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敬东

作品数:20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心肌
  • 5篇心律
  • 5篇心律失常
  • 4篇电图
  • 4篇心电
  • 4篇心电图
  • 4篇心肌缺血
  • 4篇缺血
  • 3篇动态心电图
  • 3篇心病
  • 3篇心肌梗塞
  • 3篇心脏
  • 3篇血管
  • 3篇症状性
  • 3篇室性
  • 3篇左室
  • 3篇无症状
  • 3篇无症状性
  • 3篇无症状性心肌...
  • 3篇梗塞

机构

  • 19篇湛江中心人民...

作者

  • 19篇李敬东
  • 11篇罗蔚桓
  • 11篇李小珠
  • 6篇彭强
  • 5篇阮蓉
  • 4篇彭俊
  • 4篇阳军
  • 3篇孙华保
  • 3篇陈慧明
  • 3篇陈杰
  • 2篇袁淑云
  • 1篇魏志洪
  • 1篇邝丽
  • 1篇刘志隆
  • 1篇岑凯怡
  • 1篇杨法
  • 1篇肖慧敏
  • 1篇刘剑文
  • 1篇蒋建华
  • 1篇李志文

传媒

  • 4篇广东医学
  • 2篇岭南心血管病...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当代医师
  • 1篇现代保健(医...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0
  • 3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3篇1996
  • 3篇1994
  • 1篇199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并发心律失常相关因素研究
1997年
应用动态心电图(DCG)进行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相关因素研究,设有SMI者为观察组,共216例,无SMI者为对照组,共136例。结果表明:SMI组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无SMI组:SMI组白天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夜间,与SMI发生呈一致;60岁以上SMI组男性患者恶性心律失常检出率最高;总SMI时间越长,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频率越高。提示:及时掌握SMI并发心律失常情况及其规律,对于预防冠心病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及猝死发生有重要意义。
李小珠李敬东罗蔚桓阮蓉袁淑云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律失常
罗格列酮预防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作用
2007年
目的 在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评价了罗格列酮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作用.方法 选择45名2型糖尿病伴有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地被分配在对照组和罗格列酮组(分别为23和22名病人).在研究开始和随访6个月时分别进行了定量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主要的研究终点是再狭窄率,是由冠状动脉造影决定的.结果 40名患者完成了随访的冠脉造影,罗格列酮组和安慰剂组相比,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显著较低(支架损伤:17.6% vs 38.2%,P=0.030).结论 在2型糖尿病伴有冠心病曾经接受支架植入术的患者中,罗格列酮的治疗可以显著地减少支架内再狭窄.
彭俊陈杰李敬东
关键词:2型糖尿病支架内再狭窄罗格列酮
87例急性心肌梗塞后无症状室性心律失常及其远期预后研究
1996年
本文前瞻性对87例急性心肌梗塞(AMI)后患者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研究无症状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规律及1年随访结果。结果表明:AMI后无症状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高达86.2%。心肌梗塞范围较大、梗塞年龄60岁以上、梗塞后心功能降低及心肌缺血等均是并发严重无症状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有其昼夜变化规律,经针对性抗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组第一年内死亡率明显低于未治疗组,提示:预防和积极控制无症状室性心律失常对提高AMI患者远期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李敬东罗蔚桓李小珠孙华保阮蓉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预后
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与血清一氧化氮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1999年
目的 :探讨体内一氧化氮 (NO)在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塞病例在溶栓治疗前后用酶标法检测其血清NO含量 ,观察在临床上判断冠脉灌注再通后的变化。结果 :溶栓再通组的NO含量较正常组和未通组低 (P <0 0 5 ) ,室性心律发生率也高 (P <0 0 5 )。结论 :血中NO含量的减少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性损伤。
彭强李敬东陈杰
关键词:心肌梗塞AMI溶栓疗法
中青年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病早期干预治疗的预后观察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了解中青年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早期干预治疗的预后。方法:选择动态血压增高而临床未确诊为高血压病(即临界高血压病)的中青年患者300例(观察组),另选280例动态血压正常者作对照(对照组)。将观察组分为药物治疗组、非治疗组、改变生活方式组三小组,分别给以不同的处理;三组患者均随访5年。结果:①观察组动态血压参数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0.001)。②治疗后观察组三小组动态血压各参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③随访结果:药物治疗组未见发展为明显的高血压病者和心脑血管事件者。非治疗组64例(68.1%)发展为明显的高血压,其中6例(6.4%)发生脑梗塞,2例(2.1%)发生脑出血,10例(10.6%)发生左心室肥厚。结论:动态血压监测在早期诊断高血压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早期高血压属于可逆性阶段,经积极治疗可以痊愈。
李小珠李敬东邝丽刘剑文杨梅英冯佩兰袁淑云阮蓉阳军杨法肖慧敏岑凯怡
关键词: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心脑血管意外
应用动态血压探讨高血压病血压变化与脑血管突发事件的关系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与脑血管突发事件的关系。方法对120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测定并追踪随访,对后来发生脑血管突发事件的148例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与发生脑梗死、脑出血的关系进行研究;并随机选择100例来发生脑血管突发事件的高血压病患者作比较。结果脑梗死组及脑出班组共同点是收缩压呈持续升高,负荷值增大,血压夜间下降率均<10%,呈非构形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呈显著性。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脑血管突发事件的发生有关。
李敬东阳军李小珠罗蔚桓
关键词:高血压动态血压脑出血
Q-T离散度在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在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观察组)和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Q-Td、J-Td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LOWN2级室早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LOWN3级以上室早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中,Q-Td值大于50ms者,其高级别室早发生率较小于50ms者明显增高(P<0.005)。结论;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Q-Td与室早关系十分密切,Q-Td越大,室早LOWN分级越高。Q-Td增大的高级别室早患者可能是“良性室性心律失常”中存在亚临床心肌病变者,Q-Td增大可能是这类患者早期或首发的临床表现之一。
李小珠李敬东罗蔚桓
关键词:QT离散度室性心律失常
冠心病患者左室功能与心律失常事件关系的研究
1999年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左室功能、心室晚电位与心律失常事件之间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200例确诊为冠心病患者,进行左室功能、心室晚电位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及随访观察。结果 冠心病患者左室功能、心室晚电位与心律失常事件之间有非常密切关系。结论 冠心病患者进行左室功能及心室晚电位检测,对预测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有重要临床价值。
李敬东彭强李小珠阳军宗林娜
关键词:冠心病左室功能心律失常心室晚电位
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与血清一氧化氮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探讨体内一氧化及在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急性心校病例在溶栓治疗前后用酶标法检测其血清一氧化及(NO)含量,观察在临床上判断冠脉灌注再通过后的变化。结果:溶栓再通组的NO含量较正常组和未通组低(P<0.05),室性心律发生率也高(P<0.05)。结论:血中NO含量的减少与心肌缺血损伤。
彭强李敬东
关键词:一氧化氮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罗格列酮预防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作用
2009年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冠心病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伴有冠心病的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罗格列酮,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疗程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检测支架再狭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1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2%(P<0.01);两组的最小管腔直径于治疗后均明显增加,但以治疗组增加更显著(P<0.05)。结论罗格列酮对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有较好的效果。
彭俊陈杰李敬东
关键词:罗格列酮2型糖尿病再狭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