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 作品数:64 被引量:660 H指数:12 供职机构: 山西农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学 天文地球 更多>>
不同水稻品种无机汞和甲基汞富集及暴露风险评估 被引量:2 2017年 最近研究表明水稻食用成为内陆汞矿区人体的另一个主要甲基汞暴露途径。水稻是一种高甲基汞富集的植物,而在所有的汞化合物中,甲基汞的毒性最强,能通过食物链富集放大。因此水稻中甲基汞富集对人体的危害引起了广泛的注意。本论文主要通过模拟汞污染地区水稻生长实验,来探究无机汞和甲基汞在水稻体内富集的机制,并对水稻富集无机汞和甲基汞的相关因素进行推测,对汞污染地区的水稻种植做出指导。同时通过分析居民平均每日可能通过水稻摄取的甲基汞量对当地居民的甲基汞暴露风险进行评价。本研究发现稻米是水稻富集甲基汞的主要部位。水稻体内的无机汞主要来源于空气而不是土壤。水稻成熟后,水稻各组织中大部分的甲基汞转运到水稻稻米中,而水稻中大部分无机汞则不参与转运。实验的四种水稻品种富集甲基汞的能力有所不同,富集甲基汞能力为有色稻种>粳米>籼米。稻米富集甲基汞量与稻米中的氨基酸含量有一定相关性。同时根据四种水稻可能对居民的每日甲基汞暴露值分析发现其中两种水稻的甲基汞暴露健康风险指数大于1,当地居民长期食用将面临着较高的甲基汞暴露风险。 朱代文 张瑞庆 李刚关键词:无机汞 甲基汞 水稻品种 风险评估 尾渣堆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对植物影响研究 被引量:5 2018年 以小秦岭金矿区内选矿厂尾渣堆为研究对象,采集尾渣堆积点及周边土壤样品36个,以土壤样品中的Cr、Cu、Zn、Ni、As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采样点及剖面土壤Cr、Cu、Zn、Ni、As污染程度及相关性进行分析。采集土壤样品附近芦苇、花生、茵陈蒿等典型植物样品共计12份,测定Cr、Cu、Zn、Ni、As含量,并计算各植物样品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对植物富集特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距尾渣堆0~10m范围内,Cu为重度污染,Zn为轻度污染。0~30cm土壤剖面Cu和Zn含量表明,二者平均含量表现出20~30cm>0~10cm>10~20cm的趋势。茵陈蒿与其他植物相比,地上部分Cu、Zn的含量较高,但因其形态特征,富集能力有待进一步验证。 卢楠 李刚 李刚关键词:尾矿渣 重金属污染 植物修复 土壤重金属赋存形态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18年 指出了土壤中重金属赋存形态决定其生物有效性及毒性,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土壤重金属赋存形态的分类及其提取方法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影响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与迁移转化的因素,表明土壤pH值、有机质、外源重金属量和人为活动干扰影响最显著,并展望了土壤重金属形态研究趋势。 李燕 卢楠 卢楠关键词:土壤 重金属 赋存形态 影响因素 放牧对赖草群落生物量及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2014年 通过对围封5年与自由放牧的赖草(Leymus secalinus)群落进行整个生长季的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动态观测,旨在了解放牧对赖草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生长季围栏内外赖草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放牧样地物种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围封样地(P<0.05),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不同时期变化趋势不同;赖草群落地上生物量、高度、盖度、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整个生长季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放牧显著降低群落地上生物量(P<0.05),在整个生长季放牧使群落盖度平均降低31.82%,群落高度平均降低36.37 cm围封样地群落地下生物量在7月和9月出现2个峰值,分别为4148.4和4359.27 g·m^(-2),放牧样地地下生物量在8月达到最大,为2559.28 g·m^(-2);群落地下生物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所占比例逐渐减小,其中围封和放牧样地0~30 cm土层所占比例分别为75.64%和77.37%。适度放牧有利于促进赖草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不合理放牧降低草地植物群落的盖度、高度和生物量,因此围栏封育能够促进赖草草地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刘晓妮 李刚 赵祥 张宾宾 刘碧荣 董宽虎 王永新 任国华关键词:围封 放牧 生物量动态 山西铁杆蒿草地群落碳、氮密度区域差异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9 2020年 为明确山西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群落碳、氮密度的区域差异,以及导致这种空间变化的驱动因素,本试验以山西省铁杆蒿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晋北半干旱地区和晋南半湿润地区铁杆蒿群落的碳(C)、氮(N)密度,分析了其与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土壤理化性质和地上、地下生物量等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山西南北铁杆蒿群落碳、氮密度空间分布存在差异,晋南地区铁杆蒿群落的群落碳、氮密度分别为651.83 g C·m^-2和20.63 g N·m^-2,晋北地区铁杆蒿群落的群落碳、氮密度分别为418.89 g C·m^-2和13.90 g N·m^-2。