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兴茂

作品数:79 被引量:306H指数:10
供职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9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7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3篇小麦
  • 46篇冬小麦
  • 14篇水分
  • 14篇抗旱
  • 12篇冬小麦新品种
  • 12篇选育
  • 11篇水分利用
  • 11篇小麦品种
  • 11篇旱地
  • 10篇水分利用效率
  • 10篇利用效率
  • 10篇丰产
  • 9篇性状
  • 8篇栽培
  • 7篇冬小麦品种
  • 7篇抗旱性
  • 6篇选育报告
  • 6篇胁迫
  • 6篇旱作
  • 6篇旱塬

机构

  • 68篇甘肃省农业科...
  • 10篇甘肃农业大学
  • 7篇周至县动物疫...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周至县畜牧兽...
  • 2篇定西市农业科...
  • 2篇平凉市农业科...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甘肃省科学技...
  • 1篇庄浪县林业局
  • 1篇泾川县农业技...
  • 1篇庄浪县农业技...

作者

  • 78篇李兴茂
  • 40篇倪胜利
  • 26篇张国宏
  • 12篇赵刚
  • 11篇李尚中
  • 11篇王淑英
  • 11篇樊廷录
  • 11篇党翼
  • 11篇王磊
  • 9篇张建军
  • 9篇雍致明
  • 7篇王立明
  • 7篇陈光荣
  • 5篇唐小明
  • 4篇杨德龙
  • 3篇刘晓伟
  • 3篇张平良
  • 3篇姜小凤
  • 3篇王勇
  • 3篇杨如萍

