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成刚

作品数:7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5篇油藏
  • 3篇注水
  • 2篇盐岩
  • 2篇碳酸
  • 2篇碳酸盐
  • 2篇碳酸盐岩
  • 2篇缝洞
  • 2篇缝洞型
  • 2篇缝洞型油藏
  • 1篇底水
  • 1篇压裂
  • 1篇优化算法
  • 1篇油藏开发
  • 1篇油藏模型
  • 1篇油水
  • 1篇油水界面
  • 1篇油田
  • 1篇中高压
  • 1篇水侵
  • 1篇水体

机构

  • 7篇中国石化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7篇李成刚
  • 2篇刘培亮
  • 1篇施俊林
  • 1篇刘波
  • 1篇田亮

传媒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天然气勘探与...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 1篇广东石油化工...
  • 1篇油气藏评价与...
  • 1篇华东科技(综...
  • 1篇中国石化中国...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智能算法的气藏水体参数计算
2024年
气藏水体参数的合理确定是准确计算水侵量的重要因素,为水侵气藏动态分析、开发方案的调整提供有力支撑。为此,以水驱气藏物质平衡方程为基础,建立水体参数模型以形成目标函数,在拟合地层压力与实测地层压力误差最小的前提下计算水体参数,探讨基于智能算法的气藏水体参数计算方法。以某气藏A井区为例,分别采用鲸鱼优化算法和粒子群优化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优化,计算水体参数,并作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用鲸鱼优化算法得到最佳的水体参数组合是水体内边界半径(r_(w))1101 m,无因次外边界半径(r_(eD))5.10,水侵角度(θ)25.07°,储容比(ω)0.13,窜流系数(λ)0.00035;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得到最佳的水体参数组合是水体内边界半径(r_(w))1030 m,无因次外边界半径(r_(eD))4.83,水侵角度(θ)15.68°,储容比(ω)0.21,窜流系数(λ)0.00016。②两种算法得到拟合地层压力值与实测地层压力值的相对误差均较小,整体不超过5%;同时,鲸鱼优化算法的平均相对误差1.36%,较之粒子群算法平均相对误差2.01%,鲸鱼优化算法的误差相对更小。③鲸鱼优化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全局搜索能力强和操作简便等优势;粒子群算法作为一种进化算法,具有计算目标函数收敛值更小的特点。两种算法均可行。水体参数计算结果为该气藏水侵规律分析确定了基础参数,算法对比研究结果则增添了新的技术手段,为我国同类气藏的水体参数计算及基于计算结果的气藏高效开发提供技术参考。
宋利红李成刚刘波魏之焯江良伟
关键词:粒子群算法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定量化注水技术研究被引量:14
2018年
利用蚂蚁体追踪技术和井间干扰试验,实现缝洞关联关系的精细描述和连通性的定量化表征,逐步建立了缝洞型油藏定量化注采井网构建技术,极大的提高了注水有效率。根据不同岩溶背景区储层发育特征,构建了风化壳区多维井网、暗河区立体结构井网和断溶体背景线状井网,形成了差异化井网构建技术。在矢量化井网构建的基础上,利用弹性驱+水压复合驱水侵计算模型,初步实现底水油藏注水强度定量化;利用注采对应曲线,初步实现了封闭弹性驱油藏注水强度定量化;通过分析示踪剂响应特征曲线,实现了注水周期定量化;通过综合分析能量变化曲线和物质平衡方法,实现各向分水率定量化计算。实例应用表明,上述技术可有效提高水驱采收率。
田亮李佳玲袁飞宇李成刚
关键词:缝洞型油藏
断溶体油藏仿底水与仿压裂注水方法和应用效果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断溶体油藏是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开发的新对象,通过对开发现象与注水机理的深入研究,针对塔河油田开发中常见的3种典型的注水波及效率低的问题:井储关系匹配差、常规注水形成类水锥、多个缝洞组合结构,提出了一种更能适应缝洞体井储关系、不同展布形态和复杂内部结构的仿底水注水方法,以此来提高注水波及率,这相较于常规注水替油,注水有效率从60%上升至75%。针对井眼与缝洞体之间3种常见的注水动用通道差的开发问题:井眼与缝洞体存在偏移、井眼与缝洞体没有建立有效动用通道、井控缝洞体采出程度高而远井有未动用缝洞体,提出了一种更加全面的建立缝网动用体系的低成本仿压裂注水方法,有效扩大了井控动用储量,平均单井产能增油幅度为11 t/d。通过仿底水与仿压裂注水方法应用实践显示:提高注水总量和注水压力,断溶体油藏注水有效率大幅提升,注水增产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刘培亮李成刚蒋林
关键词:波及体积
断溶体油藏追踪油水界面变化的新方法
2024年
在底水驱动型断溶体油藏中确定原始油水界面及追踪动态油水界面变化一直是制约剩余油预测的重要难题。此文聚焦油水界面的油藏本质,精细量化了储集体的孔隙体积,开发动态数据试井化处理计算水油体积比,动静结合等比例分配油水体积计算出原始油水界面。在油藏内部划分出油水界面,后期根据水驱动用过程评估曲线划分水驱阶段,追踪动态油水界面变化,避免陷入前期常规方法选取参数困难、计算误差大的困境。开发实践证实该方法得到的结果误差小,计算方便快捷,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刘培亮李成刚蒋林
关键词:缝洞型油藏油水界面
CGP-1Z催化剂的工业应用
为了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的烯烃含量、同时增加丙烯的产量,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了MIP-CGP最新工艺(MIP--A Novel FCC Process for Maximizing Iso-Paraffins;CGP--C...
李成刚施俊林
关键词:汽油烯烃含量催化裂化催化剂
文献传递
油藏开发中高压注水机理分析研究
2019年
高压注水属于油田水驱开发中的一类特殊的高压注水井,本文通过分析油藏开发中高压注水的机理,寻找出高压注水的原因,根据不同原因划分6 种具体类型,从而制定不同开发对策,提升注水开发效果。
李成刚
关键词:高压注水
碳酸盐岩断溶体油藏模型识别图版及其应用被引量:4
2020年
针对碳酸盐岩断溶体油藏建模中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运用岩溶模型演化和油藏开发动态分析相结合的建模方法,利用能量指示曲线、注水指示曲线的动态数据,建立了“2大类5亚类”油藏模型识别图版。依据图版可识别不同储集空间类型的断溶体油藏,并建立相应的油藏模型。通过在单一储集空间缝洞密集群多频次体积酸化恢复扩大泄油体积、多储集空间缝孔联合体远距离酸化建立连通通道、多储集空间缝洞密集群复杂缝酸化提高导流能力等实际应用表明,该识别方法简单有效,应用性强,对指导精准措施、高效注水注气和提升开发效益均有借鉴意义。
李成刚李英强
关键词:储集空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