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维 作品数:81 被引量:440 H指数:12 供职机构: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同时侵及椎体和肋骨的蜡泪样骨病1例报告 被引量:3 2018年 蜡泪样骨病(melorheostosis)又称莱里综合征、流动性骨质硬化症、肢骨纹状增生症、蜡泪样骨病等,是非遗传、良性、硬化性骨发育不良的骨骼疾病,影响骨骼及邻近软组织,临床及影像学上都较为罕见。本症最早于1922年由Left和Johanny以Melorheostosis的病名报道,故又称Leri—Johanny综合征。 龚自良 冯大鹏 李正维关键词:蜡泪样骨病 椎体 肋骨 牛脱蛋白松质骨、胶原、BMP、RBM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探讨牛脱蛋白松质骨、胶原、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自体红骨髓 (RBM )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能力及其作为自体骨移植替代材料的合理性、可行性。方法 在 4 2只家兔双侧桡骨中段制备骨缺损模型 ,分为 4组 :牛脱蛋白松质骨、胶原、BMP、RBM复合物植入组 (A1组 :2 0侧 )、单纯牛脱蛋白松质骨植入组 (A2 组 :2 0侧 )、自体骨植入组 (B1组 :2 0侧 )、空白对照 (B2 组 :2 0侧 )。在 2、 4、 8、 12周分别进行大体标本观察、X线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12周时 ,A1组、B1组骨缺损均已完全修复 ,而A2 组、B2 组骨缺损未修复 ;生物力学测试术后 4周A1组的最大扭矩和抗扭刚度均高于B1组 ,而术后 8周后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牛脱蛋白松质骨、胶原、BMP、RBM复合物具有较强的成骨能力 ,可修复骨缺损 。 孙庆仲 闫红艳 郭文希 王鹏 李正维关键词:胶原 骨形态发生蛋白 自体红骨髓 复合物 骨缺损 自体红骨髓植入预防骨不连及延迟愈合效果分析 2003年 目的 :探讨采用自体红骨髓 (RBM )在术中同时植入的方法预防胫骨中下段骨折骨不连及延迟愈合发生的效果。方法 :以 53例在术中同时植入RBM的患者为A组 ,随机抽取相同部位骨折、单纯行内固定的患者 32例为B组 ,分别比较A、B两组在 3个月时的骨折愈合情况 ,4个月时的骨延迟愈合及 8个月时的骨不连发生率 ,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3个月时A组的骨折愈合情况明显优于B组 ;4个月时骨延迟愈合的发生率及 8个月时的骨不连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结论 :在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时 。 孙庆仲 闫红艳 李正维关键词:骨不连 延迟愈合 胫骨中下段骨折 自体红骨髓移植 预防腰椎术后硬膜外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05年 赵继军 李正维关键词:硬膜粘连 纤维化 手术后并发症 47例颅脑损伤合并单纯性颈椎损伤诊治及分析 2004年 目的 探讨本型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 对我院自1999年11月以来收治的1145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影像学普查,筛选出颈椎损伤病例,对合并单纯性颈椎损伤类型采取保守与手术治疗并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中合并颈椎损伤122例(10.65%),其中单纯性颈椎损伤47例(4.18%),治愈44例(93.61%),致残1例(2.12%),死亡3例(6.38%),1例在治疗中(2.12%)。结论 应高度重视颅脑损伤病人的颈部合并伤,颈椎影像学检查对颅脑损伤病人应列为常规。 李成山 李正维 温吉海 李少华 韩晓 姜楠关键词:颅脑损伤 影像学 脑外科 腰椎关节突关节巨大痛风石一例报告 被引量:7 2013年 男,48岁、以“腰痛伴双下肢麻小2年,加重2个月”人院。入院前2年开始出现腰痛,伴双下肢麻木、疼痛及跛行。疼痛向足跟放射,卧床休息后可缓解,接受保守治疗。人院前2个月腰痛及双下肢麻木症状加重,经卧床及理疗等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平日饮食无节制,大量饮酒,食用海鲜及高动物蛋门食物。入院前10年左于各指间关节及右足距舟关节开始出现剧烈疼痛.周期性发作,血尿酸600μmol/L,依据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诊断为痛风。长期服用秋水仙碱及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未遵医嘱控制饮食。数年间痛风石累及掌指、指间、肘、膝、距舟及跖间等多处关节。 刘树新 李正维 南丰关键词:腰椎关节突关节 巨大痛风石 非甾体抗炎镇痛药 双下肢麻木 剧烈疼痛 卧床休息 椎板切除术后早期进行直腿抬高运动对硬膜外纤维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探讨腰椎术后早期进行直腿抬高运动对于硬膜外纤维化的影响。