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成鑫

作品数:13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脊柱
  • 8篇先天
  • 8篇先天性
  • 7篇脊柱侧
  • 6篇脊柱侧凸
  • 6篇侧凸
  • 5篇畸形
  • 4篇手术
  • 4篇椎体
  • 4篇先天性脊柱侧...
  • 4篇小儿
  • 3篇半椎
  • 3篇半椎体
  • 2篇手术治疗
  • 2篇疗效
  • 2篇后路
  • 2篇脊柱畸形
  • 2篇关节
  • 2篇半椎体畸形
  • 1篇带血管

机构

  • 1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医学院

作者

  • 13篇李成鑫
  • 11篇张学军
  • 10篇祁新禹
  • 8篇潘少川
  • 8篇于凤章
  • 8篇孙琳
  • 4篇孙保胜
  • 4篇郭东
  • 3篇白云松
  • 3篇孙琳
  • 3篇曹隽
  • 3篇孙宝胜
  • 2篇余升华
  • 2篇祁新宇
  • 2篇刘虎
  • 2篇李健
  • 2篇高梁斌
  • 1篇贾和庚
  • 1篇范竟一
  • 1篇于风章

传媒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医刊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生长棒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对椎体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应用生长棒技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探讨生长棒撑开手术对撑开节段内外脊柱和椎体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2008年6月~2013年12月采用生长棒技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221例,术后至少有两次脊柱CT检查且2次检查间至少有1次撑开的患儿31例,男17例,女14例,首次手术时年龄3.2~9.1岁;第一次CT检查时年龄为7.1±2.3岁;末次CT检查时年龄为10.0±2.1岁。1.0~5.9年内共进92次撑开手术,人均撑开次数为3次,年均撑开次数为1.1次。第一次CT检查平均为第2次撑开,末次CT检查平均为第5次撑开。测量并比较第一次和末次CT检查时患者生长棒撑开节段内外椎体高度、主弯Cobb角、矢状位胸后凸Cobb角、T1~T12和T1~S1高度、脊柱偏移距离。结果:第一次和末次CT检查时撑开节段内单个椎体高度为18.2±4.7mm和21.8±5.5mm,撑开节段外单个椎体高度为19.2±3.2mm和22.7±3.4mm,前后两次撑开节段内外椎体高度有统计学差异(P=0.035)。撑开节段内、外单个椎体高度增加为1.4±0.9mm/yr、1.2±0.9mm/y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撑开节段内椎体比撑开节段外椎体生长快。两次测量时冠状位主弯Cobb角分别为56.8°±15.3°和52.9°±15.4°,矢状位胸后凸Cobb角为36.6°±18.9°和43.7°±18.2°,T1~12高度为16.7±3.3cm和19.1±3.3cm,T1~S1高度为27.9±4.7cm和32.5±4.7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柱平移为18.6±15.2mm和20.0±21.4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生长棒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时撑开节段内的正常椎体生长速率快于撑开节段外的椎体生长速率,撑开期间胸椎和脊柱高度均相应增加。
郭东曹隽张学军潘少川祁新禹白云松刘虎孙琳李成鑫
关键词:先天性脊柱侧凸
小儿骨淋巴管瘤合并脊柱畸形的诊断及治疗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探讨小儿骨淋巴管瘤合并脊柱畸形的诊断、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北京儿童医院1983至2010年收治的8例骨淋巴管瘤合并脊柱畸形的患儿进行系统分析及随访,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组织病理学特点、治疗方法的选择、治疗结果的评定进行系统总结,尤其是针对该病合并脊柱畸形的发生、发展、预后及早期干预治疗的结果进行评定,结合国内外对该病的治疗经验,总结出小儿骨淋巴管瘤合并脊柱畸形的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结果 8例患儿中2例由于治疗不及时导致截瘫,其余6例经过手术刮除病灶植骨、病灶内反复注射平阳霉素及椎弓根钉系统矫正脊柱畸形,经随访10个月至两年,骨淋巴管瘤病灶明显减小或消失,脊柱畸形得到有效控制,脊柱侧弯由术前平均61.3°改善至26.3°,平均矫正率57.0%;脊柱后凸由术前的平均61.6°矫正至25.6°,平均矫正率58.4%.结论 小儿骨淋巴管瘤十分罕见,若侵犯椎体肋骨会导致脊柱畸形进行性加重最终导致截瘫出现.若能早期诊断并采用针对淋巴管瘤的药物治疗及针对脊柱畸形的稳定性手术可以使骨淋巴管瘤得到有效治疗,并能使合并的脊柱畸形得到有效控制避免截瘫的发生.
王燕妮张学军祁新禹孙琳李成鑫孙保胜白云松于凤章
关键词:儿童淋巴管瘤
尺骨延长治疗儿童多发性骨软骨瘤所致前臂畸形26例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总结26例因多发性骨软骨瘤导致前臂畸形的手术治疗经验,探讨手术的安全性、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采用尺骨截骨Ilizarov技术和骨外固定器逐渐延长尺骨,矫正弯曲,同时牵引桡骨小头复位。在治疗过程中,始终进行腕关节、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的屈伸功能锻炼,尤其是伸直功能锻炼。结果8例前臂短缩、弯曲得到矫正,肘内翻、腕关节尺偏纠正,外观满意。前臂旋转功能较术前改善,旋前增加10°-16°,旋后增加11°-14°。1例发生暂时性桡神经麻痹,1例发生肘关节功能障碍,2例低龄患儿出现指间关节屈曲,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结论采用尺骨延长术治疗多发性骨软骨瘤所致的前臂畸形具有改善外观和功能的作用。治疗期间应注意肘关节、腕关节、掌指关节和指问关节的康复训练,尤其是低龄儿童。
