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洋

作品数:20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中药
  • 3篇注射液
  • 3篇参附
  • 3篇参附注射液
  • 2篇心源性
  • 2篇心源性休克
  • 2篇休克
  • 2篇学术思想
  • 2篇药用
  • 2篇异嗪皮啶
  • 2篇源性
  • 2篇远红外线
  • 2篇中绿原酸
  • 2篇鼠血浆
  • 2篇内源性物质
  • 2篇中药鉴定
  • 2篇中药炮制
  • 2篇绿原
  • 2篇绿原酸
  • 2篇麻杏石甘汤

机构

  • 20篇江西中医药大...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作者

  • 20篇李洋
  • 9篇吴蜀瑶
  • 8篇吴志瑰
  • 8篇谌瑞林
  • 7篇徐国良
  • 6篇张启云
  • 6篇李冰涛
  • 6篇范崔生
  • 5篇付小梅
  • 3篇徐镜
  • 3篇严增明
  • 2篇汤喜兰
  • 2篇杜婷
  • 2篇孙悦
  • 2篇柯瑜
  • 2篇李佳
  • 2篇孔越
  • 2篇丁成华
  • 2篇谢斌
  • 2篇谢斌

传媒

  • 4篇江西中医药
  • 3篇江西中医药大...
  • 2篇中药新药与临...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红外技术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国现代中药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华东地区第十...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远红外线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20年
远红外线是一种热辐射,对人类健康具有较好的生物效应。作为一种便捷无创的重要物理疗法,远红外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等临床领域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收集了近年来远红外在医学临床应用方面的相关研究文献,对远红外的生物效应机制及其在疾病诊断、痛经、慢性疼痛、咳嗽、压疮、肿瘤、腹泻等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提供参考依据,以促进远红外的临床应用与发展。
李石林孙悦潘华平丁成华袁丽霞石国栋李琪李洋
关键词:远红外线生物效应疾病诊断
建昌药帮的传统炮制特色被引量:16
2016年
建昌帮中药传统炮制技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本文对江西特色炮制帮派建昌帮从传统炮制工具、辅料及工艺特色等方面展开论述,为建昌帮传统炮制特色技术的整理挖掘及传承发展提供参考。
吴蜀瑶李洋吴志瑰谢斌谌瑞林范崔生
全文增补中
参附注射液对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左室功能的影响
目的:心肌顿抑的主要机制是钙超载和自由基损伤,表现为心肌细胞肌原纤维对钙离子敏感性降低导致的心肌机械功能障碍.本文研究参附注射液(SFI)是否能够恢复顿抑心肌的舒缩功能和钙离子的敏感性,并探索其量效关系. 方法...
严增明李洋徐镜邹云香赖小东孔越徐国良
关键词:心肌顿抑参附注射液中药药理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2024年
乌头类中药(川乌、附子和草乌等)被广泛地应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等。然而此类中药有大毒,其毒性成分主要为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这些成分也是有效成分。为了对乌头类中药潜在的毒副作用与药效机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代谢产物进行综述。
翟兴英杨文博李洋李佳曹浩时李冰涛
关键词: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代谢产物
菟丝子药材品种考证、资源调查及商品药材鉴定被引量:8
2017年
该研究通过本草考证及对我国植物志(含地方植物志)、历版《中国药典》及地方中药材标准、近现代文献记载情况进行整理,列出原植物和药材鉴定表,并对全国菟丝子商品药材进行收集和鉴定,结果发现本草中所描述的菟丝子植物应为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以产于山东、河南为好。当今菟丝子商品药材经鉴定植物来源包括南方菟丝子C.australis、菟丝子C.chinensis和金灯藤C.japonica 3种,主要为南方菟丝子C.australis,古今菟丝子药材主流品种发生变化。许多近现代文献对菟丝子的原植物和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记载描述有出入,需进一步修改完善。南方菟丝子C.australis、菟丝子C.chinensis和金灯藤C.japonica三者种子有区别值得进一步研究。《中国药典》收载2物种,建议分开细化特征,以示区别。该研究为菟丝子药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吴志瑰付小梅吴蜀瑶李洋谢斌谌瑞林范崔生
