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文

作品数:22 被引量:107H指数:5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膀胱
  • 5篇尿动力
  • 4篇失禁
  • 4篇尿动力学
  • 4篇尿失禁
  • 4篇磁共振
  • 3篇影像
  • 3篇症状
  • 3篇症状性
  • 3篇骶神经
  • 3篇细胞
  • 3篇过度活动性
  • 3篇逼尿肌
  • 3篇逼尿肌过度活...
  • 2篇蛋白
  • 2篇动力学检查
  • 2篇压力性
  • 2篇压力性尿失禁
  • 2篇幼鼠
  • 2篇原发性

机构

  • 21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北京医院
  • 1篇新乡医学院

作者

  • 21篇朱文
  • 19篇王庆伟
  • 18篇文建国
  • 14篇王焱
  • 9篇车英玉
  • 9篇张晨阳
  • 6篇张国贤
  • 6篇张静
  • 5篇任川川
  • 3篇杨子涛
  • 3篇张瑞莉
  • 3篇程敬亮
  • 2篇冶卓
  • 2篇窦启锋
  • 2篇崔林刚
  • 2篇单帅
  • 1篇张涛
  • 1篇王建业
  • 1篇黄晨旭
  • 1篇张耀光

传媒

  • 5篇临床泌尿外科...
  • 4篇中华泌尿外科...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河南医学研究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3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变频刺激模式骶神经调控术对逼尿肌过度活动伴收缩功能受损的疗效评估被引量:1
2022年
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恒频更改为变频程控参数刺激骶神经调控疗法治疗12周的16例逼尿肌过度活动伴收缩功能受损(DHIC)患者的基线期、恒频刺激(CFS)期和变频刺激(VFS)期排尿日记、症状评分量表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CFS期相比,VFS期排尿日记每日排尿次数、每日尿失禁次数和每日平均导尿量减少;每日平均排尿量和功能性膀胱容量增加;生活质量评分和精神健康问卷评估改善(均P<0.05)。16例患者中有14例患者症状改善。并未见新发的植入部位疼痛和感染,电极移位以及刺激区域电击感等并发症。VFS模式骶神经调控疗法可进一步改善CFS刺激模式DHIC患者储尿期和排尿期下尿路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满意度,安全可靠。
朱文单帅帅张钦涌张静张晨阳王钏宇贾智明张国贤王焱车英玉文建国王庆伟
神经源性膀胱幼鼠膀胱形态结构功能变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通路相关蛋白表达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脊神经双侧离断神经源膀胱(NB)幼鼠模型的膀胱形态结构功能变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方法选取SD雌性幼鼠64只,其中32只行L6+S1神经双侧离断建立NB模型,32只行假手术作为对照。神经离断和假手术3、6、12、24周后行膀胱测压检查。收集对应膀胱组织行马松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分析胶原纤维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TGF-β1、Smad2、Smad6蛋白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TGF-β1受体Ⅰ的蛋白水平变化。结果各NB神经离断组膀胱不稳定,存在膀胱漏尿点压(BLPP),膀胱无明显排尿收缩压;神经离断3、6、12周和24周鼠的膀胱基础压(22.10±2.51)、(18.20±1.52)、(31.20±2.82)、(41.10±3.41)cmH2O(1 cmH2O=0.098 kPa)和膀胱容量(22.30±1.72)、(49.10±5.54)、(30.30±2.68)、(13.50±1.52)mL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3.51±0.45)cmH2O和(0.52±0.04)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神经离断组膀胱组织横切面大小为先增大(3、6周)后变小挛缩(12、24周),膀胱壁厚度先变薄(3、6周)后增厚(12、24周);膀胱质量随离断时间持续增加。马松染色结果显示,神经离断大鼠的膀胱壁中正常纤维结缔组织逐渐紊乱,膀胱壁分层结构逐渐解体,平滑肌肥大增厚,肌间胶原纤维逐渐增多,染色变深。天狼猩红检测示神经离断24周的膀胱组织中Ⅲ型胶原纤维明显增多,Ⅲ型/Ⅰ型胶原纤维比例(3.14±0.71)明显高于对应的假手术组(0.88±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8,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神经离断膀胱组织中TGF-β1和Smad2表达随着离断时间逐渐升高,通路抑制性蛋白Smad6随离断时间逐渐降低。Western blot显示TGF-β1受体Ⅰ蛋白水平在12、24周的表达分别高于对应的假手术组1.3、1.6倍(t=6.06、14.45,均P<0.01)。结论脊神经双侧离断导致的幼鼠NB,收缩功能瘫痪,膀胱内压逐渐增高,膀胱正常结构逐渐解体,膀胱纤维化通路TGF-β1/