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2组,全部行S1椎板切除术,实验组于术后模拟人进行直腿抬高运动,而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术后1、2、4、8周每组随机处死5只兔子取材。大体观察1、2周时实验组瘢痕的形成要晚于对照组;4、8周时黏连分级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重于对照组。2、4、8周时实验组的瘢痕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瘢痕组织学评分1周时两组无差异(P>0.05),2、4、8周时对照组要优于实验组(P<0.05)。成纤维细胞及炎性细胞计数,早期实验组细胞数多于对照组(P<0.05),但晚期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腰椎术后直腿抬高运动可增加硬膜外瘢痕的形成,延缓瘢痕的成熟,加重瘢痕对硬膜及神经根的黏连和固定。 赵继军 李正维 杨述华关键词:椎板切除术 神经根 直腿抬高运动 前脂肪细胞凝胶植入预防腰椎术后硬膜外腔瘢痕粘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2003年 目的 :探讨自体前脂肪细胞凝胶植入法预防腰椎术后硬膜外腔瘢痕粘连的效果。方法 :将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 (前脂肪细胞凝胶植入组 )、B组 (自体脂肪颗粒植入组 )、C组 (空白对照组 ) ,将A组动物先进行前脂肪细胞培养 ,待其脂肪细胞培养传代至适量后 ,制备各组大鼠的椎板缺损模型 ,A组取培养的单层脂肪细胞与生物蛋白胶制成混合物 ,B组取自体脂肪颗粒分别植入椎板缺损区 ,C组不植入任何物质 ,于术后 8周行大体、光镜、电镜及MRI检查。结果 :A组预防硬膜外腔瘢痕粘连效果良好 ,优于B组。结论 :自体前脂肪细胞与生物蛋白胶制成的混合物植入预防硬膜外腔瘢痕的形成与粘连有良好的效果 ,是一种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腔瘢痕形成与粘连的新方法。 孙庆仲 闫红艳 李正维 王鹏 郭文希 何大为关键词:前脂肪细胞 凝胶 硬膜外腔 瘢痕粘连 单一后路肿瘤清除、双钛笼重建治疗腰椎转移癌的临床报告 2017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单一后路肿瘤清除(piecemeal total resection,PTR)、双钛笼重建技术治疗腰椎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地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转移癌患者,共11例患者符合标准。全部11例患者均采用单一后路肿瘤清除、双钛笼重建技术进行治疗,术后辅助放化疗以控制全身及局部肿瘤。通过分析对比11例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及ASIA损伤分级、有无肿瘤复发及内固定失败,评价该术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全部患者术后局部及下肢放射性疼痛明显缓解。11例患者中有9例(81.8%)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改善,2例(18.2%)患者ASIA损伤分级保持在术前水平。手术平均时间5.7h,术中平均出血量2 100mL。术后随访5~16个月,平均10个月。期间3例患者死亡,1例患者肿瘤复发。所有11例患者术后均无硬脊膜损伤、脑脊液漏、血管损伤及切口感染等常见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钛笼脱出及椎间高度丢失。结论对于预计生存期短(小于1年)、预后不佳的腰椎转移癌患者,单一后路肿瘤清除、双钛笼重建技术可以作为一种有效可行的手术治疗方式。 刘帅 李正维 冯大鹏关键词:腰椎 脊柱转移癌 颈椎终板抗压强度分布规律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研究颈椎终板不同位点抗压强度及其分布规律。[方法]选用5具成年男性新鲜颈椎标本(C3~7),共25个椎体50个终板。对终板平面49个测试点用直径1.5 mm的平底压头以12 mm/min的速度进行连续压缩加载试验,获得最大压缩力,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抗压强度自C3~7逐渐减小(P﹤0.05);(2)下终板抗压强度大于上终板(P=0.000);(3)椎间隙相邻面上一椎体下终板的抗压强度大于下一椎体上终板抗压强度(P<0.05);(4)随着压力点逐渐外移,抗压强度逐渐增大(P﹤0.05);(5)处于不同角度的压力点,其抗压强度存在差异(P=0.029);(6)终板后部强于前部(P=0.003)。上终板后部抗压强度大于前部(P=0.000)。[结论]颈椎终板抗压强度自C3~7逐渐减小,下终板强于上终板,外周大于中央,后部强于前部。椎间隙相邻面上一椎体下终板的抗压强度大于下一椎体上终板抗压强度。 李光灿 李靖年 郑连杰 李正维 刘晓凯 李志刚关键词:颈椎 终板 抗压强度 生物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