关键词:菟丝子资源调查
HPLC法同时测定肿节风提取物中绿原酸、异嗪皮啶、迷迭香酸的含量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建立运用HPLC法同时测定肿节风提取物中绿原酸、异嗪皮啶和迷迭香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A)-0.1%甲酸(B),梯度洗脱0~30min,5%→20%A;30~40rain,20%→25%A;40~60rain,25%→29%A;60~65min,29%→32%A;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330nm;柱温:30℃;进样量:20μL。结果绿原酸、异嗪皮啶、迷迭香酸分别在0.0280~0.448μg(r=0.9998)、0.0164—0.262μg(r=0.9999)、0.113—1.81μg(r=0.9999)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103.4%(RSD=2.77%)、98.3%(RSD=2.58%)、95.2%(RSD=2.49%)。结论该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准确可靠,可用于同时测定肿节风提取物中绿原酸、异嗪皮啶、迷迭香酸的含量.
张启云邹云香徐国良尚广彬徐镜孔越李洋严增明汤喜兰
关键词:绿原酸异嗪皮啶迷迭香酸
中药吴茱萸真伪鉴定研究进展
吴茱萸是常用中药,通过对近几年来国内外文献的检索与查阅,对吴茱萸真伪鉴定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可以知道运用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传统的鉴定方法和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分子鉴定方法可以有效对吴茱萸的真伪进行鉴定。正品吴茱...
吴志瑰付小梅吴蜀瑶谢斌李洋谌瑞林范崔生
关键词:药材鉴定性状差异
基于代谢物组麻杏石甘汤止喘量效关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应用代谢物组整体效应评价麻杏石甘汤对哮喘动物治疗作用的量效关系。方法取110只豚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麻杏石甘汤剂量1-9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用2%氯化乙酰胆碱+0.4%磷酸组胺复制哮喘模型,造模前麻杏石甘汤各剂量组分别给予0.90,1.33,2.00,3.00,4.50,6.75,10.13,15.19,22.78 g·kg^-1的麻杏石甘汤,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造模30 min后,心脏采血,血浆预处理后,HPLC/MS/MS检测血浆中物质,PCA分析麻杏石甘汤的整体效应,Prism 5.0拟合其量效关系函数。结果基于代谢物组整体效应麻杏石甘汤量效函数Y=-5.32+17.96/(1+10^((0.15-X)×-8.8)),拟合度0.86,中位剂量[D]0.5=1.33 g·kg^-1。量效剂量范围:[D]0.2-[D]0.8=1.132-1.551 g·kg^-1,阈剂量:1.132 g·kg^-1。结论代谢物组可作为中药复方整体效应评价指标,为研究中药复方量效关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李冰涛徐国良张启云李文宏李洋刘红宁
关键词:麻杏石甘汤哮喘量效关系
半夏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2023年
半夏属植物为天南星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目前发现该属植物共有10种,但作为药用植物的仅有5种:半夏、掌叶半夏(虎掌)、滴水珠、盾叶半夏、石蜘蛛,其中半夏和掌叶半夏的研究较多。现对近几年来半夏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进行整理总结,为该属植物的药效物质基础药理研究提供参考。
翟兴英曹浩时巫志辉徐浩杨范同智李佳李洋李冰涛
关键词:半夏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
江西地区白术产出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对江西地区白术的产出和应用历史沿革进行本草考证,并对现状进行分析。方法:查阅历代本草文献,并结合现代研究的文献。结果:查清了江西白术药用历史沿革。结论:江西自古就是白术的重要产地之一,不论是野生白术还是种植白术均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江西应当充分发挥历史优势,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江西白术,因地制宜发展道地药材。
吴蜀瑶谌瑞林李洋谌瑞林
关键词:历史沿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