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非

作品数:37 被引量:116H指数:6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9篇梗死
  • 7篇细胞
  • 5篇氧化氮
  • 5篇一氧化氮
  • 5篇凝血
  • 5篇凝血酶
  • 5篇脑梗
  • 5篇脑梗死
  • 4篇缺血
  • 4篇卒中
  • 3篇星形
  • 3篇星形胶质
  • 3篇星形胶质细胞
  • 3篇鼠脑
  • 3篇转移酶
  • 3篇组织型
  • 3篇组织型谷氨酰...
  • 3篇尾蚴
  • 3篇小脑
  • 3篇囊尾蚴

机构

  • 37篇武汉大学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湖北航天医院
  • 1篇湖北省新华医...
  • 1篇十堰市太和医...
  • 1篇武汉同济医院

作者

  • 37篇曾非
  • 9篇曾庆杏
  • 8篇张兆辉
  • 8篇毛善平
  • 7篇魏佳军
  • 7篇段申汉
  • 6篇余绍祖
  • 4篇刘艳
  • 4篇湛彦强
  • 3篇谭来勋
  • 3篇邢变枝
  • 3篇文芳
  • 3篇陈红
  • 3篇张海栋
  • 3篇姚涛
  • 3篇刘艳
  • 2篇魏婷
  • 2篇叶心国
  • 2篇卢祖能
  • 2篇孙圣刚

