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丹
- 作品数:15 被引量:61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 中强电场对α-淀粉酶水解玉米淀粉的影响被引量:4
- 2022年
- 本文旨在利用中强电场强化α-淀粉酶催化的玉米淀粉水解。以还原糖含量为指标,考察电场强度、频率、缓冲液浓度、酶液比等因素对淀粉酶解效率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重分析仪表征酶解产物的结构和热性质。结果表明,电场强度、缓冲液浓度和酶液比显著影响淀粉酶解效率,但电场频率的影响不明显。当电场强度低于5 V/cm时,淀粉的酶解程度较小,酶解产物保持淀粉原有的颗粒和结晶结构,淀粉热稳定性略有降低;但随着电场强度的进一步增加,淀粉水解程度加剧,淀粉颗粒发生破裂、结晶峰逐渐消失、相对结晶度降低,糊化温度先增加后降低、热稳定性显著降低。
- 蒋黎明陶阳韩永斌李丹丹
- 关键词:玉米淀粉Α-淀粉酶水解
- 牛乳蛋白与淀粉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1年
- 淀粉基食品的感官品质和营养价值主要取决于淀粉在加工过程中其结构(颗粒态、分子态结构)和理化性质(糊化、流变学和回生性质)的变化。牛乳蛋白可通过疏水相互作用吸附于淀粉颗粒的表面,抑制淀粉吸水膨胀和淀粉酶对其的降解作用;牛乳蛋白亦可在静电相互作用、氢键、疏水相互作用等的共同作用下与淀粉分子间形成稳定或不稳定(相分离)的凝胶,改变淀粉基食品的流变学特性。本文综述了淀粉和牛乳蛋白之间相互作用方式以及牛乳蛋白对淀粉热特性、流变学特性和消化性质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明晰淀粉和牛乳蛋白相互作用机理,为利用牛乳蛋白改善淀粉基食品的加工性能、感官和营养品质提供指导。
- 侯佳曼李丹丹崔波陶阳韩永斌
- 关键词:牛乳蛋白淀粉热特性流变学特性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芝麻油中木酚素的含量被引量:25
- 2011年
- 本文以芝麻油为原料,通过Kieselgel 60预处理得到木酚素混合物,利用Agilent C18分离柱,以无水甲醇-水(70∶30,V/V)为流动相,建立了芝麻油中芝麻酚、芝麻素和芝麻林素3种木酚素同时定量分析的HPLC方法。通过样品分析、重复性实验和回收率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法用于分离芝麻油中各木酚素分离效果良好,峰形尖锐,基线平稳,可在10 min内完成,线性范围5~200μg/mL,方法精密度及回收率均较好,定量结果准确可靠,是一种简便、稳定、可靠的木酚素检测方法。同时利用所建立的方法对市售20种芝麻油和3种芝麻色拉油中木酚素进行了分析。
- 李丹丹曾晓雄
- 关键词:芝麻油芝麻酚芝麻素高效液相色谱
- 电场处理对普鲁兰酶水解糯米淀粉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明电场处理对普鲁兰酶水解糯米淀粉的强化作用机理。方法:测定不同强度电场作用下普鲁兰酶水解糯米淀粉的效率,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快速黏度分析仪表征酶解产物的结构和热性质变化。结果:强度≤2.5 V/cm的电场处理可提高普鲁兰酶活力、促进糯米淀粉的水解,并且水解产物表面出现裂痕和孔洞、相对结晶度增加、起始糊化温度(T_(o))增加、淀粉糊黏度降低;强度≥5 V/cm的电场处理可引起普鲁兰酶的部分失活、糯米淀粉水解效率降低、相对结晶度和淀粉糊黏度等降低。结论:在当前试验条件下,电场处理对普鲁兰酶水解糯米淀粉的强化作用主要影响普鲁兰酶活性,而对糯米淀粉结构无显著影响。
- 陈彩雯田佳宁于坤正李丹丹
- 关键词:电场普鲁兰酶糯米淀粉
- 微波预处理对红豆吸水特性、外观及淀粉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23年