传媒

  • 20篇甘肃农业科技
  • 8篇麦类作物学报
  • 5篇干旱地区农业...
  • 4篇作物杂志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西北农业学报
  • 3篇畜牧兽医杂志
  • 2篇甘肃科技
  • 2篇灌溉排水学报
  • 2篇寒旱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大豆科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畜禽业
  • 1篇中国种业
  • 1篇园艺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北方牧业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7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内外冬小麦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为了解从美国引进的21个冬小麦品种及中国北方旱地冬麦区19个小麦品种(系)的遗传差异,利用26对多态性SSR标记检测参试材料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26对标记在40个小麦品种中检测到175条差异带,每对引物多态性位点2~13个,平均6.73个。40份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118~0.894,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339,其中相似系数最低的是引进品种1R35与1R24,为0.118;2个姊妹系品种9480-0-3-3与9480-0-3-2的相似系数最高,为0.894。且国外引进品种平均遗传距离高于国内品种,说明引进品种遗传变异基础大于国内品种。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69处,将40个品种聚为5类,第Ⅰ类包含美国引进的7个品种和国内1个品种,第Ⅱ、Ⅲ及Ⅳ类均为供试的国内选育品种(系),第Ⅴ类又分为2个亚类,其中第1亚类(Ⅴ-1)全部为引进品种,第2亚类(Ⅴ-2)包含10个引进品种和8个国内品种。
倪胜利李兴茂杨德龙张国宏
关键词:冬小麦SSR聚类分析
抗旱、抗条锈、丰产冬小麦新品种—陇鉴111被引量:1
2020年
陇鉴111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冬小麦研究室于2005年以从美国德克萨斯州引进的冬小麦品种1R-1为母本,以兰天10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育种法,通过在旱、寒生态条件下选择及多年多点产量鉴定等手段选育而成的旱地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抗旱、抗寒性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高产稳产,品质好,适应性广.其于2017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甘审麦20170012.
倪胜利李兴茂
关键词:冬小麦新品种综合农艺性状旱地农业冬小麦品种育种法
冬小麦新品种陇鉴108
李兴茂倪胜利张国宏唐小明党翼王磊赵刚
内容摘要: 陇鉴108,是以长武134为母本,临远315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常规品种,原代号B23。该品种属普通冬小麦品种,幼苗生长习性半匍匐,生育期276天,株高92厘米,穗长7.9厘米,穗纺锤形,长芒,红粒。成穗...
关键词:
关键词:冬小麦杂交选育
240份小麦苗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与重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2
2022年
为了解240份小麦材料苗期的抗旱性并筛选有效苗期抗旱指标,在干旱胁迫和对照环境下测定胚芽鞘长(CL)、第一叶长(FL)、地上部鲜质量(SFW)等8个苗期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各材料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各材料胚芽鞘长、根冠比高于对照组,其他指标低于对照组。对各性状抗旱系数的隶属函数值进行主成分分析,将8个性状归纳为3个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0.5%。聚类分析将240份材料分为高抗旱、抗旱、中等、干旱敏感、干旱高敏感5个群体,其中高抗旱品种13份。苗期指标抗旱系数与重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苗期的胚芽鞘长与株高、旗叶长、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苗期活力高的品种具有较高的千粒质量,通过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抗旱系数D值进行苗期抗旱性评价更准确。通过小麦苗期抗旱性鉴定,可提前对小麦进行抗旱性评价,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并加速小麦抗旱育种进程。
孙楠楠周全职蕾乔朋放牟丽明倪胜利Dauren Serikbay李兴茂胡银岗陈亮
关键词:小麦苗期抗旱性农艺性状
黄土塬区旱作大豆覆膜保水技术效果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研究了不同覆膜方式对旱作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结果表明,秋季覆膜的周年栽培模式可有效蓄保秋冬闲期土壤水分,大豆临播前0~100cm土层贮水量比常规覆膜或传统露地增加30.5mm,土壤贮水量的增加可有效缓解大豆生长前期土壤水分不足而造成的水分胁迫;周年覆膜大豆产量为3 228.7kg/hm2,较常规覆膜和传统露地分别增产19.0%和40.8%,水分利用效率为10.3kg/(hm2.mm),较常规覆膜、传统露地分别提高10.8%和37.3%。
王立明陈光荣张国宏李兴茂倪胜利杨如萍
关键词:旱作大豆水分利用效率覆膜黄土塬区
甘肃省粮食生产分析及产能提升战略构思被引量:2
2023年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甘肃省粮食产量每年以13.535万t、53.485 kg·hm^(-2)速度增加。2021年粮食总产量、单产和人均粮食占有量分别达到1231.5万t、4600.3 kg·hm^(-2)和494.6 kg,总产和单产年均递增率分别为2.54%和3.01%,粮食生产实现了供需紧平衡。每生产1个百万吨级粮食所需时间由20 a降低到3.3 a,每生产1个300 kg·hm^(-2)粮食单产量级需时由8 a下降到不足3 a。粮食总产和单产增幅显著高于播种面积减幅。粮食增长过程中气候影响占比降低,技术进步作用占比增强。粮食产量增加得益于玉米和马铃薯播种面积扩大,夏粮与秋粮作物适水种植结构由1978年60.6∶39.4调整到2021年32.4∶67.6;同时归结于粮食生产重心向旱作区转移及地膜覆盖集雨技术的突破,旱作区以占全省75.8%的粮食播种面积生产了65.4%的粮食。新时期全省粮食需求仍持续增加,2025—2030年有1280~1360万t粮食生产能力预期。面向农业发展新阶段,提高甘肃省粮食生产能力,要着眼于重塑“陇东粮仓”、强化河西粮食生产功能,发挥沿黄及洮、渭、泾河灌区和徽成盆地生产潜力的战略布局,通过稳面积优结构、建设高标准农田、科技创新、节水增粮高产带建设等工作,保障全省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
樊廷录吕迎春杨天育王淑英王睛李尚中赵刚李兴茂
关键词:粮食产量
旱地冬小麦灌浆期冠层温度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被引量:45
2007年
利用红外测温仪,于2005~2006年在甘肃陇东旱原研究了我国北方冬麦区域的23个小麦品种(系)灌浆不同时期冠层温度的差异及其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小麦在籽粒灌浆结实期存在着冠层温度高度分异的现象,其分异程度随灌浆过程的进行明显加大,到灌浆中后期达到最大。无论灌浆初期还是中期或中后期,旱地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与冠层温度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2=0.445-0.812),并且随着灌浆期推移,相关性增大,灌浆中后期冠层温度每升高1℃,旱地冬小麦产量减少近280 kg hm-2,水分利用效率下降约0.6 kg hm-2mm-1。灌浆中期以后不同基因型小麦冠层温度保持较高的一致性,冠层温度偏低的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灌浆中后期的冠层温度在评价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上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作为一个田间选择指标应用。
樊廷录宋尚有徐银萍李兴茂
关键词:冬小麦冠层温度水分利用效率
陇鉴系列抗旱优质冬小麦品种选育实践及成效
2024年
为了持续推进寒旱区冬小麦品种选育与应用,以陇鉴系列冬小麦品种为例,回顾和讨论了陇东地区冬小麦育种目标、基因背景来源、主要方法措施、品种改良进展和推广应用情况。提出今后的冬小麦育种工作应以抗旱优质为主,兼顾抗条锈病、白粉病等的育种目标,采用辅助选择和多生态鉴定方法相结合的后代选择方法,保持抗寒抗旱和抗条锈病的优势,同时要加强矮秆丰产品种、抗白粉病品种的筛选,加快寒旱区优质小麦推广应用。
李兴茂倪胜利
关键词:冬小麦抗旱
抗锈、丰产冬小麦新品种陇鉴386选育
张国宏倪胜利陈光荣杨如萍董博李兴茂雍致明张建军李尚中党翼王磊赵刚唐小明王勇骆惠生
冬小麦新品种陇鉴386是以抗锈丰产亲本1321为母本,以综合农艺性状优良抗旱、抗寒、对条锈病免疫的陇鉴127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属普通型冬小麦,幼苗生长习性匍匐,生育期273天,株高83.7cm,穗长8.4cm,穗...
关键词:
关键词:冬小麦品种选育
利用photoshop软件研究小麦苗期活力
2013年
为了实现低成本、快速、准确地测量小麦苗期活力。通过批量样品210份,在两点种植,幼苗期采用数码照片提取图像参数计算植被覆盖度(GC),研究了GC与反应幼苗生物量的指标间遗传变异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苗期GC和NDVI存在显著的基因型间差异,冬、春苗期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GC的遗传力高达0.72~0.88。苗期阶段测定的GC和NDVI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因此,利用数码照片分析GC,可以评估小麦苗期活力,应用作物早代选择上。
韩晓春李兴茂
关键词:数码照片小麦幼苗活力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