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关平

作品数:9 被引量:52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手术
  • 4篇护理
  • 3篇骨折
  • 2篇手术护理
  • 2篇前路
  • 2篇颈椎
  • 2篇脊柱
  • 2篇骨水泥
  • 1篇单节段
  • 1篇单节段固定
  • 1篇胸腰椎
  • 1篇胸腰椎脊柱
  • 1篇腰椎
  • 1篇医师
  • 1篇置换术
  • 1篇治疗组
  • 1篇日间手术
  • 1篇融合术
  • 1篇三级医师
  • 1篇手术应用

机构

  • 8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8篇李关平
  • 6篇洪瑛
  • 3篇安晶晶
  • 2篇黄文霞
  • 1篇何梅
  • 1篇李秀英
  • 1篇补彩云
  • 1篇谭永琼
  • 1篇邓宇骁
  • 1篇姜马娇
  • 1篇刘浩
  • 1篇王贝宇
  • 1篇杨小蓉
  • 1篇杨毅
  • 1篇罗婷

传媒

  • 3篇护士进修杂志
  • 2篇华西医学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西部医学
  • 1篇第八届全国创...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日间手术模式的实践及经验被引量:33
2011年
探讨日间手术模式的运行流程及效果,并对日间手术的管理及优势予以总结。2009年10月2011年2月,我中心采用日间手术模式对普外、儿外、泌尿、耳鼻喉、眼、消化、肾脏等疾病患者施行手术治疗。顺利完成日间手术约5 900余例,日间手术成功率100%,未发生1例因为迟发并发症而重新入院治疗事件,患者及家属对各自的治疗方案满意。合理的日间手术模式和流程,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费用,缩短患者等待入院和行手术时间,提高床位周转率和利用率,符合医患双方的利益。
李关平谭永琼黄文霞
关键词:日间手术
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中骨水泥的应用体会
2011年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手术中骨水泥的应用疗效。方法 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应用注射用Ⅲ型丙烯酸树脂骨水泥及其椎体成形系统,采取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治疗40例椎体疾病患者。其中男5例,女35例;年龄53~84岁,平均65岁。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7例,椎体恶性肿瘤2例,椎体血管瘤1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程度的改善情况进行评分统计,并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出院前行脊柱正、侧位透视,发现椎体内骨水泥分布良好;3例有少量骨水泥向椎体外渗漏现象,但均无临床症状。所有患者获随访1~12个月,平均8个月。腰背部疼痛均明显缓解或消失,日常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术前VAS评分为(8.30±0.48)分,术后3d、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3.11±0.41)、(2.50±0.36)、(2.50±0.3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应用于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手术中可取得很好疗效,固化的骨水泥对脊柱起到很好的支撑、稳定作用。
李关平安晶晶洪瑛
关键词:骨质疏松脊柱骨折骨水泥
髋关节置换术两种不同体位摆放法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中传统体位与髋关节置换术体位板摆放法对手术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两组患者体位摆放中发生压迫股动脉、术中发生沙袋和卡板与固定棒松动导致体位变动以及两种体位摆放法所需人数和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种体位摆放法的压迫股动脉及体位变动的百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体位板摆放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杨小蓉李秀英李关平罗婷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
经皮胸腰椎脊柱后凸成形术的术中护理体会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总结经皮胸腰椎脊柱后凸成形术手术的手中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对14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实施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全麻12例,局麻2例,均采用俯卧位。手术椎体范围T5~L3。术中进行手术体位的摆放,术前、术中定位,穿刺、球囊扩张和骨水泥注射过程中涉及的器械的准备与操作配合。结果 14例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35~85min,平均45min,失血量5~10ml,骨水泥注射量每个椎体4.5±1.2ml(3.0~7.6m1),术中C臂透视证实分布均超过中线。术后患者疼痛评分VAS较术前下降5.0±4.4。未发现脊髓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经皮胸、腰椎脊柱后凸成形术创伤小、时间短,既迅速缓解疼痛,又即刻建立脊柱的稳定性,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摆放好体位,熟悉手术步骤,准备和掌握好器械的性能,与术者良好配合是顺利完成该手术的重要条件。
姜马娇洪瑛李关平
关键词:椎体骨折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手术护理
腰椎爆裂骨折前路骨折椎体后上角切除椎管减压单节段固定融合术的手术护理被引量:5
2009年
洪瑛黄文霞李关平
关键词:爆裂骨折单节段固定手术护理
颈椎前路手术应用两种拉钩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比较分析CCRS拉钩与甲状腺拉钩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2008年完成的186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其中应用CCRS拉钩97例,应用甲状腺拉钩89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周围软组织突入手术野的次数、患者术后咽部不适时间、术者术中调整拉钩的次数和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CCRS拉钩组每台次软组织突入术野的次数为0~2次,患者术后咽部不适1~4 d,术者术中调整CCRS拉钩1~2次,满意度95.88%;甲状腺拉钩组每台次软组织突入术野的次数4~7次,患者术后咽部不适2~5 d,术者术中调整甲状腺拉钩5~8次,满意度为79.78%。结论颈椎前路手术应用两种不同拉钩在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方面无显著差异,但应用CCRS拉钩比应用甲状腺拉钩调整次数要少,周围软组织突入术野的次数也少、安全性高,患者术后咽部不适时间短,术者满意度高。
洪瑛补彩云李关平何梅
关键词:颈椎前路手术护理
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手术中骨水泥的应用体会
李关平安晶晶洪瑛
颈椎手术实行三级医师治疗组两间无缝衔接的策略探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解决传统排程三级医师治疗组(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在一个手术间完成连台手术时存在部分操作步骤重叠,时间无效耗费等问题,以各级医师能胜任的操作步骤所需时间为基础,合理安排手术顺序,达到一个主任医师同时在两间多台手术无缝连接,最终提高患者治疗的及时性。方法量化我院骨科一个颈椎外科治疗组2014年2-9月完成的89例颈椎前路手术的操作步骤,分别记录每台手术术前麻醉医师准备及气管插管,巡回留置尿管,安放体位,消毒铺巾,手术目标节段显露,病灶清除,椎管减压及止血,植入内固定器材,关闭切口,麻醉医师拔管及送患者至复苏室共9个时间段的所需时间,最后治疗组医师和手术室护士根据各个时间段工作时间以及需要的不同级别医师来分析优化排程手术顺序,将传统的2个手术日的手术调整到1d两间无缝衔接完成。结果各时间段所需平均时间:术前麻醉医师准备及气管插管10min;手术室巡回术前留置管尿7min;摆放手术体位13min;助手消毒铺巾17min;手术显露时间8-43min;病灶清除、椎管减压及止血时间30-215min;植入内固定器材所需时间6-48min;关闭切口28min;麻醉医师拔管及送患者至复苏室10min。主任医师在手术室连台手术期间无效耗费时间包括助手关闭切口,麻醉师、护士及助手准备下一台手术,助手做颈椎间隙显露约120min左右。由此得出,三级医师治疗组采用两间无缝衔接颈椎手术的排程模式,主任医师可以充分利用无效耗费的120min做另一间手术的切除病灶、减压和植入内固定器材步骤,助手也有更多操作的机会,量化手术各操作步骤数据为合理排程手术顺序提供了科学依据。结论安排三级医师治疗组两间无缝衔接颈椎手术模式节省了主任医师在手术室较长等待上台时间,同时助手有较多机会做其技术水平相当的工作,充分提高了
洪瑛刘浩王贝宇邓宇骁杨毅李关平安晶晶
关键词:颈椎手术护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