- 本文旨在利用微波预处理在红豆表皮形成裂缝的方式改善其在常温下的吸水速率。红豆经80~800 W微波处理10~50 s后,观察其外观和淀粉特性变化,并将其置于清水或果胶酶溶液中浸泡,探究其吸水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微波预处理功率和时间的增加,红豆表皮逐渐形成裂缝、体积膨大、淀粉部分糊化,在25℃清水和0.20 mg/mL果胶酶溶液中的吸水速率均显著增加、饱和吸水率下降。其中,经800 W、30 s微波预处理后,红豆表皮产生裂缝、保持原有颗粒形状、尺寸略微变大;部分淀粉颗粒破碎和糊化、偏光十字减少;清水中吸水率提高28.78%(浸泡6 h)、饱和吸水率下降10.64%,果胶酶溶液中吸水率提高30.89%(浸泡6 h)、饱和吸水率则无明显下降。综上,微波预处理可提高红豆的吸水速率,且该提升作用可能与其表皮形成裂缝以及淀粉部分糊化有关。研究结果可为微波技术在杂粮加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 陈楚瑶李丹丹陶阳张荣广韩永斌
- 关键词:微波红豆淀粉糊化
- 红豆预熟化工艺及理化性质的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针对红豆种皮厚、难以煮熟等特点,通过“微波预处理–浸泡–蒸煮”的预熟化技术开发出一款能与大米同煮同熟的红豆产品。在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预熟化工艺的基础上,对不同糊化度预熟化红豆的外观、色泽、糊化特性、质构和复煮特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微波时间、微波功率、浸泡时间、蒸煮时间的增加均会显著提升红豆的糊化度。与原料红豆相比,预熟化红豆的色泽变暗、体积膨大数倍、硬度降低、糊化粘度降低、复水性增加7.5~8.8倍,且模拟白米蒸煮条件复煮后无白芯。但随着糊化度的增加,红豆颗粒吸水膨胀、表皮破裂严重、感官分数下降、复水性先增加后降低。综上,优化预熟化最佳工艺为:微波功率640 W,微波时间30 s,浸泡时间6.5 h,蒸煮时间20 min,所得预熟化红豆的糊化度约为57.52%。
- 曹格陈楚瑶韩永斌李丹丹
- 关键词:红豆微波预处理浸泡
- 气介式超声强化西兰花热风干燥过程中硫苷分解代谢途径相关物质的变化被引量:4
- 2022年
- 为探究气介式超声对西兰花热风干燥过程中硫苷分解代谢的影响,本文研究了西兰花小花球在气介式超声联合热风干燥(20 kHz,60℃,125.2和180.1 W/dm^(2))过程中的干燥特性以及硫苷、萝卜硫素、抗坏血酸、Fe^(2+)和酚酸含量以及黑芥子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比于单独热风干燥,超声处理不仅可以加快干燥进程(125.2和180.1 W/dm^(2)超声处理下干燥时间分别比单独热风干燥缩短11.1%和17.8%),同时,超声联合热风干燥过程中3-吲哚甲基硫苷含量增加且黑芥子酶活力增强。180.1 W/dm^(2)气介式超声联合热风干燥终点样品中3-吲哚甲基硫苷、萝卜硫素含量和黑芥子酶活力分别比单独热风干燥终点的样品高出10.7%、26.0%和15.2%,Fe^(2+)含量比单独热风干燥终点的样品低8.1%,表明超声处理减少了Fe^(2+)对硫苷酶促降解的干扰,能够促进4-甲基硫氧丁基硫苷降解形成萝卜硫素,但超声处理对西兰花干燥过程中抗坏血酸含量、游离酚酸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变化影响不明显。本研究表明气介式超声联合热风干燥既能加快西兰花干燥进程,又能促进4-甲基硫氧丁基硫苷的转化,并对生物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刘贝妮曹晔余影李丹丹韩永斌陶阳
- 关键词:西兰花硫代葡萄糖苷黑芥子酶
- 超声耦合大孔树脂固定床吸附与解吸附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的传质特性
- 2023年
