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秀杰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瘤
  • 2篇动脉瘤栓塞
  • 2篇动脉瘤栓塞术
  • 2篇镇痛
  • 2篇术后
  • 2篇栓塞
  • 2篇栓塞术
  • 2篇瘤栓
  • 2篇颅内
  • 2篇颅内动脉
  • 2篇颅内动脉瘤
  • 2篇颅内动脉瘤栓...
  • 2篇颅内动脉瘤栓...
  • 2篇芬太尼
  • 2篇苯磺酸
  • 2篇丙泊酚
  • 1篇电刺激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手术

机构

  • 5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5篇李秀杰
  • 4篇张卫
  • 2篇邢娜
  • 2篇李治松
  • 1篇袁静静
  • 1篇常琰子
  • 1篇阚全程
  • 1篇李岩
  • 1篇李艳娜

传媒

  • 2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6
  • 1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IL-1β-511基因多态性与妇科手术患者电刺激痛觉敏感性的关系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IL-1β-511基因多态性与妇科手术患者术前痛阈及耐痛阈的关系。方法择期腹式子宫全切或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250例,年龄20-50岁,ASAⅠ或Ⅱ级。术前应用电刺激仪进行痛阈及耐痛阈测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进行IL-1β-511基因多态性位点检测,根据基因型将患者分为三组:C/C组(野生纯合子组),C/T组(杂合子组),T/T组(突变型纯合子组)。结果共208例患者检测出基因型,其中C/C组54例,C/T组107例,T/T组47例,三组痛阈和耐痛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D-1β-511基因多态性不影响妇科患者电刺激痛觉敏感性。
李治松李秀杰张卫阚全程
关键词:痛阈电刺激
IL-1RN基因多态性对病人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效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探讨IL-1RN基因多态性对病人术后芬太尼静脉镇痛效力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子宫全切术或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病人270例,河南籍,汉族,年龄20~5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集外周静脉血样,采用苯酚-氯仿萃取法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对IL-1RN基因多态性进行检验.根据基因型将病人分为5组:IL-1RN Ⅰ/Ⅰ野生纯合子组(Ⅰ/Ⅰ组)、IL-1RN Ⅰ/Ⅱ突变杂合子组(Ⅰ/Ⅱ组)、IL-1RN Ⅱ/Ⅱ突变纯合子组(Ⅱ/Ⅱ组)、IL-1RN Ⅰ/Ⅲ突变杂合子组(Ⅰ/Ⅲ组)和IL-1RN Ⅰ/Ⅳ突变杂合子组(Ⅰ/Ⅳ组).病人苏醒后进行VAS评分,当VAS评分>3分时,每隔5 min静脉注射芬太尼20 μg,直至VAS评分≤3分时开始PCIA,PCIA药物配方:芬太尼1.0 mg和氟哌利多5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背景输注速率0.5 ml/h,PCA剂量2 ml,锁定时间5 min,维持VAS评分≤3分;记录PCIA开始后24 h内芬太尼用量.结果 224例病人完成基因分型,Ⅰ/Ⅰ组210例,Ⅰ/Ⅱ组6例,Ⅱ/Ⅱ组4例,Ⅰ/Ⅲ组3例,Ⅰ/Ⅳ组1例(未纳入统计).4组PCIA开始后24h内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RN基因多态性与病人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效力个体差异的遗传因素无明显关系.
李秀杰张卫
关键词:芬太尼镇痛
苯磺酸瑞马唑仑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临床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苯磺酸瑞马唑仑在神经介入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拟在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7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5岁。Ⅰ、Ⅱ或Ⅲ级,体质量指数(BMI)18~28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丙泊酚组(P组)和苯磺酸瑞马唑仑组(R组)。麻醉诱导时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1),R组静脉推注苯磺酸瑞马唑仑0.2mg·kg^(-1),待患者意识消失后两组均给予阿芬太尼10μg·kg^(-1),米库氯铵0.2mg·kg^(-1)。置入喉罩后P组与R组分别泵注丙泊酚4~8mg/(kg·h)、苯磺酸瑞马唑仑0.2~1mg/(kg·h),两组均泵注瑞芬太尼0.1μg/(kg·min)、米库氯铵0.2mg/(kg·h)。于诱导前(T0)、置入喉罩时(T1)、置入喉罩5min(T2)、停用麻药时(T3)、拔除喉罩时(T4)、拔除喉罩5min(T5)时分别记录血压(BP)、心率(HR)、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和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评分)。记录麻醉开始至手术开始时间、手术时长、给药结束至拔除喉罩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记录术中与术后心动过缓、心动过速、高血压、低血压、注射痛、头晕和嗜睡等不良事件或反应,采用Brice问卷法记录术中知晓情况。