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1日
星期二
|
欢迎来到青海省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汶颖
作品数:
8
被引量:6
H指数:2
供职机构:
清华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理学
经济管理
更多>>
合作作者
蔡宁生
清华大学
史翊翔
清华大学
周滢垭
清华大学
匡佳雯
清华大学
王洪建
清华大学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6篇
专利
1篇
期刊文章
1篇
学位论文
领域
2篇
动力工程及工...
1篇
经济管理
1篇
理学
主题
4篇
电解
4篇
氧化物电解
4篇
透平
4篇
固体氧化物
4篇
固体氧化物电...
4篇
边界层
2篇
电枢
2篇
有机朗肯循环
2篇
太阳能
2篇
太阳能集热
2篇
太阳能集热器
2篇
太阳能热发电
2篇
太阳能热发电...
2篇
天然气
2篇
腔体
2篇
热发电
2篇
热发电系统
2篇
狭缝
2篇
朗肯循环
2篇
集热
机构
8篇
清华大学
作者
8篇
李汶颖
7篇
史翊翔
7篇
蔡宁生
4篇
周滢垭
1篇
王洪建
1篇
匡佳雯
传媒
1篇
中国电机工程...
年份
1篇
2016
1篇
2015
1篇
2014
2篇
2013
1篇
2012
2篇
2011
共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基于边界层透平的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热发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以边界层透平为动力装置的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提出了边界层透平的一种可行的应用领域。该系统可分别基于边界层透平利用朗肯循环和有机朗肯循环发电,以解决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动力装置小型化困难...
史翊翔
蔡宁生
李汶颖
周滢垭
文献传递
一种利用可再生电力的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制天然气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制合成气及天然气技术领域的一种利用可再生电力的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制天然气的方法,在传统两步法煤制天然气工艺基础上,直接利用可再生电力能源,通过SOEC高温共电解CO<Sub>2</Sub>/H<Sub>2<...
李汶颖
史翊翔
蔡宁生
朱炫灿
文献传递
一种边界层透平发电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边界层透平发电装置,它包括腔体,腔体中心位置开设有中间镗圆形腔,底部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圆形轴孔;中间镗圆形腔内通过轴孔安装排气管轴,排气管轴的中间段开设有若干排气孔;从腔体底部,排气管轴上依次套设有止推环、转...
史翊翔
周滢垭
蔡宁生
李汶颖
文献传递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共电解二氧化碳和水机理及性能研究
应用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将CO2和H2O转化为合成气和烃类燃料,可望成为同时实现CO2资源化利用和可再生能源电力储存的有效途径。明确CO2/H2O共电解反应机理和性能,对SOEC电极开发、性能优化、产物调控以及系...
李汶颖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
反应机理
文献传递
一种利用可再生电力的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制天然气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制合成气及天然气技术领域的一种利用可再生电力的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制天然气的方法,在传统两步法煤制天然气工艺基础上,直接利用可再生电力能源,通过SOEC高温共电解CO<Sub>2</Sub>/H<Sub>2<...
李汶颖
史翊翔
蔡宁生
朱炫灿
文献传递
基于边界层透平的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热发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以边界层透平为动力装置的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提出了边界层透平的一种可行的应用领域。该系统可分别基于边界层透平利用朗肯循环和有机朗肯循环发电,以解决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动力装置小型化困难...
史翊翔
蔡宁生
李汶颖
周滢垭
一种边界层透平发电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边界层透平发电装置,它包括腔体,腔体中心位置开设有中间镗圆形腔,底部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圆形轴孔;中间镗圆形腔内通过轴孔安装排气管轴,排气管轴的中间段开设有若干排气孔;从腔体底部,排气管轴上依次套设有止推环、转...
史翊翔
周滢垭
蔡宁生
李汶颖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H_2O-CO_2共电解制取烃类燃料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3
2012年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lid oxide electrolysis cells,SOEC)共电解H2O-CO2是减少CO2排放和进行可再生能源转化储存的潜在有效途径之一。该文开展了SOEC共电解H2O-CO2实验研究,在产物中发现甲烷气体生成。不同原料气配比条件下的共电解实验结果表明,SOEC共电解H2O-CO2电化学性能介于电解水蒸气和电解CO2之间。增加工作电压和反应气体中CO2的分压有利于提高产物中CH4的浓度,逆向水气变换反应是CO生成的主要途径。与H2-CO在SOEC阴极的反应产物组成相比,H2O-CO2共电解产物中H2浓度非常低,据此推测产物CH4主要由H2O和CO2在Ni催化剂表面原位电化学转化生成。
匡佳雯
史翊翔
蔡宁生
王洪建
李汶颖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
电化学特性
甲烷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