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禄全

作品数:125 被引量:690H指数:15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9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0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72篇新生儿
  • 29篇肠炎
  • 28篇小肠
  • 28篇小肠结肠炎
  • 28篇结肠
  • 28篇坏死
  • 28篇坏死性小肠结...
  • 19篇新生儿坏死性...
  • 13篇先天
  • 13篇先天性
  • 12篇综合征
  • 12篇细胞
  • 11篇早产
  • 10篇预后
  • 10篇早产儿
  • 10篇足月
  • 10篇产儿
  • 9篇败血症
  • 7篇间充质干细胞
  • 6篇足月新生儿

机构

  • 119篇重庆医科大学
  • 5篇大理医学院
  • 3篇重庆市第五人...
  • 2篇河南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深圳市龙岗中...
  • 2篇巴中市中心医...
  • 2篇西昌市人民医...
  • 2篇合川区中医院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承德医学院附...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天津市中心妇...
  • 1篇重庆邮电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市妇幼保...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124篇李禄全
  • 47篇余加林
  • 15篇张先红
  • 8篇刘官信
  • 7篇包蕾
  • 7篇王政力
  • 7篇李秋宇
  • 7篇安瑶
  • 6篇王家蓉
  • 6篇胡琳燕
  • 6篇李芳
  • 6篇刘利
  • 5篇贺雨
  • 5篇官晓清
  • 5篇陈波曼
  • 5篇王雪秋
  • 4篇袁晓丽
  • 4篇李晓文
  • 4篇谭俊杰
  • 4篇艾青

传媒

  • 22篇临床儿科杂志
  • 10篇中国当代儿科...
  • 8篇第三军医大学...
  • 6篇现代医药卫生
  • 5篇发育医学电子...
  • 4篇中华儿科杂志
  • 4篇重庆医学
  • 4篇中国实用儿科...
  • 3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2篇中国抗生素杂...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儿科药学杂志
  • 2篇中国护理管理
  • 2篇中国循证儿科...
  • 2篇国际儿科学杂...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2篇临床医学进展

