韧带样骨母细胞瘤等。为探讨其肿瘤生物学特性及复发的可能原因,本文报告1例,对其电镜观察予以介绍。 患者 男,49岁。主因左眼球突出3个月于1992年9月收住我科。查体:左中鼻甲骨质增生、变硬,左眼球向前外方突起,X光片(图1)显示左筛窦前后组密度增高影。采用额筛窦手术进路。
- 孙士铭赵金城白景文扬海贤赵钢曾嘉
- 关键词:副鼻窦肿瘤骨化纤维瘤
- 桦木尘和柞木尘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 1997年
- 为研究体外桦木尘(BD)和柞木尘(OD)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分离30只Wistar大鼠的AM,进行体外培养,分别以不同剂量的BD或OD(100、150、200、250μg/ml)诱导AM,于不同时间(4、24、48、72小时),检测AM分泌IL-1、IL-2、IL-6和TNFα的活性。结果显示:BD和OD诱导AM分泌IL-1、IL-2、IL-6和TNFα,其活性均高于或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BD组与OD组相比,也有不同或明显不同(P<0.05或P<0.01)。在200μg/ml的时间曲线中也显示BD组高于或明显高于OD组(P<0.05或P<0.01)。提示:BD和OD均能刺激AM分泌IL-1、IL-2、IL-6和TNFα的活性增加,而BD较OD更为明显。
- 杨海贤白景文赵钢曾嘉
- 关键词:肺泡巨噬细胞细胞因子
- 基于Ansys/Flotran的夹持型超薄切片染色板优化设计被引量:1
- 2016年
- 电镜超薄切片样品制备中,重金属染色是不可缺少的关键步骤。本文基于夹持型超薄切片染色板工作原理,建立4种不同染色孔形状的染色板模型(染色孔底部与侧壁夹角90°,105°,120°和135°),对水流冲洗染色板过程进行二维模拟,采用Ansys/Flotran方法计算超薄切片表面的实际冲洗液流速度和湍流动能。结果表明,随着染色孔底部与侧壁夹角的增加,超薄切片表面的水流冲洗速度逐渐增加,且不同染色孔内的湍流动能逐渐变得均匀,在染色孔的壁与底面的夹角为105°时,湍流动能最大,即水流与超薄切片表面残余的重金属染液之间交换程度最大,此结构被确定为最优化设计。根据计算流体动力学研制的产品,操作简便、安全有效,为提高透射电镜的样品染色效率和质量提供理论基础。
- 周小煦于学宽赵刚曾嘉梅玫
- 关键词:透射电镜超薄切片染色计算流体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