陈燕马源何育霖刘二鹏邢栋杨兴欢朱文王庆伟窦启锋张会清文建国
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纤维化膀胱测压转化生长因子Β1
动态尿动力学检查的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8
2013年
20世纪60年代尿动力学检查开始应用于临床,主要用于下尿路功能的检查和评估。但常规尿动力学检查(con-ventionalcystometry,CMG)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检查是通过人工灌注膀胱而不是通过膀胱自然充盈的方法检查膀胱功能。人工灌注的速度明显影响了膀胱的顺应性,有时甚至诱发人为假象,使其诊断精确性受到很大影响,且检查中由于医护人员在场会影响患者排尿,导致结果不准确。20世纪80年代末,
文建国朱文
关键词:尿动力学检查膀胱功能下尿路功能医护人员顺应性
基于盆底MRI评估年龄与前列腺癌根治术对男性盆底解剖结构及尿控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使用动静态盆底磁共振成像(MRI)评估健康志愿者与有排尿症状的老年男性患者的尿道长度、盆底肌肉厚度以及盆腔脏器在静息期与力排期的运动情况,探讨盆底MRI检查显示老年性及前列腺癌根治术(RP)相关的盆底解剖与功能变化以及分析有关下尿路症状的重要性。方法: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集无盆底功能障碍(PFD)成年男性(对照组)、进行性排尿困难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与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RP)后出现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患者行动静态盆底MRI检查。在盆底MRI上测量前列腺体积(PV)、膜性尿道长度(MUL)、耻骨直肠肌(PRM)厚度、静息期及力排期H线、M线、肛管直肠角(ANA)的大小以及其变化范围。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或Kruskal Wallis检验(偏态分布或方差不齐)比较三组间计量资料的差异,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两组未手术组中MRI参数与年龄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纳入对照组28例,BPH组39例,SUI组32例。①对照组盆底MRI参数95%置信区间上下限如下:PV(16.11,21.01)cm^(3),MUL(16.66,18.28)mm,PRM(4.27,5.04)mm,静息期H线(44.20,48.32)mm,力排期H线(46.59,50.62)mm,静息期M线(12.11,15.03)mm,力排期M线(16.28,21.03)mm,静息期ANA(98.87,107.30)°,力排期ANA(103.15,112.55)°;②三组间PV、MUL、PRM厚度、静息期及力排期H线、M线变化范围、静息期及力排期ANA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PV:BPH组>SUI组>对照组,MUL:BPH组与对照组>SUI组,PRM厚度:对照组>SUI组,静息期及力排期H线:BPH组>对照组,静息期及力排期ANA:BPH组与对照组0.05);③PV(r=0.660)、静息期及力排期H线(r=0.323、r=0.303)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PRM(r=-0.292)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结论:动静态盆底MRI检查显示老龄会引起PV增大,盆底肌的萎缩及盆膈裂孔的扩�
吴玥朱文王庆伟杨子涛张晨阳单帅张静赵志恒程敬亮车英玉
关键词:前列腺癌尿失禁