孙琳郭东孙保胜于凤章张学军李成鑫祁新禹潘少川
前后路与单纯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治疗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弯的疗效评估
目的探讨评估前后路与单纯后路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半椎体畸形的效果。方法手术治疗76例半椎体畸形的患儿,按照术式分为前后路半椎体切除组及经后路半椎体切除组,两组病例均为后路矫矫形固定,随访观察术后情况,比较评价治疗效果。结...
张学军于凤章孙琳李成鑫祁新禹孙宝胜潘少川
文献传递
先天性脊柱畸形合并椎管内神经系统畸形发病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 了解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中椎管内畸形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发病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03年3月至2009年10月经本院治疗的610例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术前行病史采集,脊柱CT、MR、腹部B超,心脏彩超等检查,了解脊柱、椎管内畸形及其他系统畸形情况.结果 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中椎管内神经系统畸形的发生率为33.0%(201/610),在发病与性别、胎次、父母亲年龄、出生地、脊柱畸形分类、侧弯部位、侧凸方向以及是否合并泌尿系畸形,心血管畸形,肋骨及胸壁畸形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脊柱侧弯Winter分型为混合型者,在椎管内神经系统畸形组较无畸形组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 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椎管内神经系统畸形的发生率较高,需引起临床重视,建议行CT结合MRI检查,以早期发现,避免漏诊,并予适当处理.
郭东曹隽张学军孙琳李成鑫孙保胜祁新禹于凤章潘少川
关键词:椎管神经系统
Marfan’s综合征合并小儿脊柱侧凸的外科治疗探讨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Marfan’s综合征合并小儿脊柱畸形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方法  30例Marfan’s综合征合并脊柱畸形的患儿在我院得到矫治及随访。 1 3例采用单纯后路矫形融合 ,1 7例采用前路松解加后路矫形。其中 2 0例曾采用支具等保守疗法。通过对手术前后的顶椎偏移 (AVT) ,顶椎旋转度 (AVR) ,Cobb’s角 ,躯干移位程度 (TS)及身高的变化比较 ,分析总结治疗效果并探讨治疗原则。结果 单纯后路矫形术后并发症较多 ,前后路较大范围的融合疗效较佳。结论 Marfan’s综合征合并小儿脊柱畸形应早期治疗 。
张学军于凤章孙琳李成鑫祁新宇潘少川
关键词:外科手术小儿脊柱侧凸
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及手术治疗被引量:1
2006年
张学军孙宝胜于凤章孙琳李成鑫祁新禹
关键词:先天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脊柱侧凸畸形半椎体畸形分型方法后凸畸形
Apofix内固定器械治疗小儿半椎体畸形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观察Apofix内固定器械治疗小儿半椎体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后路会师式方法切除半椎体 ,后路置入Apofix内固定器械加压固定并植骨治疗 4 0例半椎体畸形患儿 ,随访 7~ 12个月 ,观察术后情况。结果 术前Cobb角平均为 31°,术后为 2 0 °,侧弯明显得到控制 ,但术后存在一定的并发症 ,如曲轴、脱钩、感染等。结论 Apofix内固定器械治疗小儿半椎体畸形效果良好 ,此术式值得推广。
余升华李健高梁斌李成鑫
关键词:APOFIX内固定半椎体畸形器械治疗后路目的观脱钩
中华长城内固定器械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观察中华长城器械治疗小儿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 :应用中华长城内固定器械矫正青少年脊柱侧凸45例 ,通过比较术前术后的Coob角、顶椎移位、顶椎旋转及身高的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术前Coob角平均64°,术后平均 2 7°。顶椎移位术前平均 2 1 7cm ,术后平均 1 54cm。身高平均增加 6cm。所有患儿在术后 1年均获得满意的脊柱融合 ,并保留一定的脊柱活动度 ,术后并发症较少。结论 :中华长城内固定器械对矫正脊柱Coob角40°~ 70°脊柱侧凸疗效满意 。
张学军于风章孙琳李成鑫祁新宇潘少川
关键词:脊柱侧凸青少年
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及手术治疗
先大性椎体发育异常可导致各种脊柱畸形,包括先天性脊柱侧凸,先天性后凸畸形或侧后凸畸形。先天性脊柱侧凸按照Meo分型方法可分为椎体形成缺陷,分节缺陷和混合型三类。对于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患者,没有一种术式均能适合,手术成功的关...
张学军孙宝胜于凤章孙琳李成鑫祁新禹
关键词:儿科疾病先天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疗效评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