结果:本研究计划纳入70例,每组35例,排除手术原因昏迷不醒者、术中因液体不畅或其他因素导致实验无法完成者,最终每组纳入30例。与T0比,P组在T1、T2、T3、T4时收缩压明显下降(P<0.05),T1、T2、T3时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5),在T1、T2、T3时HR明显下降(P<0.05);R组在T1、T3、T5时收缩压明显下降(P<0.05),在T1、T2、T3时舒张压明显下降(P<0.05),在T1、T4、T5时HR无明显下降(P=0.443)。与P组相比,R组在T2、T5时舒张压升高(P<0.05),在T1、T2、T4时HR增快(P<0.05)。与P组相比,R组苏醒时间缩短(P<0.05),拔管时间缩短(P<0.05),R组无注射痛,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χ^(2)=7.94,P<0.05)。结论:苯磺酸瑞马唑仑可安全用于神经介入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时的麻醉
李秀杰邢娜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丙泊酚脑电双频指数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观察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阿芬太尼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在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70例,性别不限,年龄20~60岁,ASA分级Ⅰ~Ⅲ级,BMI 18~28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35例):丙泊酚组(P组)和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组(R组)。麻醉诱导时P组静脉推注丙泊酚2 mg/kg,R组静脉推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0.3 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后两组均给予阿芬太尼10μg/kg、米库氯铵0.2 mg/kg。置入喉罩后P组与R组分别泵注丙泊酚4~8 mg·kg^(-1)·h^(-1)、甲苯磺酸瑞马唑仑0.3~1.0 mg·kg^(-1)·h^(-1),两组患者均复合泵注瑞芬太尼0.1μg·kg^(-1)·min^(-1)、米库氯铵0.2 mg·kg^(-1)·h^(-1)维持麻醉。记录诱导前(T0)、置入喉罩时(T_(1))、置入喉罩5 min(T_(2))、停用麻醉药物时(T_(3))、拔除喉罩时(T_(4))、拔除喉罩5 min(T_(5))的血压、心率、BIS值和改良警觉/镇静(modified 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Sedation,mOAA/S)评分;记录麻醉开始至停药时间(麻醉时间)、手术开始至手术结束时间(手术时间)、给药结束至苏醒时间(苏醒时间)、给药结束至拔除喉罩时间(拔管时间);记录术中与术后心动过缓、高血压、低血压、注射痛、头晕和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Brice问卷法记录术中知晓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P组在T_(1)、T_(2)、T_(3)时心率明显下降(P<0.05),在T_(1)、T_(2)、T_(3)、T_(4)时SBP明显下降(P<0.05),T_(1)、T_(2)、T_(3)时DBP明显下降(P<0.05),在T_(1)、T_(2)、T_(3)、T_(4)、T_(5)时BIS明显下降(P<0.05);R组在T_(3)时心率明显下降(P<0.05),在T_(1)、T_(2)、T_(3)、T_(4)时SBP明显下降(P<0.05),在T_(1)、T_(2)、T_(3)时DBP明显下降(P<0.05),在T_(1)、T_(2)、T_(3)、T_(4)、T_(5)时BIS明显下降(P<0.05)。与P组比较,R组在T_(2)时DBP升高(P<0.05),在T_(1)、T_(2)、T_(4)时心率增快(P<0.05),在T_(1)、T_(2)、T_(3)、T_(5)时BIS升高(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mO
李秀杰邢娜邢飞张卫李岩李艳娜
关键词: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丙泊酚
IL-1β—511基因多态性对病人芬太尼术后镇痛效应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IL-1β-511基因多态性对病人芬太尼术后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子宫全切术或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病人250例,河南籍,汉族,年龄20~5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进行IL-1β-511基因多态性位点检测,根据基因型将病人分为野生型纯合子组、突变型杂合子组和突变型纯合子组.病人清醒后行VAS评分,当VAS评分>3分时,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20μg,直至VAS评分≤3分时开始PCIA,维持VAS≤3分.记录PCIA 24 h内芬太尼的用量.结果 三组PCIA 24 h内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β-511基因多态性不是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效应个体差异的遗传因素,提示术后24 h内的疼痛与炎性因子无关.
张卫李秀杰李治松阚全程袁静静常琰子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Β芬太尼
共1页<1>
聚类工具0