多导睡眠监测联合动态尿动力评估原发单症状性夜间遗尿症患儿的膀胱功能及睡眠特征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通过多导睡眠监测(PSG)联合动态尿动力学检查(AUM)的方法评估原发单症状性夜间遗尿症(PMNE)患儿的膀胱功能及睡眠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PMNE患儿43例,按是否每周尿床夜晚数>4,分为严重PMNE组(>4次/周,23例)和非严重PMNE组(≤4次/周,20例)。记录排尿日记,行常规尿动力(CUD)、AUM和PSG检查。选取经检查无下尿路症状且PSG结果正常的儿童23名为对照组。结果严重PMNE组年龄(12.1±3.2)岁,其中男9例、女14例,每周遗尿频率为(6.7±1.7)次;非严重PMNE组年龄(12.0±3.4)岁,其中男9例、女11例,每周遗尿频率为(2.3±1.0)次。PMNE组夜间多尿发生率为34.9%(15/43),夜间最大膀胱容量降低发生率为11.6%(5/43)。严重PMNE组在AUM中的逼尿肌过度活动(DO)阳性率、DO频率[78.3%比45.0%,(5.5±1.8)次/h比(3.4±1.0)次/h]均显著高于非严重PMNE组(均P<0.05)。PSG结果示,严重PMNE组N1+N2期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皮质觉醒指数以及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8.6±9.8)%比(49.3±9.5)%,(9.4±4.4)次/h比(3.1±1.5)次/h,(2.7±0.9)次/h比(0.9±0.7)次/h](均P<0.05);同时,严重PMNE组皮质觉醒指数和AHI显著高于非严重PMNE组[(9.4±4.4)次/h比(5.7±3.2)次/h,(2.7±0.9)次/h比(1.9±0.7)次/h],而睡眠效率显著低于非严重PMNE组[(86.4±4.3)%比(91.0±3.9)%](均P<0.05)。PMNE组的夜间DO发生频率、AHI与皮质觉醒指数呈正相关性(r=0.705,0.765,均P<0.001)。结论PMNE患儿存在夜间膀胱功能障碍与睡眠结构紊乱,并且两者之间具有一定关联性,PSG和AUM可为PMNE评估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王庆伟张钦涌朱文贾智明王钏宇张晨阳张瑞莉王焱窦启锋文建国
关键词:夜间遗尿症多导睡眠监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CT联合C型臂引导骶神经调控术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影像尿动力学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应用影像尿动力学(video-urodynamics)探讨CT联合C型臂引导骶神经调控术(SNM)治疗神经源性膀胱(NB)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分析我院2019年7月—2020年11月接受CT联合C型臂引导SNM治疗的23例NB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基线期和术后体验期所有患者均行影像尿动力学评估并记录排尿日记,统计治疗总有效率、Ⅱ期转化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体验期平均(29.5±9.1)d,与基线期相比,患者体验期排尿日记中日间排尿次数(9.9 vs.6.8)和日间导尿量(252.4 mL vs.152.3 mL)显著下降;日间排尿量(145.1 mL vs.207.4 mL)和功能性膀胱容量(218.8 mL vs.290.7 mL)显著增加;影像尿动力学中最大尿流率(7.9 mL/s vs.11.8 mL/s)、膀胱顺应性(17.9 mL/cmH_(2)O vs.30.1 mL/cmH_(2)O)和最大膀胱压测定容量(239.2 mL vs.325.9 mL)显著增加;排尿前最大逼尿肌压力(20.3 cmH_(2)O vs.12.0 cmH_(2)O)、生活质量评分(7.8 vs.2.9)、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5.0 vs.1.5)和肠道功能障碍评分(12.5 vs.4.7)均显著改善。基线期有5个输尿管单位存在膀胱输尿管反流,体验期2个输尿管单位反流消失,其余3个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基线期10例患者存在逼尿肌膀胱颈口协同失调,体验期7例(70%)消失;基线期12例患者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体验期5例(42%)消失;整体有效率为95.7%(22/23),Ⅱ期转化率为82.6%(19/23),并发症发生率为4.3%(1/23),表现为伤口感染。结论:CT联合C型臂引导SNM是治疗NB的有效方法,短期即可改善其影像尿动力学膀胱尿道参数,表现为膀胱顺应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程度和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改善,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单帅帅朱文贾智明张静吴玥赵志恒张国贤王焱车英玉文建国王庆伟
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
盆底MRI检查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的临床价值评估
2023年