以群落各组分碳、氮密度代表样点进行RDA(Redundancy analysis)冗余分析排序得出造成两地区群落碳、氮密度分异的主要生态因子均为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土壤有机碳含量以及土壤砾石比。可见,山西晋南和晋北地区铁杆蒿群落碳、氮密度空间分布存在差异,不同气候区铁杆蒿群落碳、氮密度空间差异与生物量的积累密切相关,驱动晋南和晋北地区铁杆蒿群落碳氮密度分异的环境因素为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土壤有机碳含量以及土壤砾石比。 杜艺 邢鹏飞 贾镇宁 李刚 赵祥 董宽虎关键词:生态因子 石油开采对延安周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以延安市区周边黄土高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年限石油开采后油井周边植被进行调查,对比研究了油井开采对该地区植物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井周边植物重要值最大的植物有虎尾草、茵陈蒿和苣买菜,其重要值分别为52.5... 李刚 王启龙 何利蓉 卢楠 魏样 孙婴婴关键词:石油开采 黄土高原 群落多样性 燕麦品种(系)的营养品质综合评价 被引量:18 2021年 为筛选营养品质优良的燕麦品种(系),对72份燕麦品种(系)的粗纤维、粗蛋白、淀粉和β-葡聚糖含量4个营养品质进行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供试燕麦品种(系)的粗纤维、粗蛋白质、淀粉和β-葡聚糖含量平均分别为1.57%、19.35%、41.98%和4.13%;粗纤维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2.48%;β-葡聚糖含量变异系数最小,为12.59%。营养品质综合表现较好的品种(系)有px0412、8928-2-2、3121-3、8928-7-5,其等权关联度和加权关联度综合排名位列前4。 王慧 杨富 姜超 施毅 李刚关键词:燕麦 营养品质 灰色关联分析 燕麦全程机械化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3 2020年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杂粮生产逐步实现了机械化。燕麦作为杂粮中的重要保健食品之一,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推广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可节约人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笔者以晋西北燕麦主产区生产技术为例,介绍了机械化整地、播种、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联合收割等措施,达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杨富 李刚 施毅 姜超 王力关键词:燕麦 机械化 栽培技术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4种灌木的生物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30 2013年 灌木生物量模型是预测灌木生物量最有效的方法。选择腾格里沙漠南缘荒漠生态系统中常见的4种灌木(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珍珠猪毛菜(Salsola passerina)、红砂(Reaumuria soongarica))为研究对象,以株高(H)和冠幅(C)的复合因子灌木体积(V)为自变量,通过回归分析,分别构建了4种灌木和混合物种的叶、新生枝、老龄枝、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和整株生物量的预测模型。通过决定系数(R2)、估计值的标准误(SEE)和回归检验显著水平(p<0.05)筛选出了最优的生物量估测模型。结果显示:4种灌木的生物量模型主要以幂函数W=aVb为最优模型,少数以三次函数W=a+bV+cV2+dV3为最优模型。灌木生物量与V之间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01),决定系数较高,分别为:叶片(0.775 杨昊天 李新荣 王增如 贾荣亮 刘立超 高艳红 李刚关键词:灌木 生物量 荒漠地区 燕麦高产优化栽培试验 被引量:1 2020年 为探明燕麦高产栽培措施,设计了品种(A)、密度(B)、N肥(C)、P肥(D)、灌溉(E)等5因素5水平正交试验,研究栽培措施对燕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灌水对燕麦产量影响显著;而密度、N肥、P肥的影响不显著。在25个组合中以处理12(A3B2C4D1E3)即品种白燕二号、密度450万粒/hm^2、氮肥175kg/hm^2、磷肥0kg/hm^2、灌浆期灌水1次组合的燕麦产量最高,单产达3180.00kg/hm^2。 皇甫红芳 李刚 苏占明关键词:燕麦 高产 优化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