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令福
- 作品数:58 被引量:275H指数:10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宋元明时代泾渠上的水则
- 本文介绍了分布在关中引泾灌渠上宋元明时代的三个水则,并论述其时代特征与当时的作用。认为其种类齐全,既有石龟、石人类标志物,又有水尺;同时还功能完备,除了在渠首测量引水流量大小以外,还利用徼数来控制下游灌田面积,尤其是其在...
- 李令福
- 关键词:用水管理水文测量
- 论西汉关中平原的水运交通被引量:4
- 2012年
- 为了充实都城所在关中地区的经济实力,西汉政府特别重视漕运交通的建设。首先整治利用了前人开辟的渭汧两大自然河流的水路联运道路;其次在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于渭水南岸开凿了东西三百余里的漕渠,大为成功。不久又兴修了褒斜道漕渠线路,惜因自然原因无法通漕。在关中内部渭河北岸,也有连接洛渭两水之人工运河的修凿,它沟通了都城长安与邑漕仓的联系,作用巨大。自然河流与人工运河的相互沟通与漕运,使西汉关中的水运交通发展到其古代历史上的最高峰。
- 李令福
- 关键词:西汉关中平原水运交通
- 秦都咸阳兴起的历史地理背景
- 背山面水的咸阳位居关中平原的中部,控制着东南趋向函谷关与武关的交通大道,是秦人东进逐鹿中原的理想指挥中心。锐意变法,志在一统天下的秦孝公选择咸阳作为都城有着深刻的历史地理战略眼光,而最终咸阳也成就了秦人扫灭六国的重任。
- 李令福
- 文献传递
- 烟草、罂粟在清代山东的扩种及影响被引量:11
- 1997年
- 李令福
- 关键词:烟草种植乡土志农业史清中叶扩种
- 论西安咸阳间渭河北移的时空特征及其原因被引量:9
- 2011年
- 本文通过历史文献与考古资料综合考证出汉唐渭河三桥的位置,并以其与今天的渭河河道相对比,探讨了历史时期西安咸阳间渭水河道北移的时空特征。结论认为除汉西渭桥处的渭河基本没有侧蚀变动外,中渭桥、东渭桥两地的渭河都向北移动了较大距离,中渭桥处汉末至今1808年间渭河向北移动了3630米,平均每年北移2米左右;东渭桥处唐末至今1118年间渭河北移了2600余米,平均每年北移2.3米有余。影响渭河发生侧蚀北移的原因主要为新构造地质运动、水文特点与两岸土质等自然环境要素,而人为活动也起到了不应忽视的作用。
- 李令福
- 汉昆明池的兴修及其对长安城郊环境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8年
- 汉武帝开凿昆明池,给西汉首都长安城郊的自然环境尤其是水文环境带来了深远影响:首先是昆明池以面积300余顷的人工湖面为主景,改善了自身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其次为保障昆明池安全蓄水,对其上游的氵高诸水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工整理,使它们改道西流入沣,形成了新的河流——交水,改变了长安城南郊的水环境;第三为供应汉长安城内外各宫殿园林区的用水,昆明池下游开凿了三条人工水渠通过氵穴水及其支渠向长安供水。
- 李令福
- 关键词:水环境
- 论北魏艾山渠的引水技术与经济效益被引量:12
- 2007年
- 艾山渠是在刁雍主持下于今宁夏平原修建的引黄灌溉工程,无论是从渠口的选址还是渠首坝的建筑来看,艾山渠的引水技术都是相当合理与先进的。从干渠的形制与布局看,艾山渠规模很大,基本达到了黄河西岸能够自流灌溉的最大面积,充分显示出其输水技术的先进性。艾山渠修成后,灌溉面积约4285顷左右,促使银川平原农业获得全面的恢复和发展,成为北魏西北边疆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刁雍修建艾山渠时,对前代灌渠遗迹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测量,留下了较详尽和确切的资料,填补了两汉时代银川平原水利工程研究的空白。艾山渠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兴修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对其后银川平原水利事业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奠定了其"塞北江南"形成的历史基础。
- 李令福
- 关键词:银川平原
- 隋唐长安城六爻地形及其对城市建设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0年
- 唐代学者普遍认为隋文帝初建大兴城时,将横贯城际的六道黄土梁附会成乾卦六爻之象,并从北向南按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的顺序排列下来,以卦辞含义来布置各类建筑,显示出特殊的功能分区。宇文恺初建大兴城时利用了六爻地形进行规划布局,合理利用地形;在城市景观上达到错落有致,给城市建置赋予一种文化内涵,实现了心理上的天人合一。用梁洼相间分布的现代测绘地图对六爻的具体走向进行了准确复原,并给予各自的名称。
- 李令福
- 关键词:乾卦六爻
- 秦郑国渠的初步研究
- 在实地考察与文献考证相结合的基础上,本文对前人关于郑国渠若干问题的学术观点进行了全面分析,首先罗列前贤已经提出的观点及其主要证据,接下来对那些仍无法通解之问题提出自己的新思考,对前人歧异的看法进行辨析,选择出相对合理的解...
- 李令福
- 关键词:古代水利工程
- 文献传递
- 论华北平原二年三熟轮作制的形成时间及其作物组合被引量:17
- 1995年
- 依据古代农书记载及人地关系的比率,西汉、魏晋与唐宋时华北平原形成二年三熟轮作复种制度诸说不能成立,明末清初随着小麦的扩种和夏播大豆的推广,二年三熟制才在北方逐渐形成。同时,利用孔府档案资料考证了二年三熟制度下的作物组合,订正了一些在此问题上的错误说法。
- 李令福
- 关键词:华北平原作物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