目的基于动静态盆底MRI评估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盆底结构的变化,并探讨盆底MRI相关参数对女性SUI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7月—2022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尿动力学检查诊断为SUI患者51例作为SUI组,选取同期年龄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49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均行动静态盆底MRI扫描,在静态和动态最大力排相上观察有无膀胱颈漏斗及尿道开放征,并测量尿道倾斜角(UIA)、膀胱颈(BN)到耻骨尾骨线(PCL)的距离(BN-PCL)、尿道中段括约肌(横纹肌和平滑肌)厚度以及功能尿道长度(FUL)、双侧耻骨直肠肌(PRM)厚度、髂尾肌(ICM)厚度、肛提肌裂孔最大横径(LHW)、提肛板角(LPA)、髂尾角(ICA)等。分析2组动静态MRI测量值的差异,筛选影响SUI发生的参数,建立ROC曲线并计算相关参数的AUC值、灵敏度、特异度、最佳阈值,并分析相关参数与尿动力学检查漏尿点压力(VLPP)的相关性。结果膀胱尿道相关参数中,SUI组的尿道中段横纹肌厚度、静态及动态最大力排相FUL值、静态及动态最大力排相BN-PCL值均较对照组小(P<0.05);SUI组静态及动态最大力排相UIA值、UIA差值、FUL差值及BN-PCL差值均较对照组大(P<0.05);SUI组静态及动态最大力排相膀胱颈漏斗征阳性率、动态最大力排相尿道开放征阳性率均大于对照组。肛提肌相关参数中,SUI组双侧PRM厚度均较对照组小(P<0.05);SUI组LHW、静态及动态最大力排相LPA值、LPA差值均较对照组增大(P<0.05)。动态最大力排相BN-PCL、UIA、FUL和尿道开放征的AUC值分别为0.849、0.838、0.857及0.735;灵敏度分别为81.6%、78.4%、80.2%、49.0%;特异度分别为71.4%、75.5%、77.6%、98.0%。以上4个盆底参数分别进行2个、3个和4个参数组合进行ROC曲线分析时,任意参数联合诊断效能均大于单项参数,其中BN-PCL+UIA+FUL参数联合评估是预测SUI的�
车英玉张静赵志恒吴玥杨子涛王庆伟朱文王钏宇单帅帅程敬亮文建国
关键词:压力性尿失禁肛提肌
尿肝素结合蛋白对结石性复杂性尿路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及对术后早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预测价值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尿肝素结合蛋白(U-HBP)对结石性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及对术后早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99例上尿路结石患者。99例患者包括术前结石性复杂性尿路感染21例(感染组)和术前结石性非尿路感染患者78例(非感染组)。按术后早期是否发生SIRS将患者分为SIRS组(16例)和非SIRS组(83例)。比较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术前1 d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U-HBP水平。比较SIRS组和非SIRS组年龄、性别、尿培养阳性率、PCT、CRP、U-HBP。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U-HBP水平对结石性复杂性尿路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及对术后早期SIRS的预测价值。结果感染组U-HBP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SIRS组女性占比、尿培养阳性率和U-HBP水平均高于非SIRS组(P<0.05)。U-HBP水平诊断术前结石性复杂性尿路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51,当截断值为38.23μg·L^-1时,诊断结石性复杂性尿路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4%、66.7%。U-HBP水平预测术后早期SIRS发生的AUC为0.832,当U-HBP的截断值为176.74μg·L^-1时,预测术后SIRS发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3%、88.0%。结论 U-HBP可作为诊断术前结石性复杂性尿路感染及预测术后早期是否发生SIRS的新型标志物。
张晨阳朱文贾智明任川川冶卓王焱王庆伟文建国
