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欢

作品数:11 被引量:64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植入
  • 10篇耳蜗
  • 9篇人工耳
  • 9篇人工耳蜗
  • 8篇耳蜗植入
  • 5篇人工耳蜗植入
  • 5篇脑干
  • 4篇听觉
  • 3篇电刺激
  • 3篇植入后
  • 3篇听性
  • 3篇听性脑干
  • 3篇脑干反应
  • 3篇EABR
  • 2篇电诱发听性脑...
  • 2篇诱发电位
  • 2篇植入前
  • 2篇植入术
  • 2篇神经监测
  • 2篇听觉脑干

机构

  • 10篇北京协和医院
  • 3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11篇曹克利
  • 11篇李欢
  • 10篇魏朝刚
  • 4篇栾兰
  • 4篇栾岚
  • 3篇杨立军
  • 3篇王轶
  • 3篇程靖宁
  • 3篇张秋航
  • 3篇王斌
  • 2篇李原
  • 2篇张志利
  • 1篇陈晓巍
  • 1篇杨华
  • 1篇原猛
  • 1篇刘勇智

传媒

  • 2篇听力学及言语...
  • 2篇中华耳科学杂...
  • 2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听力语言...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术中经蜗窗龛电刺激记录听性脑干反应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建立人工耳蜗手术中经蜗窗龛电刺激记录听性脑干反应的方法。方法应用自制铂铱合金球形电极作为刺激电极,改装的人工耳蜗植入体连接体外言语处理器作为电刺激仪及Bio—logicNavigatorPro诱发电位仪,对17例不同病因(包括听神经病2例、耳蜗骨化1例、内耳畸形5例、脑白质异常1例,原因不明8例),不同年龄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在手术中进行测试。植入人工耳蜗装置前,将刺激电极放置在蜗窗龛内,用电荷平衡双相脉冲电流经蜗窗龛进行电刺激,记录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结果17例患者均记录到明确的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波形,Ⅲ波和V波的潜伏期分别为(2.12±0.18)ms和(4.18±0.19)ms,阈值为(220.00±16.04)CL。其中2例听神经病、5例内耳畸形、1例耳蜗骨化、1例脑白质异常患者均记录到分化良好的波形。结论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是一项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听觉传导通路功能完整性的客观神经电生理测试方法,对于判断人工耳蜗植入后患者能否获得听性反应,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方法的安全性符合要求,听性反应的引出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程靖宁曹克利魏朝刚杨立军栾岚李欢李原张秋航
关键词:诱发电位听觉脑干耳蜗植入术
EABR辅助31例Mondini畸形人工耳蜗植入及术后效果分析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电刺激听觉脑干诱发电位(electrical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EABR)辅助Mondini畸形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方法及术后效果分析。方法我院自2001年开始为Mondini畸形患者植入人工耳蜗,收集2012年至2015年在我院行人工耳蜗手术的Mondini畸形患者31例,回顾性分析Mondini畸形患者术前听力学特征,术前EABR特点,术中手术特点、术后NRT测试结果及开机调试结果,随访术后听觉言语康复能力CAP(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和SIR(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评分。另选择相似耳聋年龄的耳蜗结构正常耳蜗植入患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1例Mondini畸形患者术前听力均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其中14例无残余听力,对照组7例无残余听力,术前行EABR测试,引出率100%,有反应者植入不同类型电极的人工耳蜗;术中电极全部植入耳蜗内,其中4例出现脑脊液井喷,颞肌封堵,术后无面瘫、脑脊液漏、脑膜炎等手术并发症;所有Mondini畸形患者术后均获得听觉,开机测试神经反射遥测(neural response telemetry,NRT),引出率41.94%低于对照组95%;开机6月平均T值Mondini组171.37±13.14CL;对照组145.34±17.43CL;动态范围Mondini组33.24±10.73CL,对照组43.55±15.36CL,经统计学分析P<0.05,有显著差异;随访6月~4年,Mondini组CAP平均得分6.13±1.15,SIR平均得分3.05±0.62;对照组CAP平均得分7.12±0.80,SIR平均得分4.03±0.91,经两样本比较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Mondini畸形的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可以根据残余听力情况在EABR辅助下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力言语康复较正常耳蜗结构患者效果稍差,但明显好于术前听觉和言语能力。
王斌曹克利魏朝刚王轶李欢