年份

  • 4篇2023
  • 10篇2022
  • 11篇2021
  • 6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13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8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7篇2009
  • 9篇2008
  • 9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1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机器学习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2023年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以血便、腹胀、呕吐等为主要表现,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识别和诊断对该病预后极为重要。机器学习的兴起和发展为早期、快速、准确识别该病提供了可能。该文总结近年来机器学习在NEC应用中的算法,分析算法揭示的高危预测因子,评价机器学习在NEC病因回溯、定义、诊断方面的能力和特点,探讨机器学习在NEC未来应用中的挑战及前景。
崔承陈飞龙(综述)李禄全包蕾
关键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
影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9
2004年
目的 探讨影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neonatalnecrotizingenterocolitis,NEC)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1990年 4月至 2 0 0 3年 4月收治 15 6例NEC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早产儿 4 1例 ,足月儿 110例 ,过期产儿 5例。发病时间≤ 3d 94例 ,>3d 6 2例。治愈 6 6例 (42 3% ) ,好转 39例 (2 5 % ) ,放弃 14例 (9% ) ,死亡 37例(2 3 7% )。单因素分析发现NEC患儿病死组较治愈组合并或并发败血症、硬肿症、呼吸衰竭、全腹膜炎、颅内出血、代谢性酸中毒、低钠血症、肺出血、全心衰、肾功能衰竭、休克、中毒性脑病者发生率高 ,P <0 0 5。治愈组白细胞≤ 5× 10 9/L或≥ 2 0× 10 9/L为 2 1 2 % (14 /6 6 ) ,病死组为 4 5 9% (17/37) ,χ2 =6 894 ,P <0 0 1。治愈组血小板计数 (PLT)≤ 10 0× 10 9/L发生率为 18 2 % (12 /6 6 ) ,病死组为 5 9 5 % (2 2 /37) ,χ2 =18 2 6 8,P <0 0 0 1。治愈组腹部X线Ⅰ、Ⅱ、Ⅲ期表现发生率分别为 74 2 %、18 2 %、7 6 % ,病死组分别为 4 0 5 %、2 4 3%、35 1% ,χ2 =15 0 77,P <0 0 0 17。回归方程Logistic(NEC) =- 2 14 5 2 +1 2 971X2 +1 6 5 5 7X7+1 770 7X10 +1 782 5X12 +3 2 5 5 5X15(χ2 =2 4 5 95 3,P <0 0 0 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全腹膜?
李禄全余加林官晓清
关键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后
早产儿出院后父母应对能力问卷的编制及信度效度检验被引量:16
2020年
目的:编制并评价早产儿出院后父母应对能力问卷。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半结构访谈法和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形成初始问卷,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57例早产儿父母进行调查,采用项目分析、相关性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内在一致性信度、折半信度对问卷进行评价。结果:初步形成55个条目的初始问卷,经问卷测评后删除15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了8个共同因子,累积解释变异量为59.864%;提取的共同因子作为问卷维度,分别为早产儿照护技能、父母角色适应、亲子关系、家庭功能、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外界支持、早产儿保健知识;整个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16、折半信度为0.845,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24~0.906,折半信度为0.712~0.897;问卷整体的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946,问卷各条目的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24~1.000,校正后的Kappa值为0.823~1.000。结论:早产儿出院后父母应对能力问卷信度、效度良好,可作为评价我国早产儿出院后父母应对能力的工具,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早产儿父母院外存在的问题与困惑,为早产儿延续性护理实施方案的制定与评价提供参考。
余静张先红李禄全付利珍王琪魏璐
关键词:早产儿父母出院后德尔菲法信度
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2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的高危因素、病原谱、药物敏感性以及抗菌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收治23例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培养出真菌36株,其中近平滑假丝酵母菌20株(55.6%)、白色假丝酵母菌11株(30.6%)。药敏试验显示,真菌对两性霉素、五氟尿嘧啶敏感性最高,总有效率在69.4%-77.8%。23例新生儿均有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有创操作等真菌性败血症的高危因素。抗真菌治疗后预后良好(存活或好转出院)15例(65.2%),预后不良(放弃或死亡)8例(34.8%)。预后良好组的平均抗真菌治疗时间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2,P〈0.05)。抗真菌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内,新生儿的肝肾功能及外周血白细胞变化不明显;血小板在抗真菌治疗开始后1周内即升高,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真菌败血症病原菌以假丝酵母菌为主,对两性霉素敏感性较高;足疗程抗真菌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余时娟李禄全
关键词:真菌败血症两性霉素血小板计数新生儿
以血便为首发症状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与食物蛋白过敏性直肠结肠炎的临床对比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分析以血便为首发表现收治入院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与食物蛋白过敏性直肠结肠炎(food protein-induced proctocolitis,FPIPC)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本院门诊中收治的207例以血便为首发症状的NEC及FPIPC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FPIPC 150例(72.5%),NEC 57例(27.5%)。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影像学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FPIPC组患儿较NEC组更易腹泻,粪便中更易出现脂肪球,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更明显(P<0.05);NEC组患儿较FPIPC组发病更早,更易出现腹胀、呕吐、发热,C反应蛋白升高,粪便中出现白细胞,肠壁积气或门脉积气(P<0.05)。结论以血便为首发表现的患儿中,NEC发病年龄更早,更易合并败血症。FPIPC患儿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更明显,亦可出现肠壁积气及门脉积气。