关键词:复杂性尿路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双侧输尿管梗阻-解除梗阻后幼鼠肾功能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输尿管梗阻-解除梗阻后(bilateralureters obstruction-released,BUO-R)幼鼠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SD幼鼠40只均分为BUO组、BUO-R组、BUO-R+ EPO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BUO组、BUO-R组、BUO-R+ EPO组幼鼠均行双侧输尿管结扎术造成梗阻,BUO组梗阻24 h后处死.BUO-R组和BUO-R+ EPO组梗阻24 h后解除梗阻,BUO-R+ EPO组分别于解除梗阻后立即、2d、4d和6d腹腔注射EPO(每次剂量500 U/kg),BUO-R组在相同时间点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幼鼠均于注射7d后处死.假手术组只分离输尿管,不结扎,术后第7天处死.所有幼鼠处死前,代谢笼内收集24h尿液进行渗透压及电解质检测,然后打开腹腔,经下腔静脉抽取1 ml血液进行肾功能及电解质检测.结果 假手术组、BUO-R± EPO组、BUO-R组的尿液渗透压分别为(1 794±103)、(1 257±82)、(756±69) mOsm/kg;尿量分别为(26 ±5)、(48±7)、(71±9) μl/(min&#183;kg);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UO-R+ EPO组尿液中钾、钠和肌酐浓度为[(133.8±5.8)mmol/L、(134.7±4.9)mmol/L和(3 549±482)μmol/L],低于假手术组[(154.7±6.5)mmol/L、(149.3±7.8)mmol/L和(4 537±624)μmol/L],但是高于BUO-R组[(112.4±7.2)mmol/L、(106.5±6.3) mmol/L和(2 612±536) 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UO组的血钾、尿素氮和肌酐浓度分别为(12.1±0.7)mmol/L、(47.6±6.0)mmol/L和(252.8±18.7) μmol/L;BUO-R组分别为(8.5±0.5)mmol/L、(7.8±0.4) mmol/L和(55.2±4.8)μmol/L;BUO-R+ EPO组分别为(7.4±0.5)mmol/L、(6.4 ±0.3)mmol/L和(36.4±3.6) μmol/L;假手术组分别为(6.8±0.3)mmol/L、(5.6±0.2) mmol/L和(23.6±2.7)μmol/L;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实验组的血钾、尿素氮和肌酐浓度均高于�
王焱任川川吕宇涛王庆伟谢佳丰崔林刚朱文文建国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输尿管梗阻肾功能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预后多因素分析及术后再发膀胱癌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7
2018年
目的:探讨影响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患者的预后因素及术后再发膀胱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4例UTUC资料。随访并分析吸烟、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既往患有膀胱癌、年龄、性别、肿瘤数目、肿瘤位置、肿瘤分期、肿瘤分级、手术方式等对UTUC预后的影响,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各因素与术后生存率的关系,生存率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因素与术后再发膀胱癌的关系。结果:T_1患者5年生存率为80.0%(60/75),T_2为64.6%(62/96),T_3为43.8%(35/80),T_4为18.9%(10/53),T_1~T_2与T_3~T_4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影响UTUC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因素为吸烟、既往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既往患有膀胱癌、年龄、肿瘤分期、肿瘤分级。与术后再发膀胱癌显著相关的因素是肿瘤分期、分级、肿瘤数目、输尿管镜检、是否术后膀胱灌注药物、低位肿瘤。结论:吸烟、既往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既往患有膀胱癌、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肿瘤分级是影响UTUC患者长期存活的危险因素。肿瘤分期、肿瘤分级、肿瘤数目、输尿管镜检、低位肿瘤是术后再发膀胱癌的高风险因素,术后定期膀胱灌注为保护性因素。
王庆伟张涛文建国陶德赏万听想朱文
关键词:上尿路尿路上皮癌预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