Waardenburg综合征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后效果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评价伴有Waardenburg综合征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效果。方法用青少年儿童及婴幼儿听说能力评估问卷家长观察记录表(parients′evaluation of aural/oral performance of children,PEACH)对16例在北京协和医院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Waardenburg综合征患者进行术后效果调查,并与非综合征且无明显病因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分析,Waardenburg综合征患者组PEACH安静下得分、噪声下得分、总得分以及电话交流能力与对照组相应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安静下得分明显高于噪声下得分(P<0.05)。结论伴有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Waardenburg综合征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听觉感知及言语效果与正常耳蜗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相同,安静下听觉感知及言语效果好于噪声下听觉感知及言语效果。
张志利曹克利魏朝刚栾兰李欢
关键词:WAARDENBURG综合征人工耳蜗植入
低年龄段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汉语声调识别变化的分析被引量:17
2007年
目的:探讨低年龄段经人工耳蜗植入的语前聋儿童经过开机一段时间后声调识别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29例已经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低年龄语前聋儿童,按植入时年龄分为2组,即A组:3.0~4.5岁,B组:5.O~6.5岁,植入后平均开机时间为1.5~2.0年。采用聋康系统的《聋儿听觉言语康复评估词表》中主要反映声调识别的相应评估内容进行封闭项测试。结果:A组:同音单音节声调识别率为(63.00±16.75)%,双音节声调识别率为(75.60±11.18)%,单音节词识别率为(72.38±11.39)%。B组:同音单音节声调识别率为(49.46±13.91)%,双音节声调识别为(64.71±9.64)%,单音节词识别率为(55.71±8.59)%。所有正确识别率结果均大于机会水平。人工耳蜗植入后不同年龄组患儿有关声调识别的三项测试内容,低年龄组患儿均好于高年龄组,结果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语前聋行人工耳蜗植入的低年龄儿童,植入时年龄仍是影响植入后声调识别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更能反映汉语声、韵、调特点的单音节词中差异更为明显,因此植入年龄是术后汉语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刘勇智曹克利魏朝刚栾兰李欢
关键词:耳蜗植入物汉语声调
儿童言语图像识别测试及在正常儿童的初步应用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开发一套适应于学龄前儿童应用的图形识别测试材料(MAPPIDN)和软件,为评估使用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的儿童在噪声下的言语识别能力提供一个测试工具。材料与方法测试工具包括双字词和不同声调的单字词,并混合成不同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26名4-9岁的正常听力儿童进行测试。测试中使用了不同的SNR,以及噪声和言语信号处于相同或不同的给声方向二类实验条件,绘得SNR与识别率的函数曲线并计算出50%正确率时的SNR。结果当噪声和言语信号分开呈现时,SNR-50%随着年龄的增长得以改善。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能更好地利用声音在双耳间强度和时间差异上的信息。
魏朝刚袁志彬曹克利栾岚李欢原猛
关键词:正常儿童言语识别能力学龄前儿童RATIOSNR
低龄聋儿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语言发展期的观察
2009年
目的回顾性观察低年龄段聋儿人工耳蜗植入后对言语和环境声的认知以及语言交流情况,并分析其随使用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北京协和医院自开展人工耳蜗植入以来共进行了1400余例人工耳蜗植入术,本文选择植入耳蜗时年龄小于3岁且耳蜗结构正常的患儿125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使用耳蜗装置的时间进行分组:使用时间在0.5~1年为第1组,1~2年为第2组,2~3年的为第3组,3~5年的为第4组,5年以上的为第5组,每组各选择25例。运用青少年儿童及婴幼儿听说能力评估问卷家长观察记录表(Parients′Evaluation of Aural/Oral Performance of Children,PEACH),以问卷的形式,了解低年龄段患儿在植入人工耳蜗后装置的使用情况、对言语和环境声的感知及理解能力、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流能力以及电话交流能力等。结果耳蜗装置使用舒适度情况,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别;安静环境下与噪声环境下随使用时间变化的发展情况并不完全一致,每一组安静状态下的得分比均较噪声状态下的得分比高,除第1组外均有统计学差别;将电话交流这一项抽出后所得的安静下得分比与包括电话交流这一项的安静下得分比之间也存在差别,前者要好于后者,除第3组外,其余各组两项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别;在电话交流能力这一项中,3、4、5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别。结论对于低年龄段聋儿,接受人工耳蜗植入后,在使用耳蜗装置半年后基本适应,之后均能处于较舒适的使用状态。随着耳蜗装置使用时间的延长,对言语和外界声音的感知能力、语言交流能力以及电话交流能力,总的趋势是逐渐提高,但在5年之后进入平台期,之后基本维持这一水平;在应用耳蜗装置3年以后,安静环境下各项能力的提高基本进入稳定状态,之后不再有明显的进步;在噪声环境下,使用装置0.5~2年期间进步明显,在第2-3年期间时,进步较缓慢,到第
张志利曹克利栾兰李欢
关键词:人工耳蜗幼儿