传媒

  • 13篇卒中与神经疾...
  • 2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4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2
  • 2篇2001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颅多普勒对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分型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分析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患者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查47例VBD患者(VBD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收缩期峰流速度(Vs)、舒张末期峰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和搏动指数(PI),并根据PI值将VBD组患者分成3个亚组:高阻力型组(n=20)、正阻力型组(n=12)和低阻力型组(n=15)。分析各亚组基础疾病、大脑后动脉狭窄/扩张及后循环梗死发生率的差异。选择有头晕呕吐、行走不稳等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但行头颈CT血管造影检查椎-基底动脉无异常的同期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n=21)。结果:VBD患者椎-基底动脉Vs、Vd、Vm较对照组下降(P<0.01)。VBD三亚组间椎-基底动脉延长分呈高阻力型组>正阻力型组>低阻力型组,扩张分呈低阻力型组>正阻力型组>高阻力型组(均P<0.01),高阻力型组高血压病及高脂血症发生率高于正阻力型组及低阻力型组(P<0.05或P<0.01),而低阻力型组高血压病及高脂血症的发生率低于正阻力型组(P<0.05)。各亚组间糖尿病和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阻力型组大脑后动脉狭窄及后循环梗死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阻力型组及低阻力型组(P<0.05)。低阻力型组大脑后动脉扩张的发生率高于正阻力型(P<0.05),而其后循环梗死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正阻力型(P<0.05)。结论:VBD存在后循环血流动力学障碍,对其血流动力学进行分型分析有助于理解后循环梗死的发病机制及指导临床治疗实践。
魏佳军曾非毛善平张兆辉曾庆杏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经颅多普勒血流动力学
吡咯喹啉醌对凝血酶作用下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2006年
目的探讨吡咯喹啉醌是否对凝血酶作用下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分为3组,分别用1.25U/ml、2.5U/ml和5U/ml三种工作浓度的Tm单独或与0.1mmol/L吡咯喹啉醌同时作用24小时,比较流式细胞仪检测到的细胞凋亡率。5U、10U和15U三种浓度Tm单独或与PQQ(280μg/kg)定向注射至大鼠脑海马区,24小时后取海马区脑组织石蜡包埋TUNEL染色,计数并比较阳性细胞数目。结果Tm诱导的凋亡率分别为13.6%1、6.0%和31.0%,加入PQQ同时作用凋亡率分别降至7.8%、12.1%和19.6%(P<0.05)。Tm定向注射海马区TUNEL阳性细胞依次为(13.78±3.31)个(、25.56±4.16)个和(35.00±5.96)个;PQQ同时作用后凋亡细胞数降至(9.34±2.13)个(、18.73±5.38)个和(26.97±7.65)个(P<0.05)。结论PQQ对Tm作用的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张剑梅曾非李皓桓
关键词:吡咯喹啉醌凝血酶神经元
青皮对大鼠脑梗死灶周边区葡萄糖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 观察青皮升压治疗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皮质下梗死灶周边葡萄糖利用率(LCGU)的影响.方法 将1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青皮升压组,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模型,在缺血2h用青皮升高血压20%~30%,缺血24h后处死大鼠,采用定量放射自显影技术测定2组缺血侧大脑半球皮质下梗死灶周边区及对侧大脑半球同源区的LCGU.结果 对照组、青皮升压组皮质下梗死灶周边的LCGU分别为(250±39.3)μmol·100g^-1·min^-1,(182.7±23.03)μmol·100g^-1·min^-1,明显高于对侧大脑半球同源区(170.4±22.5)μmol·100g^-1·min^-1,(134.1±29.9)μmol·100g^-1·min^-1(P<0.05) 青皮组皮质下梗死灶周边的LCGU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皮质下梗死灶周边存在葡萄糖利用率增高区,青皮可改善皮质下脑梗死灶周边无氧糖酵解.
陈红曾非
关键词:青皮
高压氧对成年大鼠脑梗死后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干预对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只成年SD雄性大鼠分为高压空气组、常压氧组、高压氧组及模型组。将上述各组大鼠制成MCAO模型大鼠,模型组大鼠于制模后未给予任何特殊处理,高压空气组、常压氧组、高压氧组于制模2h后分别给予高压空气、常压氧及高压氧干预,每天治疗1次。分别于制模后2d、3d、7d及14d时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缺血侧海马神经巢蛋白(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微管相关蛋白-2(MAP-2)含量。结果制模后3d、7d、14d时高压氧组脑缺血侧海马Nestin蛋白表达均较其它各组明显增高(P〈0.05),并于制模后3d时达到峰值(0.55±0.04);高压氧组制模后7d时MAP-2表达(1.23±0.10)及制模后14d时MAP.2表达(0.80±0.04)均较其他各组显著升高(P〈0.05);高压氧组GFAP表达在制模后不同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其它各组水平(P〈0.05)。结论高压氧干预可促进MCAO模型大鼠脑缺血侧海马NSCs增殖及向神经元分化,同时还能抑制NSCs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
侯丽敏种玉飞陈红曾非尤春景
关键词:高压氧脑缺血神经干细胞星形胶质细胞
脑囊虫病患者免疫反应中一氧化氮作用的研究
2001年
目的 检测脑囊虫病、病毒性脑膜脑炎及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脊液内一氧化氮 (NO)含量变化 ,探讨NO参与人体对脑囊虫的免疫作用。方法 采用显色剂法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脑脊液NO含量 ,同时检测一般生化指标和细胞学指标。结果 脑囊虫病组脑脊液NO含量高于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组 ,与病毒性脑膜脑炎患者无差异。结论 NO参与人体对囊虫的免疫过程 ,其作用长期存在 ,并可能通过某些作用影响中枢神经正常功能。
曾非张贵斌文芳卢祖能余绍祖
关键词:脑囊虫病免疫反应一氧化氮
实施早期连贯性护理干预对卒中后失语患者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卒中后失语是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约1/3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功能损害[1]。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工具,失语患者往往因无法交流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病率在25%~80%[2]。而失语患者更易发生抑郁,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对32例失语患者实施早期连贯性护理干预,并与对照组比较,以观察其对患者语言功能恢复和情绪的影响。
刘艳毛善平朱华风曾非刘淼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失语患者护理干预连贯性语言功能恢复神经功能恢复
溶血磷脂酸在脑损伤中的作用和意义
张兆辉曾非李涛叶心国刘艳刘春英段申汉毛小平李宗南谭来勋周珂刘志超毛善平余樱曾庆杏
该研究率先提出LPA很有可能参与了慢性和急性脑缺血所致神经损伤的病理过程,对于具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群,进行强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可能有效地抑制或阻断血小板活化所导致的脑损伤。这一新理念拓展了抗血小板治疗价值及应用范围。
关键词:
关键词:脑损伤溶血磷脂酸脑血管病抗血小板治疗
脑囊尾蚴病患者CSF中NO含量测定及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目的:检测脑囊尾拗病患者脑脊液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并结合其他相关指标,探讨NO作为免疫调节分子在人体对囊尾蚴免疫中的作用机制.方法:脑囊尾蚴病思者30例为实验组(年龄21~49岁,平均37.3±6.8岁),临床确诊...
曾非
关键词:脑囊尾蚴病脑脊液一氧化氮免疫调节
文献传递
以锥体外系为首发症状的家族性棘红细胞增多症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提高对首发为中枢神经系统锥体外系表现的棘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及细胞学病理学特征的认识及鉴别。方法报道2例棘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治过程。结果 2例患者为青年兄妹,慢性病程,逐渐加重,主要表现均为舞蹈样不自主运动,血常规均可见红细胞形态异常,进一步行血液细胞学染色,光镜下可见棘形红细胞增多,且随病程增长,畸形红细胞比例逐渐增多,临床症状可能与棘红细胞比例有关。该病例具有家族性,兄妹血液细胞病理学特征及临床表现均类似。结论对于年轻舞蹈样锥体外系病变,需考虑棘红细胞增多症可能,及时行血液细胞学形态检查可迅速确诊。目前此病尚无有效治疗手段,总体预后不佳。
湛彦强曾非段申汉曾庆杏张兆辉
关键词:棘红细胞增多症舞蹈症
语言康复训练档案在ICU脑卒中失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建立康复训练档案对ICU脑卒中后失语患者的语言恢复效果观察.方法 将脑卒中后失语患者6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按脑卒中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建立语言康复训练档案,护士随时...
刘艳沈晶曾非袁观惺朱华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