孙欢李禄全包蕾
关键词:新生儿血便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痰真菌生长的临床意义及相关因素探讨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痰真菌生长的临床意义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诊断为新生儿肺炎且痰培养结果阳性住院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痰培养结果将患儿分为真菌组、混合组和细菌组,运用Х^2检验及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比较三组的临床资料。结果(1)真菌组40例、混合组30例和细菌组79例,痰真菌生长占47.0%(70/149)。(2)三组间白细胞数分别为(10.3±3.5)×10^9/L、(11.7±5.2)×10^9/L和(14.4±10.5)×10^9/L,F=3.78,P=0.03;中性粒细胞数分别为(5.1±3.3)×10^9/L、(7.4±4.7)×10^9/L、(9.0±7.4)×10^9/L,F=5.50,P=0.01;下列因素所占比例,三组分别为:早产儿32.5%(13/40)、20%(6/30)和12.7%(10/79),Х^2=6.68,P=0.04;母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10.0%(4/40)、6.7%(2/30)和0%(0/79),P=0.01;使用三联抗生素治疗10.0%(4/40)、16.7%(5/30)和2.5%(2/79),P=0.02;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32.5%(13/40)、63.3%(19/30)和17.7%(14/79),Х^2=21.26,P=0.00。上述6个因素三组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3)以痰真菌生长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共2个变量进入最佳回归方程:碳青霉烯类药物(克倍宁或泰能)治疗(X1)、早产儿(X2),建立影响痰真菌生长的主效应模型Logistic(SCF)=β0(0.12)+1.63X1+1.20X2(Х^2=43.04,P〈0.05)。(4)仅一次痰真菌生长,抗真菌治疗与否未愈率分别为10.0%(2/22)和0%(0/43),P=0.111;继续住院时间分别为(225.8±7.7)d和(434.1±4.7)d,t=1.095,P=0.278,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在新生儿肺炎中,痰真菌生长比较普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2)早产儿、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可作为痰真菌生长的独立危�
胡娅余加林李禄全
关键词:肺炎真菌
NRDS患儿颅内出血发生率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2009年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NRDS)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患有该病的新生儿又极易并发颅内出血,如不加强防治则大大增加了新生儿的致死、致残率。我国目前有关NRDS基础上并发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及其高危因素的调查分析资料较少。本文对1996年1月~2008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NICU的287名NRDS患儿进行有关颅内出血情况的回顾性调查与分析,报告如下。
符春笋黄娆林鸿国余加林李禄全
关键词:肺透明膜病新生儿颅内出血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指征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7年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为一种获得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在早产儿或患特殊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败血症等)的足月新生儿中发生,其特征为肠黏膜甚至肠深层坏死,最常发生在回肠末端,结肠和近端小肠很少受累。
安瑶李禄全
关键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指征肠道炎症性疾病足月新生儿特殊疾病回肠末端
影响足月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影响足月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90年4月~2007年12月收治足月新生儿NEC115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51例(44.35%),死亡25例(21.74%)。单因素分析发现足月NEC患儿病死组较治愈组合并或并发硬肿症、呼吸衰竭、全腹膜炎、代谢性酸中毒、低钠血症、肺出血、全心衰竭、肾功能衰竭、休克、中毒性脑病之合并率高,P〈0.05。治愈组腹部X线Ⅱ或Ⅲ期表现发生率为31.37%,病死组为60.00%,x^2=5.69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影响足月新生儿NEC预后的危险因素主要是新生儿硬肿症、低钠血症,回归方程为Logistic(NEC)=80(-2.065)+1.854X1+1.87X2(x^2=11.4601,P〈0.001),模型预测正确率为80.30%。结论:新生儿硬肿症、低钠血症为影响足月新生儿NEC预后的危险因素,积极防治NEC各种合并症及并发症,有助于降低其病死率。
张文勇李禄全
关键词:足月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死率新生儿硬肿症低钠血症
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分析
2022年
分析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危险因素及病原特征,为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并发化脓性脑膜炎高危儿的识别及预测,以及临床优选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20年7月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新生儿诊疗中心的血培养确诊院内感染败血症的252例新生儿,统计分析患儿的基本资料、病原学特征、药敏结果、实验室检查资料等。结果:252例患儿并发化脓性脑膜炎48例,血培养共检出真菌46例,球菌59例,杆菌147例。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组患儿早产及呼吸机使用、中心静脉置管率高于未并发组(P<0.05)。并发症/基础疾病比较中呼吸衰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贫血、胆汁淤积症等有统计学差异(P<0.05)。院内感染败血症并发化脓性脑膜炎者中病原为肺炎克雷伯菌者较多(P<0.05),并发化脓性脑膜炎中产ESBL的革兰阴性菌较多(P<0.05)。革兰阳性球菌的药敏结果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于革兰阴性杆菌,头孢替坦在并发化脑组中敏感性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真菌,两组药敏结果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呼吸机使用、中心静脉置管、ESBL+病原为院内感染败血症新生儿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的危险因素。对于院内感染败血症传统的抗生素方案治疗效果欠佳,可能需要更加积极地使用及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抗生素,必要时可在密切监测下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黄丹刘佳李禄全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药敏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