人工耳蜗植入前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的临床应用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前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的记录方法及意义。方法2例无残存听力的耳聋患者,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植入装置前,应用改装的人工耳蜗植入体连接体外言语处理器作为电刺激仪,2根自制的铂铱合金球形电极作为刺激电极,置入造孔后的鼓阶内,以电荷平衡双相脉冲电流进行电刺激,并用GSIAudera诱发电位仪记录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结果。结果2例患者均记录到分化良好的电刺激听性脑干反应波形,并顺利植入人工耳蜗,术后获得良好的听力受益。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前进行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测试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听觉传导通路功能完整性,有利于判断人工耳蜗植入后患者能否获得听性反应。
程靖宁曹克利李原魏朝刚杨立军栾岚李欢张秋航
关键词: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人工耳蜗植入神经监测
人工耳蜗植入前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测试及其意义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 分析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电极植入前电诱发听觉脑干反应(electric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EABR)的测试结果并初步探讨其意义.方法 选择2008年2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澳大利亚Cochlear Nucleus 24R多通道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187例耳蜗结构正常患者,其中男105例、女82例;植入侧无残余听力152例,有残余听力35例.患者全身麻醉下行常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在电极植入前采用自主研制的电刺激器、美国Bio-logic听觉诱发电位仅及Cochlear人工耳蜗调试软件进行EABR测试.测量并分析EABR波形,各波潜伏期和波间期,V波波幅、阈值及V波输入/输出(I/O)曲线斜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ABR的Ⅱ、Ⅲ、Ⅳ、Ⅴ波与声诱发ABR相似,不同年龄波形分化不一,男女无明显性别差异.187例耳蜗结构正常患者均记录到EABR的Ⅴ波,引出率达100%;50 μs脉宽电脉冲刺激下,Ⅴ波平均阈值(156.37±21.44)电流级(CL),平均动态范围(36.33 ±8.63)CL.阈上20 CL电刺激时,Ⅱ波、Ⅲ波、V波的平均潜伏期分别为(1.54±0.12)ms、(2.06±0.23) ms、(4.14±0.25) ms,Ⅲ-Ⅴ间期为(2.08±0.24) ms,Ⅴ波平均波幅为(0.35±0.07)μⅤ.术后1个月开机,18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听性反应,开机平均最大舒适阈值(C值)为(163.55±27.43) CL,与EABR阈值有显著相关性(r=0.915,P=0.013).无残余听力组(35例,年龄和性别与有残余听力组相匹配)EABR阈值为(163.82±16.21)CL、Ⅴ波I/O曲线斜率为0.035 227±0.013 918,有残余听力组阈值为(148.41±15.38) CL、I/O曲线斜率为0.041 364±0.013 623,两组配对t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15.838和4.328,P值均〈0.05).结论 本研究EABR检测方法结果可靠,引出率高.电极植入前通过EABR检测可以评估患者电听觉能力,为筛选人工耳蜗植入适应证提供帮助.
王斌曹克利魏朝刚王轶李欢
关键词:耳蜗植入术电刺激
效果欠佳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原因分析、补救及预防
我院自1995年5月至2007年5月底共完成人工耳蜗手术1000多例,其中绝大部分患者收到满意或比较满意的效果。但也有少数病例效果不佳,甚至没有听性反应。我们对这部分人工耳蜗植入者的病史、病因、术前听力学检查、影像学检查...
曹克利魏朝刚陈晓巍王轶杨华栾兰李欢
文献传递
人工耳蜗植入术中EABR监测的应用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进行EABR监测的方法,以了解耳蜗电刺激下听觉传导通路的神经反应情况。方法20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13.6岁,语前聋患者14例,语后聋患者6例。全麻后安置体表记录电极,将PPS与听觉诱发电位仪触发端口连接,并选定听觉诱发电位仪的外触发模式。人工耳蜗电极植入后,先行常规NRT监测,然后将NRT刺激参数改为EABR模式,采用Basic双极刺激,脉宽50μs,强度由200CL起以10CL为步长递减至反应阈值。结果20例患者均记录到EABR,阈上20CL时Ⅲ波、Ⅴ波的平均潜伏期分别为2.04±0.20ms、3.96±0.41ms。相同刺激条件下的EABR反应平均阈值为148.46±11.63CL,NRT反应平均阈值为160.72±13.56CL。一例脑白质轻度发育异常患儿,术中NRT波形引出良好,EABRⅠ~Ⅳ波分化良好,Ⅴ波波形低钝,Ⅴ波/Ⅲ波振幅比<1/2,考虑可能存在耳蜗核上性神经发育不良,现正在语言康复训练随访中。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术中进行EABR监测比NRT能提供更完整的、更接近听觉中枢的神经反应信息,能更进一步了解听觉传导通路的功能状态,以期对患者听力康复的效果提供更准确的预测。
程靖宁曹克利魏朝刚杨立军栾岚李欢张秋航
关键词: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人工耳蜗植入神经监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