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增会

作品数:8 被引量:47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脊髓
  • 3篇脊髓空洞
  • 3篇脊髓空洞症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脊髓空洞病
  • 2篇梗死
  • 2篇NMR
  • 2篇成像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梗死性
  • 1篇多发梗死性痴...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梗死性
  • 1篇多发性梗死性...
  • 1篇多发性脑梗死
  • 1篇硬变
  • 1篇诱发电位
  • 1篇枕大孔
  • 1篇枕大孔区

机构

  • 8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8篇李增会
  • 3篇谭静江
  • 2篇杨遇春
  • 2篇王德生
  • 2篇江涛
  • 2篇杨世春
  • 2篇赵世光
  • 2篇刘志兰
  • 2篇石长斌
  • 2篇杨富明
  • 1篇徐晓云
  • 1篇高晶
  • 1篇曲松滨
  • 1篇王静
  • 1篇张波
  • 1篇刘鹏飞
  • 1篇蒋贤
  • 1篇王柱石
  • 1篇石亚力
  • 1篇沈翠茹

传媒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哈尔滨医药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7
  • 1篇1995
  • 3篇1993
  • 1篇199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组织学方法界定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可行性探讨被引量:35
2001年
目的 探讨用组织学方法界定脑梗死患者脑组织缺血性半暗带的可行性。方法 对 7例脑梗死病例的尸检大脑进行MRI的T2 图像分析 ,并观察脑组织大 /小切片、神经元、小胶质细胞、星形细胞、血管、细胞骨架 (MAP2 、NF2 0 0 )以及部分细胞因子 ;按损伤程度将病灶分为 0~ 3区 ,研究不同区域的特点。结果  0区的神经元、胶质细胞和血管皆坏死 ,可出现嗜伊红神经元 ,细胞骨架消失 ;1区可见大量缺血的暗神经元及皱缩神经元 ,细胞骨架严重破坏 ,有小胶质细胞激活等炎细胞反应 ;2区可见部分缺血变化的神经元、暗神经元和形态正常的神经元 ,有星形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反应 ,细胞骨架正常或改变轻微 ;缺血 2d内 2区面积迅速减小 ,此时MRI显示的病灶小于组织大切片证实的病灶 ,只显示 0区和 1区病灶 ,不显示 2区病灶。 3区细胞形态正常 ,有小胶质细胞激活、星形细胞增生、转化生长因子 (TGF)表达增加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阳性表达 ,持续存在于全部病例的病灶周边。结论  0区、1区为中心坏死区。结合MRI、细胞和细胞骨架变化可以推断 ,2区为半暗带等值区 ;3区为损伤反应区 ,有些文献称之为“半暗带”。
高晶郭玉璞谭静江李增会刘志兰江涛
关键词:脑梗塞磁共振成像细胞支架病理学
脊髓空洞症的MRI与临床17例报告
1995年
脊髓空洞症的MRI与临床17例报告曲松滨,王秀华,李增会,谭静江,葛茂振自八十年代磁共振成像(MRI)应用于临床,大大提高了脑脊髓空洞症的确诊率。本文对经MRI证实的17例脑脊髓空洞症的MRI与临床所见进行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7例...
曲松滨王秀华李增会谭静江葛茂振
关键词:脊髓空洞症NMR成像
多发梗死性痴呆的MRI特征被引量:1
2003年
应用MRI测量多发性脑梗死(MI)和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ID)两组患者各部位梗死灶容积,探讨MID的MRI特征。结果MID组各部位梗死灶容积均大于MI组,基底核区、颞叶、枕叶的梗死对MID的产生起重要作用。提示:梗死灶容积及其累及的部位是MID的主要因素。
刘志兰谭静江刘鹏飞姜涛石亚力张波李增会
关键词:多发性梗死性痴呆MRI特征多发性脑梗死脑白质疏松
国人脑干脊髓角正常值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1993年
本文应用磁共振成象技术,测量了100侧正常人的脑干脊髓角。结果表明,正常人的脑干脊髓角平均为163.9度。脑干脊髓角的变化与性别和年龄无直接关系。大部分枕大孔区发育异常病人脑干脊髓角变小。
王德生张黎明段淑荣徐晓云李增会王柱石汤立华于桂春
关键词:NMR
晚期肝硬化患者酸碱失衡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1991年
本文对5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了血气、酸碱及血清电解质等检测,探讨此类患者酸碱平衡紊乱变化规律,以便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对象和方法50例肝硬化患者均系失代偿期,其中48例为肝炎后肝硬化,HBsAg阳性。
蒋贤王明俊余晓玲李增会
关键词:肝硬变酸碱失衡
环枕畸形与脊髓空洞症被引量:1
1993年
脊髓空洞症(以下简称SM)至今病因不明,治疗方法亦无定论。我科近五年来通过近百例SM病人临床和MRI检查以及32例此类病人的手术治疗,认为SM和环枕畸形密切相关,并对其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赵世光杨富明杨世春石长斌蔺友志杨遇春戴钦舜李增会
关键词:脊髓空洞病环枕畸形
脊髓空洞症诊断治疗新方法探讨被引量:2
1993年
本文提出了用后颅凹减压,蛛网膜粘连剥离,大型空洞积水穿刺抽液及项筋膜紧缩综合方法,治疗脊髓空洞症新术式。用此术式治疗此种病人25例,取得了满意效果。随访证实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空洞腔缩小。本文对脊髓空洞症和中央管积水的诊断用语,提出了新概念,并对二者发生机制、临床表现、脊髓外观形态、磁共振(MRI)影象和局部病理组织学改变,提出了新见解。
杨富明杨世春赵世光蔺友志石长斌杨遇春李增会
关键词:脊髓空洞病
脑干脊髓角与枕大孔区畸型30例临床研究被引量:2
1997年
对符合枕大孔区畸型诊断标准的30例病人进行了临床症状、体征、X线、不同头位诱发电位、核磁共振及脑干脊髓角对照研究。证实:脑干脊髓角减小与锥体束损害程度呈等级正相关。人为造成脑干脊髓角减小,齿突压迫加重时诱发电位异常明显增加。脑干脊髓角是判定齿突压迫及判定环枕畸形锥体束损害的主要指标。
王德生高晶王静李增会沈翠茹江涛
关键词:诱发电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