- 目的:构建超声耦合大孔树脂固定床装置用于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的分离纯化,探究超声对固定床吸附/解吸附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传质特性的影响。方法:检测超声耦合固定床纯化过程中总花色苷、可溶性糖、有机酸、单体花色苷及其他多酚的传质规律,并分析超声处理后大孔树脂物理性质变化规律。结果:本研究所用装置可有效除去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粗提物中的杂质,纯化后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和多酚纯度分别可达48.8%和78.7%。吸附过程中,超声促进了花色苷的溶出,18.76 W/cm^(2)超声作用于2.5 cm柱床时,花色苷吸附突破时间缩短65.8%。较高极性洗脱液用于固定床解吸附时,超声处理强化了花色苷的解吸附传质,采用25%乙醇溶液洗脱48 min后,18.76 W/cm^(2)超声作用下花色苷解吸附量提高了12.6%。超声作用明显增加了大孔树脂表面的粗糙度,但树脂结构无明显改变。结论:超声耦合固定床处理可明显提高吸附/解吸附过程中花色苷在树脂颗粒间的流动性,但是对树脂颗粒与花色苷间的相互作用影响不大。
- 戴妍贤沈娟龚文进韩永斌李丹丹李丹丹
- 关键词: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超声传质
- 紫菜热风/微波联合干燥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被引量:8
- 2022年
- 本研究采用热风/微波联合干燥紫菜,以紫菜干燥总时间、干紫菜中蛋白和总糖含量作为评价指标,采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二次多项式(或神经网络)拟合、遗传算法对干燥工艺进行优化,得到紫菜干燥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与微波(先)+热风(后)干燥相比,采用热风(先)+微波(后)的干燥方式能够更加有效地缩短干燥周期,紫菜前期在65℃热风干燥1 h后,采用400 W微波干燥到含水量降至0.1 g/g DM所需的干燥总时间最短,为62.5±1.4 min。对比两种干燥方式最优工艺条件下所得到的干紫菜中蛋白和总糖含量,热风(先)+微波(后)干燥所得到的干紫菜品质要优于微波(先)+热风(后)干燥。前期采用48℃热风干燥3 h,后期在240 W微波功率下干燥所得干紫菜中蛋白质含量最高,为68.82±1.46 mg/g DM;前期采用65℃热风干燥2 h,后期在240 W微波功率下干燥所得干紫菜中总糖含量最高,为124.72±7.17 mg/g DM。总体上,热风(先)+微波(后)的联合干燥方式更适合于紫菜的干制。
- 林鹏程张钟元江宁李丹丹韩永斌陶阳
- 关键词:紫菜
- 超声和碳酸氢钠处理对绿豆浸泡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22年
- 为了改善绿豆的质地特性,提高其浸泡效率,本文研究了超声和碳酸氢钠作用下绿豆的吸水动力学、水分分布、水分迁移、硬度、种皮结构以及总酚和植酸含量的变化。超声对绿豆吸水特性、硬度和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与绿豆表皮结构变化有关。400 W超声使绿豆表皮形成微孔通道,提高绿豆的吸水速率以及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含量,降低硬度,总酚和植酸含量也显著降低(P<0.05)。1.5%碳酸氢钠对绿豆浸泡特性的影响可能是通过改变浸泡液的酸碱性发挥作用。碳酸氢钠会提高浸泡液pH,从而减缓吸水速率,降低总酚含量,抑制植酸含量降低,但对绿豆硬度的降低作用不明显,并且碳酸氢钠组的自由水和结合水含量与对照组有一定差异。若以最低硬度为评价指标,则对照组和1.5%碳酸氢钠组的最佳浸泡时间为7 h,而400 W超声组最佳浸泡时间为4 h。本文探明了超声和碳酸氢钠处理对绿豆浸泡特性的影响机制,可为超声波技术以及碳酸氢钠预处理技术在杂粮食品开发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 刘阳李丹丹陶阳张荣广韩永斌
- 关键词:绿豆浸泡超声碳酸氢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